论明代福建平海卫防区海防体系的层级特征

2020-06-06 05:40林志森杨为彬洪婷婷
关键词:防区水军海防

林志森 杨为彬 洪婷婷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明代的海防体系具有层级性特征,明代郑若曾的《筹海图编》是记载明代海防的兵书,该书对海防提出了“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的海陆结合策略,这表明明朝对海防力量进行海陆纵向的地理空间布局。本文采取传统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海卫防区的海上防线、陆地防线和信息传递体系这三个海防层级进行分析研究,为探索明代海防层级特征提供个案分析。

一、平海卫防区概述

(一)明代福建海防体系概述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命周德兴到福建督建海防事务。周德兴入闽后于沿海要害处建立五个卫城、十二个所城以及四十五个巡检司。随后由于海防形势的变化,明朝又分别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和弘治十七年(1504)增设了中左所和南诏所。此外,明朝还在沿海岛屿设立五个水寨作为水军巡游的驻扎基地,加上烽堠和驿路这两个信息传递体系,这样明朝就在福建沿海构筑起以卫所为核心,巡检司为补充,烽堠和驿路两个体系为主的信息传递系统,以及以水寨和水军巡游组成的海上防线,形成了一个海陆联防体系。在福建沿海的四府一州中,明朝还进行防区的划定,每个防区主要由一个卫城、一个水寨和数量不等的所城和巡检司组成,以及有烽堠和驿路作为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中卫城作为每个防区的军事管理中心,除了管辖自己内部的五个所之外,还负责管理城外的所城和烽堠等军事设施。

由于明中后期福建海疆形势的变化和海防的废弛,福建海防体系经历了两次调整。明正统四年(1439),福建海防被划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从福宁卫至兴化府莆禧所,南区从泉州府崇武所到漳州府玄钟所,此时平海卫防区被划定在北部防区;嘉靖三十九年(1560),福建防区又分成三路:福宁为北路,参将驻福宁卫;福州、兴化和泉州为中路,参将驻兴化卫;漳州为南路,参将驻漳州卫,此时,平海卫防区被划到中部防区。

(二)平海卫防区范围

平海卫防区范围包括陆地和海上两个部分,海上部分为该防区水兵巡游的范围,并随不同时期海防体系的调整而变化。根据《筹海图篇》记载,明初沿海卫所水军在都司等统领下更班巡视近海,此时,平海卫防区和其他防区水兵一起对福建沿海进行巡游。明正统时期巡游会哨制度形成[1],各个防区开始有固定的巡游范围。巡游会哨是指水军在信地之间巡逻,然后在信地交界处与相邻巡游水军交换公文和信物,从而进行“会哨”。其中信地是水军的巡视范围,即当地水军的辖区。明中后期福建海防体系进行调整,平海卫防区巡游会哨的范围有不同。明中期范围为南至浯屿水寨,北达小埕水寨之间的水域,“由南而哨北,浯屿会之南日”,“由北而哨南,小埕会之南日”。[2](图1)到了明朝中后期,根据《福建省·军事志》明军一章中描述,其防区为南达湄洲岛,北至连江县南茭。(图2)

平海卫防区陆地部分范围主要以其管辖的所城、烽堠所在的区域来确定。根据《重刊兴化府志》记载,平海卫直接管辖莆禧所和湖边山等三十二个烽堠,并通过莆禧所间接管辖大洪山等十四个烽堠,所以防区范围包括平海卫所在奉谷里、莆禧所城所在新安里和四十六个烽堠所在武盛里等十三个里。(图3)

(三)平海卫防区地理环境

平海卫防区位于兴化府东南部,东隔兴化湾与福州府福清县相望,西接湄洲湾与泉州府惠安县相隔(见图3)。防区以台地和海积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多在50米以下,坡度多在10度以下。防区港湾环抱,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湾。岛屿众多,有南日岛、湄洲岛、坞坵岛等大小岛屿150多个。地质条件以基岩海岸为主,与泥质海岸相比,更便利船只登岸。土壤类型众多,有风沙土、红壤、黄壤等适合种植的土壤,这对于海防的后勤保障、聚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防区内有涵江港、贤良港、东潘港等众多港口。

二、平海卫防区海防层级特征分析

(一)总体布局概况

平海卫防区内海防聚落皆沿海岸线分布,平海湾北岸和南岸分别设立了平海卫和莆禧所,并在南日山岛设立南日水寨,作为开展水师巡游等军事活动的支撑点,还沿海岸线布置了冲沁、青山、吉了、嵌头和小屿五个巡检司来辅助卫所御敌,以及四十六个烽堠和驿路作为信息传递。(图3)

(二)海上防线

1. 水军巡游

明朝福建海上防线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分为水军巡游和水寨两部分(见图1、图2、图4)。明初靠中央水军和地方水军的海上巡游来防御海寇。中央水军负责外洋,地方水军负责近海。平海卫防区的水军在都司等率领下与其他防区水兵对福建近海进行巡逻。

明中期,海防废弛现象严重。正统八年,明朝对平海卫防区海防进行了调整。地方水军在巡游的基础上建立会哨制度,以此来加强防区间的联系。南日水军的巡游范围为浯屿水寨和小埕水寨之间的水域范围(见图1)。巡游兵力由平海、泉州和兴化三卫组成,采取轮班制,分上中下三班,其中上班今年二月出,明年二月末归;中班今年八月出,明年八月归;下班明年二月出,后年二月归,每班出巡一年,休息半年。此外,还进行汛地的划分。所谓汛地,既每年汛期时,水寨派兵船到该地守卫,以此来防止敌寇入侵。[3]其中南日水师的汛地主要是湄洲、岱坠、南茭、湖井等地。[4]

明中后期,明朝对福建凋敝的海防进行再次调整。引入游兵,形成“正兵——游兵”水上防御体系。在平海卫防区,明朝于万历初年和隆庆四年设立湄洲游和海坛游。[5]此外,水寨信地发生了变化,根据《福建省志·军事志》记载,此时南日水寨信地为北至连江县茭南村,南达湄洲岛(见图2)。游兵和水寨之间有巡守。[6]加之相邻水寨之间的会哨,这就形成有层次性、纵深性的海上防御网。

2. 南日水寨

明朝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南日山岛设立南日水寨,将其作为水军巡海休整和提供给养的基地,配合水军打击倭寇。南日岛为福建第四大岛,位于平海湾东岸,与青山巡检司隔海相望,南日水道从其西侧穿过,地理位置重要,扼守着福建沿海交通要道,被视为闽中地区的海上屏障。南日水寨在明朝处于一种不断内迁的过程。明中期,由于陆地卫所的衰败,南日水寨失去了陆地卫所的有利应援,在加之水寨前期选址方面弊端的暴露,不利于长期驻守。明景泰年间,南日水寨被迁往新安里的吉了澳。[7]到了明中后期,水寨继续内迁,其中分别于万历六年(1578)和万历四十一年(1613)移至平海卫城和三江口刘澳。[8]

(三)陆上防线

由于海防聚落御敌于海的定位,其选址一般布置在沿海且具有战略性的要冲地带,战略防御地位是海防聚落存在的基础。战略地位决定了海防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框架。但到了具体的选址,则要考虑自然地形方面等影响。

1. 空间布局和战略规划的关系

平海卫防区聚落的战略性布局主要体现在据港口和守航道两个方面。杨金森和范中仪在《中国海防史》一书中,把“守河港”列为明代初期海防御敌思想的主要方面。平海卫防区境内多港口,而港口附近多为人口稠密,商业繁华地带。如秀屿港在明代“人烟万三,居民约千余家”[9],这些地区常为倭寇所入侵。如嘉靖二十二年(1543)、二十三年(1544)和三十四年(1555)吉了澳三次受到倭寇的侵略。[10]因而,守护好这些节点,便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几十里海域内的安全。如平海卫城位于南啸港,莆禧所城靠近贤良港和文甲港,可以保护这些港口免受侵略。有些港口附近虽然没有卫所,但皆设有巡检司,如秀屿港设有小屿巡检司。发生敌情时,巡检司派兵阻碍其侵略,并通知附近的府城、卫所前来营救(见图5)。此外,港口也是卫、所和巡检司的兵船驻扎港。如莆禧所城的战船皆停在贤良港。[11]这样方便出海御敌的同时,也可监督渔民等出海情况,防止国民私自出海贸易,对维护明朝的海禁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航道把守方面,莆禧所和平海卫分别位于平海湾南北岸,一南一北扼守湄洲湾内水道和南日水道,阻击来自泉州府和福州府两个方向的水上敌军。所谓是“北可以遏南茭、湖井之冲,南可以阻湄洲、岱屿之阨,亦要区也”[12]。其中平海湾内的东潘港,自宋代起就为兴化军盐仓驳运港,莆田盐场海盐皆由该港口,经平海湾、南日水道运至福州、赛岐等地。因而把防区的核心力量——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城布置在平海湾北侧和南侧,可以保护东潘港。此外,平海卫城和南日山水寨互为犄角把守南日水道,这样可以保护这条水上运盐道。

2. 聚落选址和自然地形的关系

高程对海防聚落的军事防御、聚落建设、防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平海卫防区内,各个海防聚落都占据了一定的制高点,有利于监控海面,能尽早地发现敌人入侵,也有利于周边烽堠信息的接收,从而做好防御准备。此外,一定的高度,也避免了聚落处于地势低洼处,起到了防洪作用,方便城内居民的生活。

坡度也是海防聚落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它关系到聚落的建设难易程度、军队的集合速度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平海卫防区中聚落的坡度值分布在0°~10°范围内,属于平坡地和缓坡地,这样的坡度地形属于理想的建设用地,有利于城内建筑、道路等设施的规划建设,方便明初海防体系的构建。此外,平缓的地势,也可以提高军队的集结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集结力量进行战斗御敌,还有利于出行,方便城内军民的生活。

3. 聚落选址和地形分类

根据海防聚落具体的选址情况,可以将海防聚落分为“背山面海,城墙靠山”“海岸平原,内占高坡”和“环山而建,俯瞰四野”这三种类型[13]。平海卫防区中的海防聚落可以分为“背山面海,城墙靠山”和“海岸平原,内占高坡”这两种类型。(见图6)

平海卫以及青山、嵌头、吉了和冲沁四个巡检司皆属于“背山面海,城池靠山”型海防聚落,分别背靠朝阳山、青城山、鹭峰山、烟墩山和虎头山。这类聚落的特点就是一面靠山,然后临海面较为狭长,这样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视线面。城墙位于山脚下,还可以借助山体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此外这种类型聚落的选址也符合中国传统背山面水的风水观。莆禧所城、小屿巡检司二者都属于“海岸平原、内占高度”型的海防聚落,这类聚落的特点是周边无高山屏障,但城内有凸起的高坡可作为军事观测点,其中莆禧所城内东侧有小山坡,小屿巡检司南侧有凸起的高坡可作为观测点。

4. 莆禧所城聚落形态特征

莆禧所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位于莆田忠门半岛突出部,濒临海洋,向南与湄洲岛隔海相望,守卫着湄洲湾航道,向西与崇武所把守着湄洲湾,向东又与平海卫互为掎角,把守着平海湾。莆禧周边地区以平原为主,坡度较为平缓,而城内东侧有高坡,可作为军事观测点(见图6)。所城内外平坦的地势方便集结兵力战斗,也便于所城与平海卫城、兴化府城等周边聚落进行交通联系。此外平坦的地势也有利于城池的建设,节约经济成本,方便城内军民的出行和住房建设。在平面形态上,用长宽比λ表示狭长度,λ越接近于1,表明聚落趋于团状结构;形状指数S表示紧凑度,S越接近于1,则表明紧凑度越高。莆禧所城λ和S分别为1.61和1.07[14],其聚落空间趋近团状结构,紧凑度较高,有利于军队的调动,具有较强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控制城墙周长的情况下,可增加聚落空间面积(见图7)。

图6明代平海卫防区聚落选址和地形关系图

(资料来源:根据DEM数据生成的等高线图、现场调研以及谷歌地形数据绘制)

根据弘治《兴化府志》记载:莆禧所城墙周长590丈,宽1.2丈,高1.9丈,其中雉堞高0.6丈,墙身高1.3丈,雉堞1049个,窝铺20个,开4门,东西南北各1个,并各建城楼,西侧有壕沟,城墙外围还建有四个敌台。目前莆禧仅存北城墙以及东侧、西侧部分城墙,总长约1100米。东城门和北城门保存完好,半圆瓮城形式。西北墙角有一个敌台,西城墙和敌台顶部还存有23个雉堞。城内以十字街为主要交通要道,连接四门,保存较好。

(四)信息传递体系

信息传递体系主要由烽堠和驿路构成。烽堠又称瞭望台,常用来眺望侦查、通知敌情,是古代一种非常有效的军事信息传递设施。平海卫防区有烽堠四十六座,根据《重刊兴化志》记载,其大部分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体,视野较好。此外,大多烽堠沿海岸线布置,防区中卫所巡检司也沿海岸线分布,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接收(见图8)。当敌人出现于海上时,烽堠可以尽快把信息传给附近的海防聚落,使其采取相应的军事措施。

驿路方面,整个兴化地区以位于兴化府城前的莆阳马驿为中心,分东、西、南三路,其中东路和南路位于平海卫防区内,有11个急递铺作为信息传递,起到了连接平海卫防区和兴化卫防区信息传递作用。东路往福州府,途中经过迎仙巡检司;而在南路中,以合浦里的塘头铺为中枢分两路,一路到达平海卫,另一路到达莆禧所(见图9)。

三、结语

海防布局的层级性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平海卫防区为例进行探讨,可以为后续海防层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个案参考,此外也对明代福建海防体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完善。平海卫防区海防层级特征总结如下:

海上防线由水军巡游和水寨组成,并且随着不同时期政策的调整而变化。水军巡游由明初单一的水军巡逻,到明中期的巡游制度的建立,再到明中后期游兵的加入,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巡游体系;而南日水寨由于海防的凋敝处于一种不断内迁的状态。

陆地防线的聚落布局选址是由战略环境和地形环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环境下,御敌于海的战略要求海防聚落多布置于港口和航道周边,御敌的同时又可以监督民众的出海活动,以此来维护明王朝的海禁政策;在总体布局确定之后,具体选址方面则要考虑地理环境等因素。平海卫防区聚落大部分靠山面水,城内有据高点来观测敌情,地势起伏较小,占据防御优势的同时,又适合城内军民的生活。

信息传递体系在防区承担着信息的获取、传递职能,它弥补了海防聚落的空隙,信息的传递和获取也为聚落对战事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奠定了基础。

注释:

[1][4] 牛传彪:《明代巡洋会哨制度刍探——以浙江海区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第19,19页。

[2][12] [明]郑若曾:《筹海图编》卷十二上经略三《勤会哨》,李致忠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777,276页。

[3][5][6] 黄中青:《明代海防的水寨与游兵——浙闽粤沿海岛屿防卫的建置与解体》,宜兰:学书资助基金,2001年,第101,102,109页。

[7][9] 莆田市秀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秀屿区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第429,214页。

[8] 王日根、黄友泉:《海防地理视域下的明代福建水寨内迁》,《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第118-125页。

[10][11]莆田市忠门镇人民政府:《忠门镇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252,182页。

[13] 严 欢:《明福建沿海卫所防御体系的空间量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第77页。

[14] 林志森、吴正鹏、吴智鑫、谭立峰:《海洋文化视角下的明代福建海防所城聚落形态研究》,《新建筑》2019年第5期,第118-122页。

猜你喜欢
防区水军海防
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研究*
“超前点评”折射“水军”控评乱象
蒙古水军曾称霸世界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走向深蓝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网络水军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2015年新干县早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