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的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

2020-06-05 03:39农丁榕黄俊程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德国

农丁榕 黄俊程 邹 莹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南宁 530008)

2018年9月26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与德国手工业行会(下称“HWK”)培训考试认证基地签约,在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四个德国优势专业上进行HWK考试认证基地,双方将围绕师资培训、考试认证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1 德国工匠精神的相关概念

德国是工匠精神的典范,其内涵具体包括为:

1.1 严格遵守的标准化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领先于全球,是因为德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标准化的体系。1917年德国的标准化主管机关DIN成立,并制定了涵盖建筑工程、采矿、冶金等多个领域的德国工业标准。之后DIN每年制定大约有300个新的DIN标准并进行更新换代,如今总量达到3.4万个,其中80%以上已经被欧洲各国所采用成立。德国人非常重视细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一丝不苟地遵守国家制定的标准。以HWK为例,它是德国所有手工业行业里具有官方认可的独立管理机构,也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和欧洲职业培训最高标准的制定者,其主要任务是连接手工业领域的企业与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所有德国企业的从业人员均须拥有德国HWK发放的技能证书,该证书在欧盟以及全世界都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并普遍被全世界的德国企业所推崇。[1]

1.2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

近年来,德国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德国制造成了质量保障的名词。产品质量是表,而产品制作精神为魂,产品质量离不开其特有的工匠精神。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做到细致、认真、耐心和稳重,以保证质量至上。而在现在物联网+的时代,创新和实用性相结合,其产品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加设人工智能。德国工匠将慢、专、创新深入其骨子里,把产品当做一件艺术品来看待,这便是他们独有的工匠精神。

1.3 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

德国的工匠精神培育,同样离不开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德国商会培训专家库兹科认为,德式工匠精神,离不开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的“一元”指中职学校,另“一元”指企业或者公共事业单位。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学生有双重身份,一层身份是学生,另一重身份则是企业员工,60%~70%的课程由学校安排,其余部分则在企业中进行,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分别不同。通过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能获得丰富的技术知识,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2 培育中职生德国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人口的提高,劳动力愈发廉价,国外企业也纷纷青睐我国市场,分别在我国建立起各种加工厂,而我国本土企业也凭借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制造或仿造各种各样的产品,甚至出口到国外,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生产的质量相对不高,竞争力不如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而这些企业重量不重质,存在着“粗制滥造”的现象。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就直接走向就业岗位,成为工厂、加工厂等生产企业主要的劳动力、一线生产者。对中职生开展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即是直接培训企业生产者。而在校期间的工匠精神培养,能让毕业后中职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缩减培训成本,工作期间也能为企业创造高质量、高要求的产品,提高企业自身在市场中发展的竞争力。

3 中职学校培育学生德国工匠精神的现状

3.1 课程设置方面

学校对中职学生德国工匠精神培育还不够重视,政治组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没有开设和工匠精神相关的科目。专业课中,对参加全区或全国技能比赛的学生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但要求仅为比赛要求所设定,没有本专业对应的德国工匠精神,也没有普及到每一位学生。

3.2 教师培训方面

学校开展过相关德国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训,也召开与此相关的会议,曾经组织部分师生参与了第十三届文明风采中与工匠精神有关的项目,但是对全体学生没有进行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训。

3.3 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还未适应初中至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理论课转为实践课,他们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更甚。

综上所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和指导,才能打破已形成固定的心理态势。

4 德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4.1 分阶段设定德国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

德国工匠精神的内在精神为“细致、认真、耐心、实用和创新性”,应该把这个内在精神按中职和高职分类,按“细致——认真——耐心——实用和创新”这一培育方向,将这几个阶段分至每个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设置专职老师,将之融入至职业教育当中。

4.2 注重德国工匠精神在课内课外的培养

不仅要在课程教学当中设立对应工匠精神的课程,也应当在课程外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关于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其目标不仅是培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职业素养,也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创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学生们进行创作。

4.3 在实训教学中建立德国工匠精神的标准

将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实到专业课中,与HWK合作的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四个专业牵头,每门专业课设置独有的职业标准,学生们通过教学熟悉职业标准,毕业后学生能掌握职业标准并考取德国HWK技能证书。

4.4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加强与企业协作培训

与HWK深入合作,了解德国相关行业的企业DIN标准,将课程授课标准与DIN标准相比对和衔接。除了开展相应的教学实习,也应该邀请企业管理者和优秀实习生回校进行讲座,激励和督促在校学生。

4.5 组织专业课老师编写有关工匠精神指导意义的教材

组织专业课老师根据每个专业学生就业的不同方向和需求,搜寻科学合理的培育内容,编写有关工匠精神指导意义的教材。

4.6 建立理论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作为测试学生具备德国工匠精神的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评价,做到严格的监督和公正的评价。评价既要具备全面性、真实性,又要具备规范化、多元化,从而做到定性定量、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

4.7 建立关于德国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与HWK商讨合作,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德国企业的培训活动,并在校园内设置相应的文化长廊,展示学生风采。

通过借鉴德国的工匠精神,能培养出具有同样工匠精神的学生,而只有能够领悟德国工匠精神中严守标准、专注耐心、精益求精和勇于创造的精髓,才能把德国工匠精神化为己用,让职业教育与企业随时代发展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德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工匠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