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琼
(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830)
阅读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汲取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Carrell[1]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大多数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而言,阅读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外语类专业应首先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人才。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仍然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图式理论的系列研究结果,对解决中国英语阅读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激活、补缺并建立大脑中的图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迅速发展。Gough于70年代提出了“自下而上”(bottom-up)的阅读模式,即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开始,辨认字母、语音、单词、语法结构、句子、段落和篇章。Goodman提出了“自上而下”模式,也称为“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这种模式认为读者根据已有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对先前的推测或假设进行验证或修改。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强调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自上而下强调已有知识的作用。两者均认为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1977年,Rumelhart把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了交互模式(interactive model)。图式理论和交互模式紧密相关。德国哲学家康德被认为最早提出“图式”概念,Bartlett于1932在其经典著作《记忆》中将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2]。图式理论[3-6]的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篇章,本身并不承载任何意义,而是指示读者从先前的知识中检索并构建意义。根据这种理论,读者的知识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重组结构的过程。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每一条输入都映射在某个已经存在的图式上,如果该图式的各个方面与输入信息均兼容,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图式理论作为第一个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对阅读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7]。陆世雄[8]通过研究1985-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这一课题可谓“炙手可热”,并对图式理论与中国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搜索2009-2019年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章,从数目可以看出图式理论的研究热度未减。然而,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初中英语、高中英语、大学非英语专业的阅读探究,关于英语专业的读前活动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齐齐,李陆平[9]详细探讨了图式理论和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阅读前活动。郑德华[10]阐述了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课的读前活动设计。2018年,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下,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1],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更需要图式理论。
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精心设计阅读准备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尤其喜欢的活动是小组讨论、观看视频了解话题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与话题相关的VLOG拍摄。下面以第2版综合教程第2册中的3个单元课堂教学为例,试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者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解码,以此达到和作者交流情感、观点等目的。如果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太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语言图式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前所具备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等。下面就以Unit 8 Focus on Global Warming为例,详细论述阅读准备活动中语言图式的激活。
第一步:图片展示(1分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全球变暖环境下出现的一些极端天气的图片,(melting glacier, drought, hurricane, flood),同时询问学生两个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Do you like this climatic change? Are you aware of the consequences this change causes?
这是一篇有关全球变暖的说明文,结构清晰。尽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内容图式,且对文章的形式图式十分清晰,但是学生大脑中缺少足够的语言图式。因此,在第一步中,图片的展示有助于激活储存在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语言图式,唤醒相应的内容图式,且将全球变暖的知识都保持在激活状态。
第二步:视频展示以及控制形式的语义图的构建(5分钟)
教师展示一段时长为3分钟的温室效应的视频,展示前提醒学生补充下面的语义图(图1):
图1
语义图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认知范畴感知能力[12],采用控制形式的语义图能够有效的包含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学生在阅读前对全球变暖以及温室效应并不陌生,但对相关的英语表达可能比较模糊。因此,第一步的图片唤醒和第二步的视频以及语义图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了语言图式,进而为文本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了一个框架,同时产生了心理预期。当预期和接下来要阅读的文本一致时,已建立的图式将会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材料。
第三步:语言图式的巩固(2分钟)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greenhouse effect”? 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ackling it? 这一步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已建立的语言图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预测。
内容图式指读者在阅读前所具备的话题知识、世界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等。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这些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猜测、预测、验证预测、修正预测、调整预测。Carrel[13]239-259曾提到多种阅读前期的活动,如幻灯片、示范、真实生活体验、讨论、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课文预览、课文中重要单词的介绍和讨论等。对于十分简单的阅读材料,如果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就很难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下面就以Unit 7 Letter to a B Student为例,详述阅读准备活动中内容图式的激活。
第一步:图片、案例导入(2分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图片:马加爵、吴谢宇,并简要陈述人物信息。同时询问学生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这样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内容图式、已有经验被激活。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第一步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知接下来要阅读的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步:话题讨论 — VLOG展示(4分钟)
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进行讨论。
Q1: What grade did you get for Integrated English I last term?
Q2: Do you think the grade you got truly reflects your ability and potential?
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以接受采访的形式在校园内进行VLOG的拍摄。讨论可以起到激活内容图式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预测的作用。课堂上进行展示,参与拍摄的学生在准备VLOG时,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内化了相关的话题知识;对于没有参与拍摄的学生来说,观看同学的表演,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理解不仅受到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受到体裁和篇章结构的影响。Barnett[14]认为:“一旦学生发现某篇课文属于某个熟悉的体裁,许多生词,甚至是句子结构都会变容易了。既然第一语言读者通常了解他们要读的文章的体裁,那么也有必要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阅读以前明白这一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掌握了丰富的形式图式,把握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和形式,就有助于提纲挈领的去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下面就以Unit 2 The Virtues of Growing Older为例,详细论述阅读准备活动中形式图式的激活。
第一步:激活已有的议论文的图式。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积累了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只需要把相关的知识迁移到英语课堂。这篇文章论述了长大变老的好处,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在阅读前,老师通过提问“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an argumentation?”引发学生思考,唤醒学生大脑中已有的议论文的图式,然后回答“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argumentation?”这样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有关议论文方面的知识,而且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巩固议论文的形式图式。
作者在第二段陈述了中心论点,即长大变老也有好处。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三个好处,都是以主题句(topic sentence)+支撑性细节(supporting ideas)的结构呈现。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能够归纳出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如图2:
图2
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论述长大变老的好处,作者将年轻和年老的状态进行对比,因此要提醒学生注意起连接作用和转折作用的词,让学生在文章主体部分找出比较和对比的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Para.3: When young, you are apt to be obsessed with your appearance…
Now, however, Dave and I are beyond such adolescent agonies…
Para 4: Being older is preferable to being younger in another way.
But when you are young, major decisions await you at every turn.
Para 5: Being young means wondering what is working for. Being young means feeling happy…
By way of contrast, forty is sanity…
这两步有助于激活并建立学生的形式图式,了解议论文及这篇文章的体裁以及篇章结构,了解主题句、支撑句、结论句,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就可以条理清晰的阅读。
三十多年来,英语教学界的“图式理论”确实促进了英语阅读教学,逐渐改变了以传授词、句、语法知识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然而,教师本人在阅读准备活动中的信息输入,如果与学生的图示结构不一致,学生有可能会拒绝接受此类信息。因此,教师要深挖文本,了解学生兴趣特点、学习风格和认知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动机。
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决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下给出的案例,不代表此读前活动只涉及到一种图式,而是因为此种图式最为突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们也应该避免将这三种图式完全割裂。这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影响着阅读理解,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前阶段又是建立和激活学生图式的最佳阶段。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阅读而言,精心设计阅读准备活动,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