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部,北京 100844)
德国铁路改革后,铁路实行网运分离运营模式,除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DB)外,德国还有350 多家私有铁路公司,私营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无歧视使用路网[1]。为保证德国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以国家应急救援系统为基础,建立了独立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2],配备救援起重机、起复工具车、救援列车等多种救援装备,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和完备的装备配置,确保铁路事故应急救援实施,为铁路客货运输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为此,从应急体系架构、响应流程、组织机构和装备配置等方面,通过分析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现状,探讨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经验,为我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及启示。
(1)消防中心。消防队伍是德国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骨干力量,承担技术救援工作,消防部门接警调度中心在接到事故和突发情况报告后,根据程序立即安排救援力量到达现场,现场救援成立灾情分析、资源调度、救援方案、后勤保障4 个小组,灾难和较大事故时,可以根据情况成立信息沟通、媒体公关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责,开展救援工作。德国消防队分为专业消防队、志愿者和企业消防队,全国有专业消防队员3.1 万人。例如,门兴格拉德巴赫市人口26 万人,下设有3 个消防队,其中每个消防队35 人;该市消防部门每年处理事故7 万余件,其中涉及铁路事故15 件左右。
(2)联邦技术救援署。联邦技术救援署(THW)是德国联邦政府内政部下属机构,在全国拥有8 个跨州协会,66 个跨县市区域办公室,668个地方技术救援小组,主要任务为公民保护、灾难救援,由联邦财政负责出资按照模块化方式统一配置救援装备[3]。联邦技术救援署专职人员800 余人。
(3)志愿者救援组织。德国志愿者人数庞大,分布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德国8 300 万人口中,约有180 万名经过专业化应急救援培训的志愿者,其中消防部门志愿者约有130 万名,其他领域的志愿者约为50 万名。分布于德国工人救助会、水上救生协会、红十字会、圣约翰救护和马耳他救援机构、汽车救援协会、空中救援协会等组 织中[4]。
(4)公立医院。德国共有医院2 100 余家,其中约1/3 的医院是政府、协会或社保机构创办的公立医院,其中能够服务于应急救援的医院有35 所。应急事故发生时,由公立事故医院向消防中心及技术救援协会委派医生,为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治及康复治疗服务。各公立事故医院均配备有直升机停 机坪。
(5)救援飞机。德国全境有84 个救援直升飞机基地,共有89 架直升飞机,其中国防军的飞行基地有5 个,隶属国家内务部飞行基地有12 个,其余为私人公司及救援协会,每个救援基地救援半径约为100 km;基地信息中心接警后救援飞机 2 min 内起飞,15 min 内到达现场;空中救援按飞行时间收费,由保险公司支付。军队飞行基地受国家管控,各州无权调动,无专职医生,但士兵均经培训掌握一定医疗知识。
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中,DB 公司路网中心是最高应急指挥机构,下设8 个区域中心,各区域中心细分为144 个具体的区域,每个区域配备若干名兼职的救援经理,共有900 人左右;下设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卡塞尔(Kassei)、富尔达(Fuida)、曼海姆(Mannheim)、乌兹堡(Wurzburg)、斯图加特(Stuttgart) 6 个救援列车基地,每列救援列车均由消防车、手术车、辅助车等车辆组成,救援列车头尾固定编组1 台内燃机车,主要担当人员救护、消防救援等任务;下设莱比锡(Leipzig)、富尔达(Fulda)、多特蒙德(Dortmund) 3 个救援管理中心,共配备5 台救援起重机,每台救援起重机配备吊臂平车(1 100 t·m 及以上吨位救援起重机还配备了配重平车)、发电车、宿营车、1 ~ 2 辆工具车,主要担当事故机车车辆的吊复任务,救援管理中心还管辖莱比锡、富尔达、多特蒙德等49 个救援辅助车辆停放点,配备常用的救援起复机具,主要担当事故机车车辆吊复以外的救援任务。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架构示意图Fig.1 German railway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architecture
德国铁路应急救援响应流程为:①铁路职工发现发生铁路事故须向本区域运营主管报告,区域运营主管向本区域应急中心报告,区域应急中心须向路网中心报告并通知区域应急救援经理赶赴现场。②应急救援经理根据现场情况调用除救援列车以外的救援装备。如现场需要救援列车,应急救援经理报告区域应急中心,由区域应急中心向路网中心申请出动救援列车。③事故救援如需要地方人员、装备配合,区域应急中心通知地方应急中心,由地方应急中心指派地方志愿者和地方救援装备。④地方人员发现发生铁路事故应向地方应急中心报告,地方应急中心向区域铁路应急中心通报情况。德国铁路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德国铁路应急救援响应流程示意图Fig.2 German railway emergency rescue response process
德国铁路救援装备包括救援起重机、起复工具车和救援列车等。
(1)救援起重机配置方面,DB 公司在德国东、中、西部共设置3 个救援起重机基地[5],分别为杜塞尔多夫、富尔达和莱比锡,共配置1 台100 t 救援起重机、1 台160 t 救援起重机和3 台多功能铁路起重机,覆盖德国200 km 范围内75%的路网。其中,通常有一个基地24 小时处于热备状态,其余2 个基地正常进行日常作业,3 周循环1 次。
(2)起复工具车配置方面,由于脱轨事件经常发生,DB 公司配置的起复工具车遍布在德国52 个地点,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地点。
(3)救援列车配置方面,DB 公司目前配备7列救援列车(其中1 列只用于高速铁路救援),沿线路分布在各救援基地中,包括2 名司机在内的列车24 小时处于热备状态,每月出车演练一次。DB公司负责提供司机、购置和养护列车,列车可以灵活解编。救援列车救援设施多,兼顾救援及灭火功能,救援速度快,能够快速到达救援地点;在救援列车上配备地方的消防及医务人员,确保应急救援的高效实施。
(1)铁路应急救援顶层设计。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各部门工作边界明确、职责明晰,工作人员分工合理、权责分明。路网中心、区域中心、救援管理中心、救援基地等不同层级的应急救援机构,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高效运行,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及事故发现渠道,配套有不同的应急响应流程,以确保应急事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救援效果。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设计之初,充分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工程设计时已经考虑了发生事故后的人员逃生和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实现海陆空紧密配合。德国完善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为我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应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等不同层面,建立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注重增强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与社会救援体系的协同能力。
(2)铁路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是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为基础构建的,综合救援队伍分为消防救援队、联邦技术救援署、志愿者组织三级梯队[6]。为实现各级梯队的协同运作和快速响应,德国铁路建立了完备、流畅、高效的铁路应急救援响应流程,明确事故处理的思路、方法、路径和人员责任分工,保证事故情况最快上报,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多层次救援队伍梯队组建和高效快速响应的应急救援流程设计,为我国铁路事故救援工作提供良好借鉴,在日常工作中,各级铁路部门应加强与地方公安、消防、医疗、部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遭遇较大事故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提升救援效率。同时应积极打通事故信息上报链路,优化应急救援响应流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做出及时响应。
(3)铁路救援装备利用效率。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救援起重机及专职救援人员配备较少,救援作业由专兼职人员共同完成,除救援起重机以外,还配备用于救人、消防的救援列车和装有常用救援机具的救援辅助车辆。为提升铁路救援装备的利用率,德国设置的3 个救援起重机管理基地,通常只有1 个基地处于24 小时热备状态,其他2 个基地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每3 周循环1 次,确保基地装备的运用效率。
2.2.1 强化铁路应急救援社会协同能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相辅相成地完成事故救援的协调救援方式,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铁路救援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德国救援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构建了以消防为核心的多层次救援队伍梯队,以消防队伍、技术救援署和业余救援队为3 个不同层级的救援梯队,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可以很好应对不同层级的突发事件。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依托车、机、工、电、辆等铁路专业力量,已经构建了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及应急救援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7]。但是,由于与社会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联系较少,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因此,应在加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构建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铁路企业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调动消防队伍、地方政府、武警部队、大型企业等救援力量,共享应急救援资源,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做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高效配合,形成社会化协同处置体系,有效提升应急事故救援效率效果,降低救援成本。
2.2.2 优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响应流程
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流程设计是保证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高效运转、突发事故快速响应的重要手段。根据事故发现人员的身份不同,可通过不同路径上报救援信息,经过扁平化层级设置的救援体系,将救援信息以最快速度传达至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便于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8]。针对不同层级的突发事件,德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三级梯队职责清晰、分工合理,能够高效调动及利用救援资源,提升救援效率,降低救援成本,实现较好的救援 效果。
我国铁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流程设计中,在铁路线路遭到突发事件侵害时,如塌方、洪水、泥石流等,若事故现场目击者为铁路内部人员,应根据应急响应流程快速上报,争取应急响应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若目击者为非铁路人员,应与地方公安机关及时联系,通过地方公安机关与铁路应急指挥部门的信息链路,上报事故信息,多方联合做出应急响应处理。
2.2.3 提高铁路救援起重机综合利用效率
《关于规范铁路救援起重机参与施工作业有关事项的通知》(铁总机辆[2018] 44 号),要求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按照“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施工与救援的关系,以救援为主;统筹施工与备战的关系,以备战为先;统筹施工与练兵的关系,以练兵为辅”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铁路救援起重机利用效率,积极协调组织铁路救援起重机参与施工作业。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深化拓展铁路救援起重机外租业务,进一步拓展外租业务范围,将铁路救援起重机用于铺设(更换)轨排、整体道岔、小型上跨桥、电务及供电附属设施、声屏障、风屏障等施工作业,既能节省线路等养护设备投资,提高铁路救援起重机综合利用效率,又能达到训练队伍的目的;细化救援起重机出租的申请流程、安全协议、责任划分、费用结算、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为起重机常态化参与施工作业提供制度保证,激发救援装备参与施工作业的积极性。
2.2.4 提升铁路应急救援装备水平
德国铁路在消防设计、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过程中应用到了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救援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铁路在应急救援装备的资源配置、研发能力、制造工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救援装备配置方面,注意提升救援列车作业能力,缩小列车间隔,加大救援列车配置力度,提高装备配置水平;注重提升救援起重机能力与机车的匹配性,以保证单台起重机独立参与救援任务时的作业效果。在救援装备研制方面,积极促进装备的标准化发展,提升不同装备的配合效率,提高救援装备的协同作业能力;积极推动装备研发技术自主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构建我国铁路应急救援技术装备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
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有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国有企业骨干作用,促进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借鉴德国铁路应急救援体系经验,应加快构建起机制完善、队伍高效、响应迅速、资源集约、装备先进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升铁路应急事故救援效率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