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秋菊
摘 要:走进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教材,感受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编排规律,有助于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论是识字中的文字美,还是教学中的德育美,或是生活中的劳动教育,识字教学都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而教师采用有效策略则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识字教学 五育并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4.02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表征,有一个代表国家文化的符号,而汉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流传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字,是中国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是中华儿女的灵魂所在,是中国情的寄托。历经几千年风雨洗礼的中国汉字历久弥新,以其勃发的生机包容万象、自信进取,依然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无论是甲骨文的沧桑古老,还是隶书、楷书的端庄秀美,抑或是行书、草书的飘逸潇洒,汉字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时空而来,携带情感而来,展现风骨而来。走进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教材,感受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编排规律,有助于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手段,韵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情景识字等不仅仅使学生的识字量增加,更使学生素养的得以提升。
一、欣赏汉字之美,感受美育、智育
打开部编版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我们领略到的就是中国汉字的形态之美。“天地人,你我他”,看似无意之作,实则匠心独具。《天地人》中“天”是个会意字,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的部分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头,在小篆中演变为一横,如同一个在田野中伸开手臂的人,头顶蓝天。我们单观其形就可以想象当时古人的劳动画面,正如《说文解字》中所注解的: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这种方块字的形态美、意蕴美、画面美是任何字母文字无法比拟的。那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天地人的由来,从而认识宇宙的浩瀚,认识我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树立依靠天地又要保护天地的意识,真正将爱环境、爱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其中。
同样,在部编版的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动态美丽画面。如“春”这个字,我们单从字的形体上看,下面的日就是太阳,在太阳的照耀下,万物萌发,春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三个“木”,一个“日”,中间夹着一个“屯”,其本意是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为一年四季中第一季。发展到金文时,“春”的字形变成草字头,表示两个幼芽。今天的“春”是从汉隶发展而来,形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其字形的美、意蕴的美反而更加丰富。
纵观部编版低年级语文课本,仿佛在打开一幅幅画卷,在舞蹈着历史的意蕴。无论“禾”字的禾穗向下而望根的谦虚的形态美,还是“休”字如同看见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的画面美,抑或是“田”字如同身在万千阡陌之间,观其形而望农夫劳作的想象美,都体现了古人对“家”的依恋之美。这就是汉字的外形赋予的美,美在其形,美在其神,更美在其德,让学生明白谦虚、劳动、幸福的生活需要双手创造,将多元教育理念渗透其中。
二、欣赏汉字之美,感受德育、劳动
部编版语文课本识字教学的编排凝聚了先贤文人的智慧,劳动人民的智慧,可见其中的中华风骨。一横一竖让我们知道了汉字如同做人,既堂堂正正,又守中庸之道;一撇一捺让我们知道汉字的风骨就在于有收有放,不可得意忘形;汉字的穿插避让让我们知道这风骨就是中国的礼让三分,不可万事锋芒毕露。
范仲淹在《祭石学士文》中称“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这里我们可见颜体的体态端庄、雍容大气、结构严谨。打开部编版一年级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我是中国人”,这也是中国汉字的一种风骨。在部编版课本中多处设计了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书法家的汉字碑帖,这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汉字文化,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人风骨!
在学习《日月明》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理解插图,引导学生感受古人造字的规律,理解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如“双木林,三木森”,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生:小朋友们在一起植树呢!有的培土,有的浇水,有的扶着小树苗,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师:是呀,这么多孩子一起劳动,大家种了很多树木,小树苗高兴的安了家,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生:我也要去植树,不对,我们大家一起去植树,就能把校园变得更美丽。
师:是呀,我们众人一条心就能把黄土变成金。孩子们,春天来了,周末我们一起去植树好不好!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引领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同时,真正走进了文字背后,走进了生活,渗透了德育和劳动教育,促进了孩子的素养提升。
三、汉字之美,美在魂体
说到汉字的灵魂,我觉得那就是中国人的魂,我们从“国”字的演变中可见一斑。在西周时期国就是邦,所谓定国安邦,就是此意。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国”字从口从戈,表达就是我们的祖国不可分割,如有来犯不怕从戈。无论早期的“国”还是今天的“国”,变化的是字形,不变的是一种爱国的魂。低年级学生读这个字的时候可以从中读出金戈铁马的爱国之魂,而这份爱国情怀离不开强健的体魄,为此保家卫国,强身健体,在一个汉字中就能够呈现出来。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梅花魂》,其实梅花的风骨无论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还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风骨,或者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精神,这不都是汉字赋予的精神吗?老人思念那梅花之魂,不正是中国汉字的魂、中国人的魂吗?《大禹治水》是一种中国祖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与天地搏斗的魂;《朱德的扁担》是中国工农红军心系群众,关心人民的魂。读这些文字,品这些汉字,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在心灵深处种下一颗中国烙印的种子,那是中国汉字赋予的坚韧、抗争、不屈不挠、思念、快乐……无论今后身在何方,无论今后心在哪里流浪,一首《中国心》就能唤回儿女的魂。这就是部编版教材中的五育并举吧。
四、汉字之美,美在其情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更是一个故事,一种中国人读得懂的情。一个“笑”字简直让人无法忍住自己内心的欢愉;一个“哭”让你仿佛看到了纸短情长的悲伤;一个“忘”字是多少的心如止水,换来内心的宁静;一个“惊”字又有多少恐惧在其中!低年级孩子喜欢移情记忆法,其实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就是一部人生百味的品尝。
识字教学中的汉字一个个排列,汉字中的情也在流淌。《小蝌蚪找妈妈》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们帮助小蝌蚪的友爱之情;一首《梅花》饱含多少的傲霜映雪,多少的不屈不挠之情!
其实,每个孩子在学习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就种下了一种共同的情节,那就是中国结,一份家国情怀,一种思乡之根。那是《日月潭》带来的,是《葡萄沟》送来的,是《敕勒歌》的博大胸怀,更是寓言故事里的先贤诉说。
看着低段识字教学的文字,一个个的方块字,十四亿人的心结,十四亿人的情怀。作为教师,我们惊喜地发现汉字教学恰是五育并举的最好载体,因为汉字是一种传承,思接千载;汉字是一种情怀,博大宽容;汉字是一种风骨,铮铮铁汉;汉字是一种柔情,跨越时空。写汉字,学其风骨;识汉字,懂其文化;说汉字,传其真情。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五育并举,就是凝聚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王寧主编《汉字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许慎《说文解字》(徐铉校定本),中华书局2013年。
[3] 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6] 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