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柳
摘 要:民辦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存在绩效考核指标生搬硬套,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全面,绩效考核激励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下降,产生职业倦怠。建议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拓展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出台,对民办高职院校既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是非同凡响的现实挑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必须与学生规模的扩大同步。这要求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者的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强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切实提升育人水平。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特殊性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特殊性源自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拒绝约束,我行我素。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往往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其次,在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身兼多职,例如兼职教师、团学干部、党务干部、招生专员、实习专员、就业专员、网络维护专员等。学校几乎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不同程度的交集,可以说哪里有情况,哪里就有辅导员。最后,民办高职院校是私有资本投资下的产物,受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较大,办学方针和政策时常会有各种变化,而辅导员是一线工作的实践者,肩负着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工作,必须把变化融会贯通到日常工作中,使之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说,辅导员是民办高职院校存在感极强的“救火队员”。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易变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现实困境
(一)绩效考核指标生搬硬套
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普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问题。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各级领导大多是公办院校退休的专家学者。年轻人骑驴找马,严重忽视绩效考核对工作能力的强力推动;年长者安于现状,无暇顾及年轻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严重的雇佣思想导致绩效考核成为单纯的工作任务。辅导员绩效考核表多年来只字未改,考核办法与现实要求不相符,考核指标更是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生搬硬套,缺乏针对性。绩效考核缺少对全局工作的审视与把握,形式大于内容,更像是皆大欢喜的走过场。
(二)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广泛采用360度考核法,即从上级领导、同事、下属和自己四个维度展开考核评价。辅导员在民办高职院校是基层一线岗位,其下属是所管理的数以百计的学生。然而,在现实的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中,采用学生评价这个维度的民办高职院校并不多见。也许是出于辅导员基层一线岗位的考虑,也许是出于学生对辅导员评价的复杂性,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缺少学生评价的绩效考核体系显然不够全面,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三)绩效考核激励效果不佳
从激励理论的角度,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结果以及运用,必须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与辅导员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设置适度适当的目标。对辅导员进行激励,就一定要满足激励因素。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仿佛是突击填表的纸上谈兵,绩效考核结果更像是零敲碎打的妥协,为的是皆大欢喜,一团和气。绩效考核有结果,缺反馈,缺整改,缺运用,没有为辅导员树立职业发展的标杆,没有为辅导员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更没有为辅导员进行职业发展的辅导。
三、完善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
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校中心工作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顶层设计。一方面,把学校的中心工作融入绩效考核指标中,使绩效考核充分反映辅导员承上启下的作用效果,反映辅导员政策执行力度,体现学校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把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紧密联合。另一方面,把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与日常考核紧密衔接,从日常考核中提炼考核指标,设置标准,把日常考核融入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中,使考核发生在每一个日常工作,融汇于收获的绩效考核中。
(二)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习、生活和头脑。只有从思想上引领,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价值认知体系,达到成人成才的最终目的。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先成人,再成才为主线。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是主体功能。辅导员服务的是学生,教育的是学生,引领的是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辅导员绩效考核必须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学生的评价体系可以围绕“五心”展开,即信心、热心、耐心、爱心、责任心。通过“五心”,把辅导员职业能力贯穿于框架之中。
(三)拓展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一,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薪酬挂钩。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普遍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正处在人生的初期,即将或刚刚扛起家庭的重担,对于这类群体而言,薪酬与奖励是最直观的需要,将逐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二,绩效考核结果与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既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细心体会,也要通过不断的专业化培训学习获得外力支持。民办高职院校为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往往采取轮流培训的方式分享宝贵的培训机会。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整体的考虑,但必须掌握好尺度,并向优秀辅导员倾斜。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大多在理论基础上相对薄弱,这种薄弱需要用专业化的培训来不断弥补和提升,同时这些优秀的辅导员在获得培训养料后,将成为真正的领头羊,帮助辅导员队伍明晰发展的方向。
第三,绩效考核结果与职业发展相匹配。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党政管理干部。作为教师,辅导员受制于理论基础,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但教师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梦想,应该打通这个梦想渠道,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在达到相应条件的前提下,转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是其中的可行之道。至少就现阶段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即思政专任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的了解,导致各说各话,听课率低,教育性差。倘若优秀的辅导员能够在学历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得到提高,相信将成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建议采取辅导员内部职级考核,根据辅导员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结果等标准,确立辅导员的岗位职级,构建教授级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敬涛,董海.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辽宁高职学报,2019(7):90-93.
[2]易善安,徐莹.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