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菁菁
摘 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金属材料难教难学,是因为它难在课程概念抽象、微观知识点多、实践性较强,授课切入难。不过庆幸的是现在有比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无论是已经通用的PPT、视频、图片,还是授课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solidworks,UG,3DVIA composer等专业相关软件开发的课件等,这些信息化手段,都能更好、更快、更生动地将学生带入金属材料的学习中。
关键词:金属材料; 信息化手段; 相关专业软件;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129-00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又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紧密。在中职学校金属材料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然而积极推进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使用,促进信息化手段与教学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其中,任务驱动教学和创设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教定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这是一大进步,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当前的中技金属材料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该如何来提高金属材料课堂教学有效性。金属材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已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它还包括学生对数控专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的培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利用金属材料进行其它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无论在备课、资料收集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信息化手段与金属材料教学的统一
信息化手段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本专业所使用的一些专业软件的使用。金属材料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专业教育和知识运用。
1.明确目标。信息化手段与金属材料教学的统一必须有一个明确、具体、恰当的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统一只是“简单混和”。教学统一的目标主要是专业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信息化手段主要是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而不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不应该因为两者的统一而使教学目标变得异常混乱,甚至于无从下手、不可把握。比如:《力学性能》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力学性能指标,会判断材料性能的好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拉伸实验、硬度试验机等多个实验和设备的操作,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做实验,就需要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利用UG、solidworks等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2.有机统一。这是对统一的层次提出要求,也是对统一的软件、硬件设施要求。要求将信息化手段自然衔接到金属材料教学的过程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现有技术的简单“组合”“捆绑”“拼凑”。例如,只是单纯地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课件、案例、课例,通过简单组合,再用电脑播放给学生看,之后后进行讨论,这种“整合”的层次有待提高。
二、信息化手段与金属材料教学结合的有效措施
教师应将信息化手段如何有机地整合到金属材料教学中呢?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信息化手段地方面的专家们联合进行自上向下逐步求精和教师的自下向上地逐步整合两个过程的不懈努力,最终达到有效统一。下面我所论述的属于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方法和具体做法。
1.多采用创设情境法。传统的金属材料教学上课开始是复习,然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来代替“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能进行有效的生成性学习;以往的金属材料教学在帮助学生记忆抽象专业知识的时候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现在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除了考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外,也相当考验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种简单的情境阐述虽然比复习来的效果较好,但是这种只凭一些单调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且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现在我们利用solidworks软件开发出来的模拟车间的工作情境课件,可以轻松地在学生头脑中绘制真实的车间环境,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帮助学生个性化理解专业名称。
2.检索、加工、开发信息。一般教学中所要用的一些图片、图像、声音、音乐、视频等素材,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下载、碟片剪辑等方式获得。然而现在,随着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已经通用的PPT、视频、图片,还可通过授课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solidworks,UG,3DVIA composer等专业相关软件开发的课件等。
金属材料与生活工作是密切相关的,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融入自己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李茂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教育部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4]靳玉乐.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