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2020-06-04 12:48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万紫千红舞台艺术小剧场

视觉文化的优势是能举重若轻地将厚重的传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直观形式传播、传承,尤其是舞台艺术,因扎根人民群众、养分汲自日常生活,且有各色文学小说和剧本为依托而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于是乎,舞台艺术中,我们总是看到那些经典的母题经由一代又一代而反复排演、上演,并且持续吸引着观众。而今,我们最常议论的是诸如“传统戏剧的当代表达”的议题,我们也乐见诸多有志之士在不断尝试“当代表达”,勇于探索而富有创造力。也许一时的结果尚众说纷纭,但悦之于充裕的成长空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乐于倾听真正的

批评之音。万紫千红总是春,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其一可喜现象;其二,是女性戏曲编剧、导演群体的崛起,为另一可喜现象。因为她们有足够的细腻、也足够执着。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里,这一群体将在上海戲曲创作方面散发出很大的能量,并作为一种现象被广泛关注。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就是:寻幽入微,穷尽其妙。今天我们用原创故事来做古装剧乃至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小剧场戏曲仍然是可行的,不能因为做原创剧难而放弃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创作途径。总之,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只做“翻箱底”的事。前路依然漫漫……

进入第六个年头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终于升级了头衔,成了“国字号”。有人拍手叫好,为上海舞台戏曲工作者叫好,也有人看到繁荣背后的隐忧。年年岁岁,这“花”也未必相似。如,以往有些剧目在形式、内容和理念上的创新与尝试,却没有落地生根;却因这个平台逐渐做大,隐隐让一些人“好高骛远”,将小戏做成大戏。这无疑是对定位的判断失误,也是过于“自私”的体现。于此,我们当以提出犀利的剖析与批评,而一切,是为了更茁壮的生态,为了鼓励更多有志者投身于此。

于传统舞台戏曲而言,经典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原型,但也为改编实验设定了一个高难度的起点:如何在时代化或中国化的改编中保留甚至升华原文本的思想内涵,又如何在戏曲化的舞台呈现中使经典改编的价值得以展现?但正如本专题作者指出:与往年相比,今次的一些“创新担当”却是令人失望的——无论是在观念的革新、叙事的技巧还是舞台的呈现上,这两个作品都放大了一种空洞却浮夸的创作取向。这种逐渐壮大的创作风气,却不只是小剧场戏曲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万紫千红舞台艺术小剧场
献给4月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浅谈壁画形式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
节奏是表演艺术的情感脉搏
小剧场
小剧场
浅谈剧目联合制作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