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教学现状研究

2020-06-04 12:24刘冬雪
现代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

刘冬雪

摘  要:基于对在华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教学观察记录,结合对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描述了近年来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情况,对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写作课教学;毕业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学历生24.15万人,占总数的49.38%,同比增幅15.04%。”[1](P140)这些来华留学生如果想要获得在华学历认证,就必须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留学生四年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他们能否取得学位的关键环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对现有的留学生写作课程及相关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以满足如今的课堂教学需要。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我们发现,“篇名”中含有“留学生毕业论文”的论文共有17篇,其中,从2000年至今有14篇;而“篇名”中含有“留学生汉语写作”的论文共有90篇,其中,从2000年至今有85篇。相比较而言,学界对留学生写作通识课已有较为深入地研究,而对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仍有待提高。同时,近些年来出版的关于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相关著作也比较少,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罗青松编著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其中第九章论述了对外汉语学历教育论文写作指导问题,对论文写作的目标和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了说明 [2](P251);李英、邓淑兰编著的《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是一本留学生本科汉语教材,全书共有十六课,从论文的研究方法、选题、结构、格式等方面给予讲解 [3](P2-P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上两本著作虽然内容充实、丰富,但是课堂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我们应对留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写作课教学的实际需求。

本文研究的语料来源于国内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留学生毕业论文,从中选取了2015级、2016级共计16篇毕业论文的初稿作为研究对象。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这些文章进行系统探讨,从中发现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2017级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并对修改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予以分析,为留学生论文写作课程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概况

近些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对如何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口语能力、听力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对如何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与此同时,我们从很多对外汉语教师那里了解到,大多数留学生在写作课上表现出畏难情绪,既不喜欢写作,也不喜欢上写作课,认为上写作课无用。面对这种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苦的窘境,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写作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当下的教学需要。在目前的留学生本科教育阶段,如果要获得学历认证,就必须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因此,把毕业论文写好是留学生通过答辩的前提条件。本文选取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初稿作为研究对象,也是考虑到如今大多数研究者所选用的研究对象多为修改后的论文,并不能完整呈现出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诸种问题。

我们选取了某校2015级、2016级两个年度的留学生毕业论文初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8篇,2016级8篇。我们对这16名留学生的国别、每个国家学生论文成绩的平均分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5、2016年这两年,来自东北亚地区的学历生占总人数的82.35%,其中,韩国学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62.5%。我们还对这16名留学生的论文成绩,将国别作为变量进行考察,从中可以发现,不同国度的学生成绩有一定差异。其中,美国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最高,其次是日本学生,这两个国家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均在90分以上;印尼、俄罗斯和韩国学生的论文平均成绩在80—89分;蒙古国学生的成绩最低。造成这种成绩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受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第二,受学生语言水平的制约;第三,学生对论文理解程度具有一定差异。

毕业论文的成绩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国度学生的个性特征。美国学生比较独立,在论文写作中不因循守旧,富有创新性,观点较为新颖;日本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调查样本真实可靠,论文理据性较强;印尼学生则刻苦勤奋,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对每个数据进行反复斟酌以求完美;俄罗斯学生富有创造力,逻辑思维缜密,论证有理有据;韩国学生较为聪慧,但缺乏创新能力,因此,很多学生的论文新意不足;蒙古学生性格粗犷,论文写作不拘小节,逻辑不够严密,语法问题也较为突出。综合来看,每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习得特点,在论文写作课堂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还对某校2015级、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商务汉语专业的学历毕业生论文平均成绩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这两个年级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均高于商务汉语专业。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与其专业研究方向有关。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比较突出,通常情况下,这个专业的学生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間和经历去调查走访;与之相反,商务汉语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生则必须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去实地调研,他们论文的结论是从实际调研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这对于在中国生活四年左右的留学生而言确实比较困难。同时,从表2还可以看出,这两级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在70—90分之间。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的论文质量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与他们这些年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在相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下,学生人数与毕业论文成绩成反比,即学生人数越少论文成绩越好。这一现象表明,我们不应当只注重学生数量而忽视教学质量。学生数量的增多应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前提,否则将因小失大。可以说,将不同国家、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纳入到一个班级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就此而言,应根据每个留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每个专业不同的研究特点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是我们如今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通過对16篇论文初稿的分析,并结合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的普遍性困惑,我们将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论文选题

选定论文题目是撰写论文的第一环节,也是决定能否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关键环节。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就刚刚接触学位论文的留学生而言,对论文写作普遍具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他们的阅读量有限、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在论文选题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无法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偏大、选题缺乏新颖性等。在汉语国际教育、商务汉语和汉语言文化这三个专业的学生中,商务汉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选题困难的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汉文化缺乏系统性认识

这主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留学生论文选题上。这些学生虽然已经在中国学习了四年汉语专业课程,但是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片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仅仅凭借这些感性认知,是无法保证完成一篇系统性的、条理性的论文的。表现在论文选题方面,就是这一专业的留学生大多集中于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或汉外语言文化类教材比较研究,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

2.缺少社会实践活动

商务汉语专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汉语、汉学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这些学生尽管已经系统学习了商务口语、商务谈判技巧等相关课程,但是他们的知识均是来自课堂的讲授,而缺少实际的汉语商务实践经历。因此,这一专业的很多学生对实际汉语商务行为缺乏理性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对商务活动的理解仅停留在书本阶段,很难写出客观的、有理据性的学术论文。他们的论文题目大多集中在“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研究”“日本企业在中国译名特点分析”等,研究视角狭窄,重复率较高,内容空洞。

3.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术论文相关概念的基本认识,而且相关文献阅读量严重不足,导致学生选题困难、定题困难,给论文指导老师也带来了不少压力。《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本科四年级留学生“具有独自撰写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的能力,且能够做到选题恰当、观点明确、材料翔实”[4](P16)。而对本科三年级留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具有写作论点明确、条例清楚、语言流畅的论说文或读后感之类文章的能力”[4](P19)。从这一教学大纲可以看出,第三学年的写作课程与第四学年的论文写作课程之间跨度较大,论文写作课程之前的铺垫性不够。因此,对这一教学大纲可作适当调整,应在第三学年的课程中引入相关文献导读课程,以适应第四学年论文写作的需要。

(二)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1.文献检索能力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中文电脑编辑能力较差,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献阅读与写作指导外,还要对相关的中文电脑编辑方法进行讲解。同时,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等重要论文检索网站能否准确使用,也是影响学生论文写作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由于学生对这类网站资源了解甚少,使得学生对学术论文是什么、包含的内容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存在疑惑。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学术问题,必将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从而找不到基本的学术路径。

2.对已获取的文献资料缺乏有效利用

经过教师精心指导、成功检索到相关文献后,学生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将这些文献中的观点恰当地运用到论文中去,从而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杂乱无章,变成了他人观点的堆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文献的整合能力而导致的。例如:

(1)针对韩国留学生有关离合词习得方面的论文有:朴善婴(2002)在汉语HSK词汇里所涉及到的76个离合词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部紧密度和固定性分成“游泳类”和“出口类”,进而将这两类分成动态助词、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方向补语、数量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词定语、其他定语、动词重叠、内部定语的前置等一般成分为标准展示各种扩展形式和韩国语的对应翻译,试图找出离合词和韩语间的关联性以及关联的规律性。林小飞(2012)探讨了离合词的分类和用法,把离合词分为动宾式离合词、动补式离合词和主谓式离合词,并对这三种离合词的用法做了语法和语用方面的分析。动宾式离合词加入“了、着、过”等助词,加入“时量补语、动量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等,加入“修饰成分”修饰后面的名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提前的用法;动宾式重叠式及带补语的用法;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时的情况;动补式离合词分时插入否定词“不”等用法;主谓式离合词在其中加入“不”以及程度副词的用法。同时,林小飞还整理归纳了学习者使用离合词时出现的一些偏误,并分析了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他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母语的负迁移;汉语的干扰;教材编写的不合理;教师的讲解不充分等。

例(1)中的这段话,摘自一名韩国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初稿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实际上,这段文字只包含了两篇论文的观点,而学生却用了470字的篇幅进行大段的陈述,其中既没有自己的概括、提炼,也没有自己的评述、立场,这就失去了文献综述的意义与价值。

(三)论文结构

学术论文通常由引言(又称绪论或前言)、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在引言中没有提出的问题却在结论中出现;第二,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本论中没有论述;第三,论文只有引言和本论部分,缺少结论。由于学生对论文结构的认识还不到位,从而导致学术论文思维逻辑混乱,论述内容缺乏连贯性等,这些问题在本论部分的论述结构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

(2)中韩商务礼仪语言比较研究

一、商务礼仪语言的概述

(一)商务礼仪语言的含义

(二)商务礼仪语言的重要性

(三)商务礼仪语言的作用

二、中国不同商务场合的礼仪语言的基本原则

(一)中国商务拜访礼仪语言

1.称呼的礼仪语言

2.介绍的礼仪语言

3.问候的礼仪语言

4.电话的礼仪语言

(二)中国商务交谈的艺术礼仪语言

1.商務谈话礼仪语言技巧

2.商务致歉礼仪语言

(三)中国商务开场礼仪语言

1.开场语

2.交涉语

3.结束语

三、韩国不同商务场合的礼仪语言的基本原则

(一)韩国商务拜访礼仪语言

1.称呼的礼仪语言

2.介绍的礼仪语言

3.问候的礼仪语言

4.电话的礼仪语言

(二)韩国商务交谈的艺术礼仪语言

1.商务谈话礼仪语言技巧

2.商务致歉礼仪语言

(三)韩国商务开场礼仪语言

1.开场语

2.交涉语

3.结束语

例(2)的提纲部分,选自一名韩国留学生的论文初稿。仅从第二章的第一节“中国商务拜访礼仪语言”来看,其分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称呼的礼仪语言”“介绍的礼仪语言”“问候的礼仪语言”“电话的礼仪语言”四者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与交叉关系。就此而言,论文写作首先必须注意核心概念的界定与阐释,其次就应当注意分类的原则、标准与范畴。何谓格物致知?没有做好“格物”就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由于论文阅读数量少,再加之对论文整体结构的把握不准,最终导致学生对论文的主体结构认识混乱。针对这一状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文章主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列提纲写要点的能力。

(四)词汇、句式运用

1.词语、句式冗余现象严重

人们在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描述、论证的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一再重复,我们可以视其为自我调控策略。留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试图将每一现象或研究对象描述清楚,往往会产生词汇重复、语句杂糅等现象。例如:

(3)目前形势,我们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很快和轻易存取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已经传遍全世界。

(4)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帮助在吉林省留学的印尼留学生更好地吉林省学习和生活,并希望在未来,本研究能够帮助来吉林省留学的印尼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

例(3)摘自一名日本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此句应改为:“在当今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样语句会更为通顺简洁。例(4)摘自一名印尼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后半句“并希望在未来,本研究能够帮助来吉林省留学的印尼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实际上与前半句的意思相同,选择其中一句即可。

2.口语体、书面语体区分不清

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往往不自觉地带入口语化语言,使论文的论述语势减弱,影响了论文的整体质量。例如:

(5)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的话,印尼人再也不会去中国留学。

例(5)摘自一名印尼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其中,“……的话”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不宜在正规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此,这一段话应改为:“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那么会对印尼人来华留学造成严重影响。”

3.语言表述不当

在论文的论述过程中,留学生会习惯性使用“我想”“本文想”等带有主观色彩的语言表述。这样的表述方式,无疑会影响论文的客观性、科学性,应当使用“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或“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等句式进行表达。例如:

(6)本文想分析十篇中国国民写的关于中美广告的特点的文章。笔者希望解释在中国生长的人怎么看中美广告,并介绍自己的观点。

例(6)选自一名美国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其中,最后一小句“并介绍自己的观点”应当删去。因为论文本身就是在大量学术事实的基础上论说自己的观点,所以可将整句话改为:“通过分析十篇关于中美广告特点的文章,笔者希望能够阐述有中国生长经历的人对中美广告的认知和态度。”

此外,在论文结论部分,学生由于科研经验不足等原因,习惯于使用“可能、也许、大概、……吧”等不确定性词语,或使用“本研究属首创,对未来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等不恰当的评价性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三、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建议

针对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整个教育阶段写作课教学的现状,我们对今后的留学生写作课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全程监控指导

首先应对现有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根据现行的写作课程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完善。对刚开始接触汉语写作的本科一年级学生,应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易操作的题目进行写作练习,如“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难忘的礼物”等记叙文,可限制在200字以内。到了本科二年级,已经有了一年级的写作铺垫,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地引入说明文写作,如“我的家乡”“今天我下厨”等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本科三年级,在经过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后,这一阶段可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如前所述,在目前的教学大纲中,本科三年级与本科四年级的写作课缺少连贯性、衔接性,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对本科三年级上下两个学期的议论文写作课程,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科三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可以选用“求职还是创业”“是否赞成跨国婚姻”这类社会热点话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还可以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做好铺垫。本科三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书评或读后感,阅读书目可与毕业论文写作直接相关,为四年级的写作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当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与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专门开设关于基本办公软件的基础操作课程、中文文献资料检索课程等,这样在四年级之前学生便可以有意识地去查阅相关文献,为下一步的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毕业论文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应严把毕业论文关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高职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