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士彬
站在青春的中间,体验教育的温暖,感染生命的律动气息。青春是掩盖不住的勃发岁月,来时款款,离去翩然,中间就是曼妙的期待、智慧的推挡与耐心的守候。因为我们教育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禀赋天性各异,他们的发展和前程,有着无法预知的机遇,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不可以一时的精神“打盹”和意识 “迷糊”,来意气推断和武断预测他们的未来。教育现场需要有智慧,不冲动,能包容。
记得而立那年,我怀揣着梦想,意气风发,本科进修一毕业,就被选调到县城中学。那是个干旱的秋季,校园还比较凌乱和破旧,教室主要还在平房里。操场没有塑胶,四百米跑道围起的中间地带,是几副嶙峋的木质篮球架。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球架的两端是长可藏人的茂盛秋草。那几个月,我几乎是围绕着寝室、自习室、球架、秋草来工作。四个高三毕业班,我的四班是文科班,汇集了一批机灵但好动、聪明而懒散的学生。据说换了几任班主任,效果都不好。因为初来乍到,年轻人精力又旺盛,无所畏惧,就稀里糊涂地走马上任,被寄予重托了。
改革开放之初,县城还没有现在繁华,更没有学区房和陪读。陪伴学生成长的几乎都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所以新手和年轻教师,几乎都要带班主任。记得周一要上七节课,下午第八节再开个班会,胳膊不酸,嗓子不哑。如果时间来得及,还会去幼儿园接送孩子。晚自习再找个别学生谈话,也很正常。哪几个男同学是个 “烟鬼子”,都是查寝室意外发觉的。至今记忆犹新的画面是,两只神气活现的手正在幸福地传递着香烟,你突然出现了,兴奋的表情立马定格在尴尬上。抽烟的少年,大多倔强而豪爽,有一定的凝聚力,人品一般不赖,但做事没有耐心,难有 “板凳功夫”。他们顺着眼,低着眉,任你罚,可气中透着可爱。
只要是自习或所谓的 “副科”,就会有若干或冥顽不灵,或放浪不羁,或愣头愣脑的好事分子缺席。经验告诉我,他们不在寝室聊天,就在操场打球,少数可能在游戏厅。那天下午自习课,我上班的第一站就是操场,骑着那叮当有声的自行车,远远看到几个身影,在篮球场上捉对厮杀,可是追到篮球场时竟然不见了踪影,原来违纪者的身心异常敏锐,眼神特别好使,他们闻风而动,悄悄埋伏在篮球架后边那一簇秋草丛里,如果不是其中个别人嬉皮的笑声,你还真的以为是幻觉。秋草的荒凉和衰败,不能掩盖青春的任性与不羁——“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游嬉失度”,总要得到矫正。照例是站成一排训话,主题班会反思,发动班干监督,然后就是口头保证——再犯,书面保证——再犯,家长配合——还犯。蔑视权威,突破规矩,弹性犯错,是他们个性中最显著的特点,其中一个机灵鬼小吴同学,是个球场游侠,记得家住在粮食局,字写得潇洒飘逸,文笔也很好,颇受我的赏识,但是鼓励也好,批评也好,几乎不起作用。有同学说,你的课他很喜欢,所以不会当面顶你,算是给面子了——要是前任班主任,你试试……搞得我要感恩戴德似的。像这样游走在校纪班规边缘的人,还有不少,难免要与他们斗智斗勇,甚或逗趣。这些犯规的同学,从小娇惯,家境尚好,见过世面,有些在小学阶段还是品学兼优的 “三好学生”,后来,理科成绩掉下去了,就爬不上来,于是自暴自弃,蔑视学习,甚至连家长和老师都不放在眼里。“原点自视,漠视他人”,是他们的普遍心态,表现在行为习惯上就是懒散、自私、不顾人。他们不是恶人,是心灵田园里恣意疯长的幼苗,缺少“真”的追求,“善”的引导,“美”的熏染,是非美丑界限模糊。经过一个学期的明察暗访和深思熟虑,我要实施我的 “省人”计划了。转眼即是来年的春天,决定命运和未来的高考就迫在眉睫,于是我就制定了 “迈小步,不停步,有进步”的 “三步”原则,尝试活动 “在场”、心灵 “陪伴”、关爱 “先手”等方法。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自己在场规范引导,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规矩意识和自律习惯。比如开展班级篮球赛,你不精心组织,正儿八经的比赛,那些喜欢篮球、技术不错的同学,他们也打不好,因为他们缺少组织观念和团队意识,“自我表现”和 “互相埋怨”,就是他们的球风。所以我在各小组组队时就提出了 “核心团队”的思想:确立一个核心人物,比如可以是某个技术尚好的中锋或后卫,然后围绕他来制定战略战术,组织进攻和防守。篮球是团队项目,“散打”就会 “打散”,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一定要目中有人,借用他人,记挂别人。我要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破除他们的心魔——“自私”和 “面子”,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团队战斗力。
我还通过主题活动,创设心灵成长的环境,在精神陪伴中,让大家有收获感和成长感。每次模拟考试后晚自习总是缺人最多,因为瞄准高考的模拟考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心理期待与现实考情差距很大,不少同学都产生了挫败感和心态失衡,松懈和懒散就表现突出。面对这种考后综合征,我们要走进学生心灵,尤其是好胜心强者的内心世界,关心关爱,缓释焦虑,施放温度,分析现状,合理制定他们的考试目标,以 “跳一跳够得着”为好,不得已,把目标降低为 “替来年复读打好数学、英语基础”,培养责任心和好习惯,淡化学科成绩。有位王同学,苦于数学成绩,多次提出要停课在家自修或补习数学。我委婉耐心地分析:“考前离开课堂不是智慧的选择。高考是竞技,竞技需要状态,就像体育比赛,状态不好出不了成绩。大考前需要调整与适应,你不来上学,专门去补习数学,其他学科就跟不上教学进度。没有进度就没有节奏,考前复习不仅是温习知识,还有培养能力,更有应试方法和心理调适,这都只能在学习的节奏中才能慢慢养成。当你计划中学习的内容都复习完了,老师该说的也都说到了,自己该练的都练过了,感觉良好,这时你的状态才是最好的。你其他学科放掉,到时候怎会有好的竞技状态!”他胸有成竹地说:“除了补习数学外,我也会抽出时间同步复习其他学科的。”高考出成绩连薄弱学科都不能有,他清楚“6-1=0”的道理。“自学远不如教师引导。教师教学是三根线齐头并进,知识、能力和心态互相影响,形成立体效应。知识重在温故知新,你可以自学,而能力重在方法指导,老师以成人思维影响你,用专家眼光引领你。心态只有在听课、作业、辅导和考试中慢慢养成。这些都需要教育情境,就是教材、黑板、课桌、试卷和老师、学生以及二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与交融。离开教室这些都会丧失,效果将大打折扣。”我继续升华道,“教室是个学习 ‘场’,它会潜移默化你的行为。精彩的课堂、出入的教师、勤勉的身影、励志的标语,甚至整齐的书桌、五彩的书包或融洽的嬉闹都会给你积极的影响。我理解你学习数学的心情,但千万不能顾此失彼。数学补习可以放在周日或其他晚上,一周一至两次比较合理。”走进封闭的心灵,你的真心付出,总会有良好回应和回报,“听话”的王同学在当年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今就在县城某局当着副局长呢。
教育即心育,育人的关键就在心态。通过观察、家访、谈话等方式,了解特殊学生家史、心态、愿望,从上游解决方法、心理、情感等问题。有一位非常蛮横的同学,在学习和待人接物方面都有破坏性倾向,经常违纪,欺凌小同学和女生。通过观察了解和个别访谈,尤其是私密家访得知,有街坊邻居说他母亲生活作风方面的 “闲话”,尤其是某次放学回家,他真的发现母亲与闲话中的男主角在一起,他就非常恼火,恼火他妈,更恼火他爸,于是心理扭曲严重,用不交作业、考试作弊、欺负同学等行为来给他父母制造麻烦。于是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从思想的上游做工作,谈邻里守望的情感与道理,谈父母持家的辛苦和期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年还考取了一所中专学校,跳出农门,解决了工作、生活等后顾之忧,也缓解了与父母的关系。
记得那一届春天仿佛比今春还要多彩而漫长。暮春五月还是像初春一样蓬勃,像仲春一样灿烂。春风和煦殆荡,鸟语啁啾,水波潋滟。柳絮飘飞,在犄角旮旯,滚成了透明的棉瓜和絮被,一卷一卷,一袭一袭,随风起落。榴叶不再嫩红,翠绿里藏着一颗颗火热的心,蓄势待发的榴花,映衬着同学们匆忙的身影。五月的校园,就是一路狂奔的迟到少年,敞开胸怀,风尘仆仆,不讲仪容,无视规则,但充满着四射的活力。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一年的摸爬滚打,高考成绩虽不够醒目显著,但在与 “愚顽怕读文章”的顽劣分子和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玻璃心们交手中,修炼了自己教书育人的心态,提升了他们做人做事的品质,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让我进一步参透了教育的真谛。最近我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一位同学向我敬酒说,当时调皮,不明事理,现在都想懂悟透了。原来是当年交手最多的小吴同学,只见他器宇轩昂,谦谦有礼。“你现在哪里发展?”“老师,那年毕业后我就当兵去了,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后来我又捡起了书本,参加了部队军校招考——我现在也是本科毕业哦,毕业后就当了干部,在部队待了十几年,最近才转业回来,也在地方一所职业学校上班。现在我们那一群学生也是难管,遇到棘手的问题,我就想起了当年你对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搞职业教育,面对文化课基础不好、行为习惯又差的学生,‘死看’,但不把学生 ‘看死’,以进步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些思想都是受到您当年教育的启发。”看来小吴同学不仅文笔好,口才也不错,令人欣慰的是我那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宽容” “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渗入他的职业生涯里。我回应他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场”是最好的管理,“先手”是最好的服务。教育是 “一对多”的事业,“一对多”不是一刀切。社会是分类分层的,像水中鱼群,有的沉底,吃的是螺蛳;有的居中,吸食浮游生物;有的浮在上层,啜食水草,大家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活法,不要千篇一律,万人同质——只要不让他们在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成功的教育,至于知识和能力,走出校园,他们会自主获得和自由生成,完全不必担心。所以,我后来不止一次,在学生毕业之际说过,跳出成绩,不唯学习,你们都是天下最活泼可爱的人。
聚会中,穿梭的人群好像不是我曾经的学生,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个性流动的红男绿女。酒意微醺中,不禁心音又起,是从广场舞里传来的网络热歌 《酒醉的蝴蝶》:“怎么也飞不出,花花的世界,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你的那一句誓约,来得轻描又淡写,却要换我这一生,再也解不开的结……”有情有梦,无问西东,教育何尝不是一首青春恋曲?
庚子春月,校园似乎更加寂静,嵌入防疫程序的慢生活,总让人屏声敛气,蹑手蹑脚。但青春没有停摆,岁月仍在更替。教育就是“慢慢走,欣赏啊”。莫道今年花飞尽,来年春色倍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