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宗祠艺术召唤村落记忆与华裔归属感探究

2020-06-04 03:03:36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流行色 2020年4期
关键词:宗祠祠堂宗族

韩 磊(邵阳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省是一个宗祠文化比较盛行的省份,其宗祠资源也相当丰富。其实每一个祠堂对于本土人而言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荣辱兴衰,也是一个家族文化的中心“祠”。而且目前宗祠建筑作为文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湖南的曾氏宗祠为例(如图1,2),现在已经拥有500年的历史,而且相继有19座宗祠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1 湖南洞口县高沙曾八支祠

图2 湖南洞口县尹氏宗祠

一、湖南宗祠艺术具有的价值

1.寻根价值

众所周知,祠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当然祠堂的建立更是以血脉亲缘为基础,因此祠堂也被视为一个家族的根源。很多流落异乡的同族人可以通过祠堂或者族谱认祖归宗。在台湾出台可以到大陆寻亲的政策之后,曾经出现过“寻根热”,而祠堂就成为了很多人寻根的根源。在“寻根”的过程当中,他们感受到了宗祠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同族的认同感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很多华裔身在异国他乡,宗祠艺术和宗祠文化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湖南宗祠艺术具有教化价值

湖南的宗祠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是在整个村落和族群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地方。同样在宗祠中宗族的人也会有教育子弟、执行族规等活动。这些宗族活动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首先,在宗祠中进行祭祀和讲训等活动,在祭祀过程中讲究长幼有序,要听宗族中有威望的人讲族谱。其次,在祭祀活动中,族长会对宗族众人宣讲祖先的功名,并以此勉励后人能够努力。再次,宗祠还是宣传教育的地方。通过宗祠进行教育,以增强对族人的教育教化。

3.湖南宗祠艺术具有文化价值

宗祠艺术不仅体现在祠堂的建筑上,还包括族谱和宗祠的碑刻等。其实这些宗祠艺术都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湖南宗祠的碑文大都包含着孝父母、重教育、睦宗族等内容,这些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由族规、家训等形式传承下来,由此可见宗祠艺术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

4.湖南宗祠建筑具有旅游价值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之下,人们受到乡村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的吸引,越来越喜爱乡村旅游。而大多数的宗祠建筑都是在乡村中,这些建筑精美,蕴含着宗祠艺术的建筑也成为了乡村旅游中的亮点。而且宗祠建筑承载的宗祠文化很深地吸引着人们。比如湖南茶陵的谭氏宗祠也是当地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

二、湖南宗祠艺术召唤村落记忆与华裔归属感的瓶颈

1.宗族文化在不断弱化,宗族认同感逐渐淡化

由于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很多村落的居民受到城市现代化生活的影响,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城市中的一份子;因此,他们离开熟悉的村落逐渐走向城市。而在大城市环境的熏陶之下,对于宗族的文化意识在逐渐地淡泊。除此之外,湖南各地的村落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开发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但是在追求城市化的过程中,村落原有的建筑被改为现代建筑,宗祠文化也在逐渐淡化,居民以往对于宗族的认同感和宗族观念也大不如从前。

2.宗族村落呈离散式发展,难唤村落记忆

由于以往的宗祠村落形成大部分都是由于血缘关系或者有共同的宗族信仰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信奉宗族制度,而且有较强的宗族意识和地域感。但是社会在不断变化,交通逐渐便利,通讯也逐渐发达,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解体,人们对于宗族制度的意识也在逐渐淡化,村落开始呈离散式发展。村民对于以往的宗族文化缺乏认同感,村落在离散式的发展之下,缺乏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和村落记忆。

3.宗族文化缺乏传承人,仪式感逐渐消失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意识也在逐渐变化,虽然现在宗族村落仍然是聚族而居,但是很多年轻人渴望城市便捷、舒适的现代化生活,因此在逐渐地外迁,宗族文化也缺乏继续传承的人。但是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之下,以往传统的宗祠艺术也被现代工艺所取代,宗祠艺术缺乏仪式感,也就无法承载原有的宗祠文化。除此之外,祠堂等以往具有教化功能的场所,现在也成为了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4.旅游开发不得当,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缺失

旅游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湖南省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湖南的谭氏宗祠、汝城宗祠、板梁祠堂都是较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板梁古村也曾被誉为“湘南第一村”,是湖南最具宗族特色的古村庄,但是旅游开发更多地注重硬件设施的开发,却忽视了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导致很多游客或者华裔很难感受到宗族文化的村落记忆,因此缺乏归属感。

三、以湖南宗祠艺术更新召唤村落记忆与华裔归属感的措施

1.协调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其实所谓的“原汁原味”从真正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之下,宗祠艺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要在汲取原有宗族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文明。其次,在现代文化发展之下要注重宗族文化的传承,湖南宗族村落的根源是湖湘文化,只有将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才能够实现宗族精神的回归。通过建立村民的宗族认同感,促使居民充分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不仅能够唤起一个宗族的归属感,更是国家的重要财富。

2.修缮宗祠建筑,注重文化遗产修复

乡村祠堂是宗祠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祠堂也藏着这人们对于家族和村落的记忆。修缮祠堂其实可以看做是传统祠堂文化的回归。将祠堂作为现代和古代的纽带,寄托人们对于村落的记忆和华裔归属感。比如在2000以后曾经出现过“祠堂复兴热”,很多村民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在号召之下,纷纷为修缮祠堂出钱出力。修缮祠堂一定要遵循其文化特质,发挥其文化价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充分挖掘村落祠堂的文化基因,然后在祠堂修缮中继续延续其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可以将祠堂发展成为游学基地,这样也可以通过实地体验来增强其文化感知。

3.通过复兴民俗活动,召唤村落记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族祠堂的功能在逐渐弱化,很多祠堂已经被闲置或者成为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宗族祠堂已经不再能够发挥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人们生活中的仪式感也在逐渐淡化,人们的宗族归属感不如从前。如果将文化遗产放在博物馆中,很难唤起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亲身体验获得感悟,才能够真正领悟宗族文化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宗祠艺术更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复兴民俗活动,通过地方志或者族谱等历史资料还原原有的祭祀、修族谱等宗族仪式,通过民俗活动的复兴召唤村落记忆和华裔归属感。

4.吸引精英“倒流”返乡,投身宗祠文化的传承之中

湖南很多村落的人走出村庄奔向城市,甚至走出国门接受教育,因此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吸引知识精英回村扎根,一方面有助于这部分人寻找村落记忆和归属感,另一方面吸引知识精英“倒流”返乡,借助他们的知识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宗族文化。

5.加强宗祠文化的学习,促使宗祠艺术后继有人

传承宗祠艺术是召唤乡村记忆和华裔归属感的载体。但是后人对于宗祠文化了解甚少,因此一定要注重宗祠文化的学习。首先,要让后辈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起源,了解族谱和族规的文化渊源。其次,让后辈充分了解家族的发展史和变迁缘由,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民族风情。总之,加强后人对于宗祠文化的学习,使宗祠艺术能够后继有人,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承,并且不断地影响和教育后人。

结语

宗祠艺术不仅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丰富文化遗产,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于祖先的敬重。充分发挥宗祠文化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宗祠文化,以湖南宗祠艺术更新召唤村落记忆和华裔归属感。因此,需要将祠堂文化加以理性的对待,在新时代背景下,让宗祠艺术在不失其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能够积极发挥它的作用,增强家族甚至是民族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宗祠祠堂宗族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44
梁家祠堂史话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4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中华戏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02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文化纵横(2017年1期)2017-02-15 19:37:50
慷慨宗祠祭先贤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39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从宗族建筑楹联看吉安地区宗族观念
沈家祠堂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