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阅读差异 有效指导读写训练

2020-06-03 23:48刘艳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有效指导

刘艳芳

【摘 要】读写教学几乎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并在此基础上,从引导学生自由真实的写作入手,对学生进行渐进的系统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差异;有效指导;成功教育;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96-02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1]这里的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读写教学几乎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当下,电子产品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电脑、手机游戏和交友软件占据了学生本不多的课余时间。他们对电子媒体的阅读,主要是以消遣为主,形式碎片化。很多学生的状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注社会生活。而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又没有大量阅读作支撑的间接体验,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很多学生一到作文课,看到布置的题目就会感到头疼,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形式老套、感情匮乏,缺乏高中生应有的思想深度和辩证逻辑思维。结果是一个学期训练下来,虽然是大、小作文各写了不少,但实际水平并没有提高。针对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症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差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新的尝试,以有效指导读写训练。

一、正视阅读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高中生的生理和思想在逐渐成熟,经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内容偏好。这个阶段的阅读差异既表现为阅读量的差异、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又表现为阅读偏好的差异。

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是个体间的差异,而高中生的阅读偏好则呈现出许多共性特点。根据对两个班10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超过60%的学生喜欢通过电子媒介阅读网络小说,男生偏好武侠、探险、科幻类,而女生多偏好情感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在并不丰富的现实生活外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得到幻想式的满足;一半学生课外对纸媒的阅读仅限于轻松休闲类和青春流行类的杂志和文摘类读物,文章的阅读以一篇为单位,不是一部;而不到30%的学生表示想看哲学类和名著经典书籍。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的目的在于“立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认识和思考。”[1]阅读、鉴赏、创作是一体的,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的阅读如果以消遣为目的,审美品位倾向世俗化、功利化,将无助于写作以及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写作是以大量有益的阅读为前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说的是读对写的影响。对写作来说,阅读是借鉴前人或别人运用语言的经验。有这种借鉴,跟没有大不相同。这种借鉴虽然不是写好文章的唯一条件,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阅读—积累—感悟”有机衔接,才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运用好教材资源,给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入选教材的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适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的好文章,指导学生学习相当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课文里的讲读篇目要精讲,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阅读、鉴赏、理解,也要教给他们阅读、鉴赏、理解的方法。自读课文不是次要的课文,只是更着重于引导学生自读,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里都包括程度不同的学生,教师布置若干个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任务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既不使学生感到难以完成,又要有一定的难度,不使学生感到难以完成,每一小组必须完成全部任务,而小组成员则可以自由选择完成哪个任务,最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讓程度不同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上,长篇的整体阅读应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为主。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的一些有益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如《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读者》《杂文选刊》《格言》《微型小说选刊》等,也可以列出书目推荐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可以拓宽视野,感知人生世相,又可以从各方面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得到思想上的净化、精神上的享受。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抄报或PPT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书读多了、资料积累多了、语言有情趣了,写作也就有了一个厚实的基础,作文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依托。

二、不限形式,引导学生自由真实的写作

普通高中生的写作水平要有所提高,从读到写还有一个过程,那就是必须让他们敢写、想写。要想让学生敢写,就要解放思想,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练习,日记或周记性的随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2]。每天花上十多分钟,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在阅读比较的前提下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让阅读成为一种必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表达心声并形成习惯,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有印象的事情,看到听到一句喜欢的感受深刻的话,以及看过的书报文章、电视节目,都能深入地挖掘展开来,写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当下电子媒体虽然冲击了对纸媒的阅读,但有新闻摄取方便快捷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周找自己认为的热点,也可以根据时事来限定话题,但不限定写作的角度和形式,写评论,摘抄,借鉴整合,多种形式并存,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当下,让文章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周记这种以小见大的做法,也扩展了思路,深刻了思想。配合周记的写作,也为了给学生以“我会写”的信心,教师在高一上学期布置大作文题目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在题目上做过多的限定,不给学生增加审题的难度,让作文一般的学生也能做到有话可说,而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又勤于思考的学生则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展示他们的水平。这样消除了对写作的畏难心理之后,再由浅入深,让学生接触各类文体的写作和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的应用,体现出作文教学的计划性、整体性和阶梯性。比较系统、比较严格的训练,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应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准确清晰、完整、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行成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为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优秀的习作进行总结,以表扬鼓励为主,除口头表扬之外,还可以将好的作品印发出来供大家欣赏。表扬的范围涉及要广,有的同学整篇写得都很好,就整篇采用;有的同学是写了一个生动的片段,就采用该片段;而有的同学是写了一句精彩的话。这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 使学生经常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尝到阅读和写作的甜头,让他们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改变,写作带来的快乐,带来的荣誉和自信。

四、结语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阅读差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进而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也会敞开心灵、张扬个性、笔下生风,写出富创意的好文章,从而使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蕾.走出困境:作文多元化评改方法尝试[J].考试周刊,2011(64).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有效指导
基于英语读写,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强化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有效指导促成长, 潜心研究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