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2020-06-03 12:33陈原博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课程价值取向全面发展

陈原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发展,高中历史课程被赋予新的内涵,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是历史课程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继素质教育概念之后,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新课改中提出并倡导。全面发展,顾名思义,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兼顾一切有利于受教育者成长的因素。传统意义上的全面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人文素养上笼统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着时代的演绎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发展应当赋予新的内容和精神,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态度行为。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而言,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思维能力、温和态度、理性思考本文就高中历史课程践行“全面发展”理念的内容做一探究。

【关键词】全面发展;历史课程;价值取向

一、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不曾中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塑造了东亚文化圈,并延伸到世界,培养了中国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尤其是儒家思想更是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正如南怀瑾先生比喻的那样,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像粮食店,非去不可。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修改更是新时期社会所需,“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克服极端思想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实现中国梦的必须思想利器。古代中国涌现的“自由”“公平”“正义”“慈悲”等理念至今值得深刻研究和反省。受革命时代的影响,长期以来,历史教材出现倾向性的选材和表述,缺乏客观科学精神的历史观使得学生对古代历史抱有偏见和排斥,培养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当务之急,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对祖国的历史应该充满敬意。

二、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感情的培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内容,但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过于单一,基本靠说教和感召,这种肤浅的爱国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升国旗、唱国歌等办法更是效果不佳。高中历史课程在渗透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想舞台,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坚决避免把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历史分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其次,爱国精神不能完全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爱国和爱家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人的本能,但是由于“家天下”社会延续太久,国家和民众的距离过于遥远,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朝廷的意识。政府应当切实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拉近与民众的感情,让人民感同身受的认为,爱国就是爱家。最后,爱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应当警惕盲目爱国,坚决避免义和团式的爱国,动辄抵制洋货,在爱国口号的掩护下行非法之事。

三、了解歷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民主和法治精神是世界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新课标教材对此非常重视,初中和高中教材都选取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高中教材更是系统的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构建的主要历程,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到各国宪政制度的内涵都做了全面的阐述,这对于学生从知识上了解民主和法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新课标教材以非常积极欣赏的态度对待西方历史。对于现阶段中国来说,一方面注重经济建设,但另一方面制度建设同样刻不容缓,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才开启了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尝试,宪法的修订和一系列专门法律的制定实施将中国带入法治社会。但民主建设举步维艰,宪政道路更是曲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众落后的意识和观念制约,高中历史课程渗透民主和法治理念显得刻不容缓。

四、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全球化的公民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努力继承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将视野拓展到全球,理解并尊重其他各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中国文化的内敛、保守等特点,尤其是阶段性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民众长期与世界隔离,从而在观念上很难融入世界。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化以及国民性格的独特性,与全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人民在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观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已经严重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所以,全球化视野下公民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为培养合格公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多元、开放、充满法制和人权精神的社会空间,使公民能以主体性的自觉态度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提高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思维的乐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0~107.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9~335.

猜你喜欢
历史课程价值取向全面发展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中韩历史课程设置比较
谈高中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