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6-03 03:31陈静
天津教育·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信息技术

陈静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渗透背景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思想和行为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熏陶及引导,在帮助学生塑造人格的同时,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融合优势,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要求,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融合优势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优势:1.再现课本内容情境,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认知水平低、喜爱新鲜事物、思维能力发展不成熟等特征,仅依靠教师课堂知识教授无法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将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就可以将课本知识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能够增强学生感官体验,又能够深化学生认识,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2.拓展教学空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六大学习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从网络数据库挖掘出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料,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思维和视野也会被打开,使人格塑造、道德培养更加事半功倍,学生也会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需遵循的要求

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实现,教师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遵循学生身心發展规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蕴含知识内容比较多,针对不同内容,学习难度也存在差异,甚至对于很多话题,学生进行准确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时,就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搜寻更多可用教学资料,并以生动、趣味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2.从自身教学需求出发,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并且网络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网络获取极具应用价值的微信课堂资源和教学课件,再对这些资源完善和优化,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3.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以应用,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尽快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凸显课堂教学重难点等方式,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也会得到一定锻炼,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介于6~12岁之间,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比较低,在对一些复杂性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学习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并且采用口头、肢体语言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授,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视觉感官功能,为学生创设与书本知识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图文并茂、视听融合中充分把握课堂所教授知识内容。如:在对“可爱的动物”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动物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思考和学习中了解到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及习性,甚至可以在情境中穿插爱护小动物故事,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兴趣也十分浓厚,相应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二)增强教材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且教材蕴含的大多数知识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为了增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对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并运用信息技术将生活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用更加生动、趣味的方式呈现,起到降低学习难度、增进学生理解等作用,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素质培养也会事半功倍。如:在对“四通八达的交通”开展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交通方式优劣和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公交车、地铁、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交通话题,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说一说自己对不同交通工具的经历及感受,在充分了解交通对我们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基础上,养成自觉爱护交通设施和遵守交通规则情感和态度。

(三)攻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

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涵盖知识面也十分广泛,小学生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方面存在难度,尤其是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内容,仅依靠学生学习和教师引导还不够,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作用,将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行细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如:在对“让生活多一点绿色”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和掌握低碳生活方法是整个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学习存在诸多困难,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重难点知识进行逐步细化,并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到塑料的用途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这过程中学生对常见水污染、大气污染也会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利用网络收集生活常见垃圾,并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熟悉的场景可以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然后详细向学生阐述垃圾危害,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就垃圾分类和再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懂得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意义,相应环保意识和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效衔接起来

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知识内容以后,思想行为能够得到规范, 品德素质也会在不断熏陶中得到提升,并推动学生更加健康和全面地发展。但是对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格进行培养,仅仅发挥课堂教学主要阵地作用还不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效联系起来,以达到“三位一体”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目的,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也会更加全面和系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制约的格局,学生在课堂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后,家长就可以通过微信、QQ等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结合课堂所教授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体验,如:出行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对待长辈要礼貌和善、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等,可以深化学生认识和在不断实践操作中形成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在社会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发布道德与法治实施要求和规范,并联合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大力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学生也能在敬老院、社区调查、先烈博物馆等实践活动中,积累更多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在实践体验中形成个人经验,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也会不断提升。

四、结语

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信息技术融合道德与法治优势展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理解、实现教学目标等作用,实际操作中也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实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收集更多可利用的教学资料,并以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方式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学习,促进学生人格塑造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金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9(28).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