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广明
工作中常用到请示。因为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应对重要情况,应该得到上级的同意、指导和支持。在什么情况下请示,有政策、法规性的规定,上下级之间也有约定和规矩。请示的根本当然在于什么事项,同时,请示者的心态也值得关注。是急切地盼望,还是消极地等待?是积极准备实施,还是按兵不动?请示的本质是上下级的协同,勠力同心推进事业发展。自己心中无数,无所运筹,唯求上级赐教,有了指示再手忙脚乱地贯彻执行,工作就难以做好。
战场上频繁地用到请示,一些著名战役中的请示引人深思。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发起前,前线领导人粟裕等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淮海决战开局的计划,请求批准。中央军委复电:“计划与部署甚好,望即照此施行。”就在解放军大规模调兵之时,蒋介石也加紧策划“徐蚌会战”。经侦察判断敌情的一系列动向,粟裕作出决断:提前两天发起攻击。战事十万火急,粟裕一面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和野战军有关领导人,一面紧急向部队下达了执行命令。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取得胜利。在此方針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提前两天发动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全被打乱,黄百韬兵团很快就被分割包围。淮海战役是现代军事史上的典型战例,编入国内外军事教科书。战役中粟裕等前线指挥员掌握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既严格请示汇报,又因应战场上的变化,敢于担当负责。毛泽东等中央军委领导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既掌握战役大局,又放权前线指挥员“机断专行”,自主处理变化万端的情况。下级的请示和上级的指示洋溢着英明睿智和相互信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标志着全党请示报告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推进。全面贯彻党的请示报告制度,涉及很多方面,向上请示时的积极心态,有着重要意义。积极心态首先表现于各自在岗位上履职尽责,积极进取。工作中应该秉持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不可琐碎地请示,涉及牵动全局或缺乏明确规范的事项才需要请示。如果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有些蒙头转向,过分依赖向上请示,什么指示能代替自己履职尽责,把握大势呢?请示时提不出深刻见识,拿不出可行的招法,上级答复起来可就为难了。
积极心态会在请示的内容上表现出来。纪律、法规对请示的事项、程序有原则的规定。在工作实践中怎样掌握?哪些事应该请示,什么情况下请示,仍然需要从实际出发斟酌定夺。党员、干部得有相应的担当,担负什么任务,履行何种职责,都应该掌握工作的大局,有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韬略。有事项请示上级,按上级指示落实,应该是自己履职尽责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上级不同意呢?这是请示者常担心的问题。积极心态应该表现在沟通、信任上。请示之前应该认真评估,对上级是否批准有预判,有执行的准备,对不获批准也应有预案。某个请示也许被否决,但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何必灰心丧气呢?
有些事情或状况突如其来,首先应该“挽狂澜于既倒”,请示可以后续进行。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时,湖北省某市领导从武汉得到消息后,觉得事态严重,应该先下手,哪怕冒一点点不太合规的风险。这个市在湖北省第一个作出停止所有娱乐活动等决定。在疫情来势汹汹的时候他们不等不靠,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作出了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他们对风险的反应明智而迅速。疫情凶猛袭来,如果还按常规请示、等待,可就贻误了战机。
请示不应该当作推诿的手段。一件事情下级部门担心干错了,背负上“责任”,不做又显得不积极,于是便请示上级;而上级部门岂能轻易接下“烫手山芋”,于是请示被“搁置”,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行为。强调以积极心态请示就是要抑制推诿扯皮的消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