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的疗效观察与机制分析

2020-06-03 08:57徐敏陈龙陆维王文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4期

徐敏 陈龙 陆维 王文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厥阴头痛患者, 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3.69±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1.4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疼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吳茱萸汤加减治疗厥阴头痛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 患者用药后的毒副作用较少,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厥阴头痛;吴茱萸汤加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灯盏细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72

头痛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 中医将头痛归结于外感或者内伤所致的脉络拘急、失养等, 使患者出现头部不适、疼痛等主要症状, 分析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清窍不利。在中医辨证角度上可以将头痛分为多种证型, 厥阴头痛是中医中三阴头痛类型之一, 在伤寒论中提及出现厥阴头痛的主要原因在于胃中寒饮上犯足厥阴经脉[1]。目前在厥阴头痛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吴茱萸汤为典型方剂, 为分析厥阴头痛治疗过程中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以40例厥阴头痛患者为例给予不同治疗措施, 进行临床效果的探讨, 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厥阴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选自本院中存有电子档案者, 病例资料齐全。将患者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 女6例;年龄37~68岁, 平均年龄(52.63±12.7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36~68岁, 平均年龄(53.01±11.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在研究开展前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所纳研究对象针对此次试验均具有知情权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2] 患者诊断过程中以近年来最为标准、权威的国际头痛学会(IHS)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为:①患者病情发展时间长, 在病发期间以间断发作、持续几天为主要特征;②患者头痛位置局限于单侧, 呈现出搏动性, 在活动后头痛症状会明显加重;③在头痛发作时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④头痛发作前伴有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先兆, 但是相关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

1. 2. 2 中医诊断标准[3] 厥阴头痛病情的发展同时必须同时伴有以下情况:①患者病发时头痛部位主要于巅顶, 头痛喜按;②伴有头痛时口水多、呕吐涎等症状;③头痛发生时患者全身存有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等情况;④舌淡、苔白等现象伴随发生, 脉象存在沉弦或脉迟的情况。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 将250 ml生理盐水和40 ml灯盏细辛混合后静脉滴注, 1次/d;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7316)5 mg/次, 1次/d[4]。

1. 3.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 药方组成:川芎30 g, 白芷20 g, 党参、吴茱萸、藁本、荆芥、大枣各10 g, 全虫、生姜各6 g;并根据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症状进行药方的适时加减, 具有涎沫者将药方中的干姜改为生姜;痛偏强额症状者增加生麻、葛根等药物;颞部疼痛以及有口干等症状者增加黄芩、柴胡等, 兼存外感者去除党参, 增加羌活;呕吐物呈清水症状者增加茯苓、陈皮等[5]。上述药物用水煎煮2次, 取药液300 ml, 分早晚2次温服, 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 在患者用药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则表示患者头痛症状基本消失, 治疗3个月后没有复发现象;显效则表示患者头痛症状基本消失, 但是在治疗3个月内偶有复发, 次数较少, 且其疼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无效则表示患者头痛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在患者用药期间多次复发[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 4. 2 毒副作用 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干呕等。

1. 4. 3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 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范围0~9分, 完全没有痛感为0分;疼痛感轻、在症状发作时对自身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没有明显影响为

1~3分;患者疼痛感为中度, 在病情发作时对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为4~6分;重度疼痛, 在患者症状发作时无法进行日常工作以及生活等相关活动为7~9分。

1. 4. 4 生活质量评分 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表的调整, 从患者生理机能、疼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评分总值成正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14例, 显效5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6例, 显效8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2. 2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头晕1例, 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头痛4例, 头晕1例, 干呕1例, 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0.00%(6/20)。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0, 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8.43±1.33)分与观察组的(8.24±2.96)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18,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3.69±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1.4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99, P<0.05)。

2. 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疼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头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进行头痛治病机制的总结和分析, 主要为诸病内伤所致以及外感因素诱发的经络拘急、失养现象, 会导致患者因清窍不利出现疼痛以及头部不适等相关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类型。在多种中医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后证实, 厥阴头痛的主要病位在头部, 会涉及患者肾、脾、肝等脏腑, 致病因素包括風、火、痰、瘀、虚等五者, 主要特点为经络闭塞、轻窍不利、神经受损等, 上述因素也是主要的致病机制。结合厥阴头痛的特点以及治病机制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以缓急止痛以及调神利窍为主要治疗原则[7]。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类型又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 在临床辨证时外感患者以祛邪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内伤患者则需要以养血滋阴补虚为治疗要点。

头痛治疗可最早追溯至《伤寒论》中, 在《临证指南医案》、《伤寒思辨.病证思辨》等书中也有涉及, 书中对厥阴特点进行了概括, 具体内容如下:①厥阴为病, 不仅会涉及上下表里还具有复杂的病情特点;②厥阴为枢, 其症候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灵活极变。厥阴头痛的主要特点为巅顶痛, 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会伴随出现干呕、吐涎沫等临床症状, 足厥阴肝经上行木系, 主要出自于前额部位和督脉在颠顶汇集。结合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证实厥阴头痛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肝胃虚寒, 存有浊阴上逆之症,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遵循降逆止呕以及温中补虚的治疗原则, 目前在临床治疗厥阴头痛时西医治疗和中医用药均有涉及, 但是常规西药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 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于厥阴头痛中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19/2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14/2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3.69±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1.4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疼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在吴茱萸汤的药方组成中, 吴茱萸属辛苦、热性药物,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起到温胃、暖肝、祛寒的效果, 同时能够和胃降逆止呕, 是一种主药;其次党参主治脾胃虚寒之症, 能够起到益气补中、温中散寒的效果;生姜在于降逆止呕、温胃散寒, 两者为臣药;大枣药效为补虚益气;上述诸药合用能够起到降逆止呃、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在厥阴头痛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应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对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具有积极意义, 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枝锦, 吴平财, 李国政. 吴茱萸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无先兆偏头痛. 中医学报, 2019, 34(12):2641-2645.

[2] 郑勇前, 蔡少娜, 严柏文, 等. 经方吴茱萸汤合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9):62-63.

[3] 刘凯. 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临床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6):157-158.

[4] 潘远根. 吴茱萸汤治头顶痛.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8, 24(7):68.

[5] 刘要武. 吴茱萸汤临床举隅. 光明中医, 2017, 32(24):3525-3527.

[6] 刘頔. 柴胡桂枝汤合吴茱萸汤治疗头痛验案1则. 山西中医, 2016, 33(8):33.

[7] 潘学强, 吴燕川, 龚慕辛, 等. 外翻肠囊吸收成分与药效相关研究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药效物质.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1):126-132.

[收稿日期: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