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产业园区的构建要素及软硬件环境建设

2020-06-03 02:59石建莹舒洁张舵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双创生态环境

石建莹 舒洁 张舵

摘   要: 双创产业园区的定位,无论从世界实施实况看,从国家战略方向角度看,抑或从陕西省发展态势看,还是从西安的落地实践看,创新创业新产城的气息扑面而来,地市颜质、气质、品质更加凸显。双创产业园区的类型可分为单一总部型、科创型、楼宇型、郊区型和小镇型,产业园区的功能配置主要由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三大系统构成,各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全链条贯通、全要素融合、全智慧生态是未来双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创; 产业园区; 构建要素; 软硬件;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2.015

The Building  Essentials of Industrial Park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Environment

SHI Jian-ying , SHU Jie , ZHANG Duo

(Xian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 The new industrial c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ke on a new look , standing out the local appearance, temperament and quality , as for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dustrial Park,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irection, 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ians implementation practice. The type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can be divided into single headquarters typ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ype, building type, suburb type and small town type. The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ark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systems: production system, living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 Each system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forming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dustrial Park is to link up the whole chain, integrate all elements and build a smart ecosystem.

Key word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elements; software and hardwa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一、雙创产业园区的定位

当下,潮涌般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澎湃而来,推动着社会发展滚滚向前,随之而来的新经济、新业态风发泉涌,产业园区创新发展迎来了无与比伦的机遇与空间。

(一)从世界实施实况看

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不再沿袭传统物理空间的相对隔离与自我发展方式,而是转向充满现代要素的城市综合功能与开放性的“城区”模式。顺从适应创新经济的特质,强化以人为本的实质,更加凸显城市的“颜质、气质、品质”,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人文融合成为价值取向。

(二)从国家战略方向看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全球经济关系重塑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要在我国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的新势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又强调“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强调:“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 双创成为了国家“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上海启动。201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双创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典型代表,是实践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急先锋,是率先突破核心技术、攻克关键壁垒的突击队,是培育孵化新兴产业的载体和温床,成为了当下产业园区适应新政策环境、新科技水平发展以及新型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从而为双创主体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双创环境,这是一流的双创产业园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三)从陕西省发展态势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双创”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新动能、新路径,进而推动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一院一所”模式深入实施“1155”工程,发展“三个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孵化链,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双创产业园区作为陕西围绕创新链条兴业释能的先导,在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将技术平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聚合各种创新资源,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探索双创主体以及产业发展所需的功能构成要素出发,以“产城融合、人才聚集、企业成长、生态健康”为目标指引,依照城市产业发展不同需求,拓展良好多样的创新、创业空间,创建更加完美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层次、效能和品质,调整空间组织方式、协调空间组织方式,加大双创产业园区建设,从而形成吸引力强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聚集区,促进更多资源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资源布局陕西。

(四)从西安市落地实践看

在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战略机遇期,西安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要建设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诸区域为主体的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丝路科创中心,助力“五大创业经济”发展新突破。高新区作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具备了双创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双创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地方政府创新创业创造的城市品牌和城市IP,为双创群体提供健康、和谐、公平、绿色的成长平台,为双创主体提供产品创新服务、产品设计服务、产品发展服务、产品营销服务和智慧生态环境等园区创新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园区虚拟空间配套服务,进而通过提高研发和创新氛围、提供双创空间以及全要素服务吸引企业集聚,并通过完善自身服务体系来推动双创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1]

二、双创产业园区主要类型分析

(一)单一总部型产业园区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互联网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所在地。该园区规划总占地约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园区由8栋单体建筑和1个规划展示厅组成,主要设施包括办公区、报告厅、员工食堂、健身房等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就园区类型来看属于典型的单一总部型产业园区。高度的组织化,完备的功能配置,突出的经济效益以及单位面积的高产值、高效益是其不同于其他的突出特点。作为公司总部,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园区实行严格的门禁制度。因此,整个园区开放度较低,封闭性较强。空间尺度较大,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通过八栋超大型建筑体相互连接构成,它可以同时容纳约2万多人同时办公。整个建筑主体的半包围空间形态的呈现,与园区内“湿地”系统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空间布局,形成大气、维美、和谐、呼应的建筑景观体系。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内具备科研、休闲、商务、办公等功能,同时还配备公共活动中心,将园内主要功能构成进行梳理,可以将功能区划分为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系统。

在生产系统方面:园区主要由商务办公、技术配套、商务配套三方面构成。作为互联网龙头企业,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产业为核心,商务办公自然是园区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在技术配套方面园区拥有阿里云、达摩院等技术研发中心。在商务配套方面,园区拥有企业文化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商务会议中心等。

在生活系统方面:园区内未配备相应的人才公寓及住宿设施。其住宿功能主要以周边社区进行承载。阿里巴巴西溪園区分布着主要的住宅区,包括富力西溪悦居和海创园人才公寓等在内,以东南西三个走向围拢在其周边。

在生态系统方面:河塘、湿地、竹林、农田、古桥等等,这些具体传统生态意义的自然地貌和人文建筑,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中心空间都以原有的形态完整保留着,形成了自然和谐、妙趣横生的超大开放空间,充满自然人文相互交融氛围使办公环境变得非常惬意舒适、富有情趣。除了自然生态系统以外,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智慧生态也非常完善。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园区建设上充分运用了最新的智能技术,园区通过“阿里巴巴信息平台”实现了从智能门禁、停车到智慧办公、取餐、环境监测、安防监控等员工生活各方面的智能信息全覆盖。

(二)科创型产业园区

海创园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它位于杭州城西的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块,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作为浙江省与杭州市着重打造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海外人才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创新综合体是其主要定位。

就园区类型来看,属于典型的科技型产业园区。其主要特点:一是相比于单一的总部型园区,企业混合度较高,表现为总部办公、混合办公等各异办公形式;企业所具有的规模大小存在差异,类型以“互联网+”创新产业为主,较高的混合度有利于双创企业形成较强的集聚效应。二是园区包含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基本设施,并能为双创企业提供一般性的创新创业服务。因此,更加适合创业创新群体的生活需要。三是海创园的开放度较高,园区本身设置有银行、医院、健身房等,显现了齐全的公共服务功能,细致、周到、惬意服务不断向周边社区辐射,强力吸引着广大的人群进入园区之中,使园区具有相当的活力。

在生产系统方面:海创园通过“两链一网”构筑了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所谓“两链”指的是产业发展服务链和空间运营服务链,“一网”指的是智慧服务网。园区通过“产业发展服务链”为企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创业孵化、科技创新、人才引培、产业金融、政策宣贯、产业公共等八大类服务。通过“空间运营服务链”,为企业提供:空间运营策划、品牌包装推广、商业配套招商、资产运营管理、物业服务管理、生活配套服务、会务参观接待、文体活动组织等服务。同时,园区通过“智慧服务网”对园区进行综合管理。

在生活和生态系统方面:海创园依照余杭塘河湿地的良好生态,营造出面积广大的湿地和风光秀美的水景,使生态景观资源相对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为创业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创业环境。在智慧园区生态建设方面,园区通过对超过300家入园企业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建立了包含企业数据库、园区数据库、招商项目库、产业数据库在内的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园区的招商需求与企业的选址需求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为产业导入和产业招商提供服务。同时园区还推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云助”,通过APP、Web、H5、公众号/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接入口,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包括: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协同办公、产业服务、数据分析等在内的业务服务。“云助”通过整合政务服务、产业服务、行政后勤服务、生活服务、社交服务等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应该说在促进产业集聚与共荣、企业长期发展、员工安居乐业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楼宇型产业园区

楼友会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双创平台运营商之一,其总部坐落于杭州文三街。楼友会主要围绕“创新”和“人才”两大核心,整合国内外投资机构、行业导师、服务机构、媒体等圈层资源,打造创新孵化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和大数据云平台,构建包括众创空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海外孵化器等在内的创新生态体系。目前,楼友会在全国投入运营的创新平台遍布浙江、江苏、湖南等25个省60多个城市,其中包括了6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9个省级众创空间,30个市级众创空间。

楼友会就园区类型来看属于典型的楼宇型产业园区。其主要特点:一是建筑以高密度的独栋楼宇为主,楼内以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业投资、创业公寓、创业服务等为载体。创业资源、创业项目、创业者、投资人可以便利地搭建起一个创业生态圈。二是在投资方式上,楼友會通过互联网创业的微股东一同投资打造科技型园区和新型孵化器运营平台。

在生产系统方面,楼友会拥有孵化中心、加速中心、众创空间等主要双创园区的基础设施,但楼宇本身是为众多中小企业服务,并未配备独立的科研机构及公共研发中心。

在生活系统方面,“楼友会”借助楼友电商平台,建立楼宇白领圈,形成以生活、创业与楼宇文化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楼宇服务业模式。在住宿方面,楼友会面向创业群体提供可创业与居住的服务式公寓,楼宇负责提供管家式服务,创业者只需拎包入住即可。

在生态系统方面,楼友会已经构建了“数据云平台”中心,目前该平台总体架构主要由基础支撑、大数据中心、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服务等部分组成。该平台依托大数据仓库、数据交换集成平台、数据治理监控平台、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数据分析挖掘平台等,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舆情分析等技术,在进行楼宇管理的同时可以为创业企业发展、区域引才及人才服务、双创孵化平台的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郊区型产业园区

武汉花山软件新城位于武汉东湖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是花山生态新城的核心产业区,总用地3.4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超200亿元,建设规模约320万平方米,15分钟到达武汉光谷圈、武汉火车站、花山港,3分钟接驳武汉三环,50分钟可达武汉天河机场,是中部地区最大规模、最具国际化特征的IT服务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园区主要特点:一是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健康、文化与科技融合三大产业集群于一体的科技园区,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生命科学、文创传媒、云计算、大数据等热门行业。二是开辟武汉生物产业新阵地。已与光谷生物城联合,共同打造世界级智慧健康产业基地——光谷智慧健康园。三是汇聚万名科技创新型人才。

在生产系统方面:一是园区由一家中资企业和两个家国有企业共同打造,建设有写字楼为主的高层办公产品,独栋、双拼或联排等多层为主的商墅类办公产品,目的是为双创个体等服务对象提供面积配置灵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的办公环境。二是建立武汉首个企业管家+产业顾问运营平台,针对企业的生长周期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人力资源、创业孵化、投融资对接、品牌营销等企业运营各方面内容,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管家服务,集大创投基金、大创业孵化平台、大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顾问服务。三是打造智慧园区,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园区基础设施服务、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服务。

在生活系统方面:一是配备千余套员工公寓、人才公寓和专家楼,配备独立单间、一室一厅及两室一厅房型,以满足多元化住宿需求。二是园区建立有完善的通勤管理体系,共有27条园区班车线路48台车,日服务2500人,通达武汉三镇。三是片区内有希尔顿等中高端商务休闲酒店品牌,同时配套建设简欧风情商业街、下沉式美食广场、特色美食城,配套涵盖健身会所、篮球场、足球场、游泳馆等的商业中心以及涵盖超市便利店、母婴、咖啡馆等类别的商铺。四是规划布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等教育培训机构。

在生态系统方面:园区依托周围生态农庄、茶园、山林公园和严西湖湿地公园,建设花城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和与花城大道垂直相交的绿化走廊,营造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五)小镇型产业园区

杭州梦想小镇是国内最早建设、最先使用的特色小镇之一,现已建成的互联网村、天使村、创业集市与创业大街四个区块。其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得天独厚、开放包容的政务服务生态优势,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产业要素集聚、发展要素强劲的区域优势,仓前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态与自然环境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互联网创业与天使投资,引进创业孵化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国际一流、享誉世界的“互联网+”创业高地。[2]梦想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以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为核心,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建设风格和园区发展特点。一是其运营模式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业主开发”。这种运营模式就是一步到位的政府主导规划,分步实施的业主开发,相互结合的公益、出租式滚动发展范式。如在仓前老街改造过程中,原住民房屋仍归他们所有,政府对其进行相关改造,并以租用的方式盘下这些房屋,将之作为众创空间出租给入驻企业。[2]二是建构全景式孵化链条。小镇按照有核无边、辐射带动的建设发展思路,以小镇建设为重点、兼顾周边区域建设,点面结合,主动打通小镇与周边区域之间的隔膜,构筑 “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式产业链条和企业迁徙图。[3]三是多维度促进项目产业化。项目产业化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多维度促进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小镇孵化出项目后,将其主动推介到周边科技园和存量空间中,使之加速落地和产业化;小镇腾退出来的发展空间,又将继续引入新项目孵化,这样便促成了滚动开发的产业持续发展路径。现正在申报小镇拓展区,有周边15个产业园,他们都期望在小镇政策支撑和品牌引领下,面向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转型,手游、电商、健康产业、物联网等村已初步成型。[3]

在生产系统方面:一是小镇将12幢“四无粮仓”改造升级为创新孵化器,并在其周边建设同样尺度的围合式办公建筑,以研发孵化与旅游休闲为功能导向,吸引创新创业者入驻,与此同时,配套以带有创新创业特质的居住功能的U+创客公寓,为创业者与投资者提供创业聚集公寓,这些突出表现了小镇的研发孵化办公功能。二是小镇以梦想长廊与接待中心作为重要的展示空间,向游客、访客详细推介梦想小镇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科技资讯、“互联网+”企业的研发成果等,在游客、访客游览参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小镇文化传播与经验推广,并将其作为创业大街中企业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所有这些皆展示了小镇作为生产服务配套的交流展示功能。通过搭建世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引进科技文献查询系统,集中购买基础软件和购置服务器,向阿里购买云服务,面向创客免费开放。同时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成以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商标代理等为内容的“服务超市”,并且面向初创企业发放创新券,鼓励和支持企业购买中介服务,这些都展示了小镇整合利用市场资源、开发公共技术平台的功能。

在生活系统方面:小镇园区依托仓前镇商业街,配套有餐饮购物休闲街,包含中式餐馆、酒吧、奶茶店等餐饮为主的服务,梦岚文化为代表的文创购物服务,高端民宿为主的休闲服务,等等,营造了内容各异、对象不同、层次丰富的功能配置,总体商业服务数量多、项目齐、质量高,为创新创业者的精神生活满足和物质生活便利提供条件。同时配套建设两块滨水广场,采用铺设木栈道,布置座椅等休憩娱乐设施,结合自然景观配置咖啡厅、快餐店与书店等服务,为园区的创新创业提供较好的休闲交际场所。

在生态系统方面:梦想小鎮四个园区均与余杭塘河相邻,余杭塘河湿地植被景观得以保留,主要包括滨水带状绿化与建筑周边块状绿化,绿化多以点状植被形式出现,这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此外,梦想小镇非常保护和十分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使仓前老街、“四无粮仓”、章太炎故居与钱爱仁堂等得以保留,地域文化根脉得以留存,使仓前老街配套公共服务内容味道十足,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有机融合,再加之以余杭塘河风光无限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丰富、大美、和谐的活力单元,在园区空间上杜绝“千城一面”现象,为创新创业提供适宜、惬意、富饶地域文化土壤,也为创新创业主体营造满足、愉悦、幸福的文化感与归属感。[4]

总之,梦想小镇作为幅度娇小、低层级、高密度、功能混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区,史无前例地将传统综合性人居环境与“互联网+”创新产业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完全是已显现无穷潜力未来可期办公园区的形态雏形。

三、双创产业园区的构建要素

如表1所示:产业园区的功能配置主要由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三大系统构成,各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其中生产系统包含商务办公、生产研发、孵化机构、生产服务配套四大部分,生活系统包括生活配套和公共配套两大模块,生态系统则包含自然生态和智慧生态两个部分。

(一)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贯穿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是三大系统中的核心。商务办公作为其中的基础环节本身与传统产业园区并无区别。而对于生产研发环节来讲,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所必需的实验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所必需的创作空间,这种空间既具体又抽象。生产研发按照隶属关系可分为工作站、研发中心、独立科研机构、公共研发中心等。企业工作站功能主要依托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在“产-学-研”融合政策指导下,是一种新兴的促进和推动产业创新的场所。研发中心与企业工作站的功能类似,一般归企业所有,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是其主要职责,研发中心是企业技术革新的核心场所。工作站和研发中心均依托于企业,其功能配置以满足企业生产创新需求为要旨。独立科研机构最大特点是其独立性,是独立进行科创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机构。公共研发中心隶属于园区,由园区运营,是双创个体以租用的方式进行研发、创新的场所。独立科研机构及公共研发中心均为个体创新者提供科研、实验、检测等场地。

孵化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创新创业者个体,机构配套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内部空间配置相对灵活、自由创业者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相较于孵化机构,加速器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生长迅速的企业,物理空间更加完善,配套设施更加完备。孵化中心和加速中心作为双创园的核心功能部分,均需注重在功能空间上的弹性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于办公的需求,以及对创新个体的个性需求。众创空间属双创园中新兴功能的组成部分,创业孵化方式与传统产业园中的孵化方式有显著不同。通过资源共享,众创空间为创业者不但营造协同互助的工作环境,而且还通过“聚合” 效应产生“聚变” 效应。

生产服务配套的主要功能是综合保障,即为园区中使用人员在工作上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它是产业园正常运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生产服务配套功能可以集中建设,也可以与办公建筑结合设置,形成不同的服务组团。生产服务配套一般在园区内集中布置。主要包含会议室、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学术报告厅、教育培训中心等设施。

(二)生活系统

生活系统主要包括生活配套和公共配套两个部分。在生活配套方面园区主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住宿及其他生活必要设施。住宿主要包括住宅、公寓、宿舍等居住空间,同时还包括居住生活所必需的相关生活设施与室内外环境。其他生活必要设施主要指面向周边城市人群和园区人群的餐饮、购物、健身等需求功能,区域级别不同,内部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也存在差异。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生活配套设施也为城市和园区创造了自由自在交流场所。自由自在的交流空间促进了办公人员的感情与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推动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创造在整个园区之中的扩散与发展。

公共配套在园区处于中枢地位,整个产业园的管理部门和业务支持机构,如物业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信息中介机构等都被其容纳,为园内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保险、注册、财税等公共服务。在园区的中心区域,作为整个园区控制的枢纽,公共配套一般集中设置;在规模较大的园区中,公共配套也可采用分散模式布局,依据一定的服务半径,在不同办公组团中多点集中布置,形成既严密又紧凑的服务网络。

(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双创园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和智慧生态两个子系统。自然生态主要指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林、绿地、水系、道路等。双创园通过设施建设,对交通、道路、水系、绿地等要素充分考虑与利用,恰如其分地在建设过程中植入生活、娱乐等设施,使双创人员在商务办公、研发创新、休闲娱乐、信息交流中充分感知环境的舒适惬意。

智慧生态则是依托于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园区进行管理的生态系统。一般而言,智慧生态由中枢系统、功能模块和用户端口三部分构成,其中中枢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平台、智慧云等,它是整个智慧园区的大脑,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分析等工作。而功能模块一般包含:运营、通讯、安防、管理等实现具体功能的系统,主要为园区的运维服务。用户端口则包括网页、APP、H5、公众号、小程序等接入端口,主要为用户操作提供服务。相较于传统园区“服务体验差、管理效率低、运营成本高、能源浪费大”的痛点,智慧生态可以为园区在空间运营和产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四、双创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

万物互联时代在加速进行中,将引发创新创造模式发生巨大转变,这些转变对双创产业园区提出了新需求,无论园区科创能力的提升、用户创新的涌现,还是协同、开放创新等全新创新模式都涵盖其中。因此,在双创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中,需要以“引力”发展、“合力”做强、“借力”出海的理念来增强双创产业园区的活力。

(一)全链条贯通

未来,双创产业园区将沿着全链条贯通的方向稳步发展,双创园区将迭代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是在整合、提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政府大力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面向现代产业集群、特定块状经济,集聚人才、科技、数据、金融等资源要素的综合型创新载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园区将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专业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明确在创新链不同环节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形成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互动、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让各类主体各显神通、形成合力。

第二,集合全产业链,为全面创新提供服务。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将会集全产业链公共服务于一体,涵盖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将产业创新有效供给及持续增加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其主要功能定位是为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难题。同时,又集聚整合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展示培训等创新要素,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供服务。

第三,構建高效孵化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将构建有利于创新成果高效孵化的体制机制,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形成全产业链集聚、创新链协同发展格局。特别是围绕企业在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比如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招引、实验研究、知识产权等环节,推动创新资源诸如企业、人才、设计机构、金融资本、中介组织等形成合力,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健康发展。

(二)全要素融合

第一,培育创新创业集群,释放双创产业园区集约融合效应。双创产业园要具备较强的资源要素整合能力,在把握区域整体布局和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把割裂的物理空间打造成跨平台融合化发展的园区;培育引进市场化的新兴产业组织,通过借力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集聚一批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能够为科技园区提供创新源头供给,从而吸引高知识群体聚集;推进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的深入融合,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流动、合理配置,确保土地、信息、劳动力、管理等要素充分供应,“加强园区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的无缝对接,推动城市与园区融合共生”[5],使得园区的发展在生产与生活叠加的综合性活动中实现“高科技”和“现代城”“生态城”相融合,同时,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产业集聚区与经济合作区建设,不断提升双创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品牌集约效应。

第二,加快公共创新资源的整合集聚,打造协同创新创业生态。要在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创新链、做优数据链、完善资本链、构筑服务链,最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资本链、服务链融合发展。[6]注重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之间的关系链接,集聚整合产业创新要素,促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机构紧密合作,构建起支撑创新创业的活动空间、交互平台以及文化氛围。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从多元化信贷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性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特色信贷、投贷联动、政策担保等渠道联合发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科技投融资服务链。[6]在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以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政府大平台的建设为引领,积极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学校、医疗机构等,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新型城市创新空间,[6] 以“磁石效应”将双创产业园区建设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具有协同效应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三)全智慧生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领域的运用,双创产业园区发展成为“智慧园区”有了可能,这是未来城市产城融合发展科学、协调的途径。对产业新城来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的应用,可以精准地分析掌控从业人才数据、产业结构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7]未来双创产业园区的发展将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园区将提供360度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在未来园区扮演更多的将是企业助理角色,它们会依据大数据分析成果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私人专属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成长。在企业初创期,园区会在场地选址、办公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差异化专属服务,实现企业一站式拎包入住。在企业初具规模时,园区将会从企业资源管理和企业办事行政两方面入手,为企业提供包括人力资源、企业采购、资产代管、项目申报、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运营解决后顾之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园区将会在投融资服务、企业孵化、宣传推广、供求对接方面提供服务,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第二,360度以“人”为本的智慧民生服务。在未来园区不仅是满足工作需要的主要场所,也将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生存栖息地。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园区将会针对包括生活服务、社區安全、身份识别、家庭金融、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在内的日常生活场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存在需求。通过5G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人们实现求职应聘、征婚交友、社区活动等沟通需求。通过智慧云等云端存储技术,帮助人们开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人才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成长需求。

第三,提供智能便捷的智慧园区基础服务。在未来,园区不再简单地是物理意义上的土地集合,而更多是一个自我监测、自我运维的智能生态系统。园区的主办方可以综合运用智慧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园区在交通信息、能源监测、节能减排、供水排水、环卫环保、安全防卫、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自我管理。

第四,移动化大数据智慧园区运营管理。随着5G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园区的运营管理将逐步向移动化、可视化、便利化的方向转变。未来的园区管理者只需要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口就可以实现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的操作。在战略决策层,管理者只需要一张资源视图、一套监控指标、一套指挥体系就可以实现园区内跨领域的智能综合分析。在运营管理层,管理者只需要通过运营指标监测、服务需求响应与效果评估、资源调度与指挥就能轻松实现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强.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机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2(11).

[2]杨秦.四大全国未来科技城 为何这里未来已来?[N].中国经济   导报,2019-04-30(06).

[3]浙江杭州梦想小镇发展经验[EB/OL].前瞻产业研究院网,(2019-07-17)[2020-01-15].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4]宋思远.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互联网+”新兴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5]陈文锋,张银桥.以“四个转变”推动产业园区“三大变革”[N].经济日报,2019-06-10(11).

[6]王祖强,孙雪芬.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J].浙江经济,2016(13).

[7]施芬.企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整合UTAUT模型与4C理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2-71.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双创生态环境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