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战略对策思考

2020-06-03 02:59谭东华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湖南

摘   要: 县域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县域文化产业,需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施项目带动集聚发展、品牌引领先导发展、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特色推动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采取改革体制,增强活力;借鉴经验,创新机制;政府扶持,政策支持;集中力量,破解瓶颈等得力措施。

关键词: 县域; 文化产业; 战略对策; 湖南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2.003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TAN Dong-hua

(Party School of Yuey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 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peoples better life,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To develop 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we ne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projects that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agglomeration, use brand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integrate industries for linkag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characteristics; adopt reform system, enhance vitality, learn from experience, innovate mechanism and support by governmen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government support, concentration of efforts, and breaking bottlenecks.

Key words: 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Hunan

發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全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情况下,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目前大多数县市区对发展文化产业缺乏系统协调的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主题同构、特色相仿、动力不强等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这很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在实地调研考察基础上,就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以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全面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一、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

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也是当前的薄弱环节。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和挑战,实践中要注重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上,坚持以产业支撑事业、事业带动产业

文化事业具有公共性、公益性,主要在于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盈利性,主要在于满足大众多样的文化需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虽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二者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是文化产业壮大的重要基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培育消费人群,刺激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壮大是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障,通过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演艺会展、娱乐休闲、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产业,不仅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而且可以丰富文化事业的内容,满足人民大众多层次的、多方面、多样化文化需求。因此,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产业支撑事业、事业带动产业,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县域文化的繁荣。

(二)在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上,坚持保护为主、有效开发

一定时代的文化资源总是有限的。对文化资源应该科学利用,代际共享,决不能为了眼前和局部的利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一些地方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进行大肆粗暴开发掠夺资源,在遭到沉重报复付出惨痛代价后想再实施保护却为时已晚,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教训不少。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能重复走损害和破坏资源的老路,要坚持科学规划,一切从县域实际出发,注重整体性、地域性和发展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求合理的界限,实现保护与开发协调共进。这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应该选择的合理可行的方式和道路。保护虽是第一位的,但如果没有任何积极开发,只是一味地片面保护,就不可能有文化价值的实现及其产业的发展,而保护本身也难以为继。当然没有保护的利用开发,导致文化资源损害,开发也难以持久。具体该如何保护开发,需要政府的合理管控和引导。

(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众所皆知,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一个是意识形态属性,一个是商品属性,这两种属性决定它有两重效益,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效益,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其教化、培育和影响人的社会功能。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因为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是没有力量的,也必然是不可能持久发展的;但如果只顾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其意识形态功能也是难以充分发挥的。因为无论多么好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如果不能变成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赢得更多的用户,就很难引领思潮,引领风尚。而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是坚持“三贴近”原则。任何坚持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化产品,都会深受群众喜爱欢迎,群众自然乐意花钱消费,其经济效益必定是可观的,并且还能形成良好价值导向,发挥转变观念、砥砺精神的软实力作用。

二、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战略重点

县域文化产业要如何发展,才能做得有影响,有成效、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支柱性产业。借鉴一些地方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大体上可以确定的发展战略思路有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战略、品牌引领先导发展战略、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战略、特色推动差异化发展战略等。

(一)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战略

毫无疑问,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有重点项目带动,而对于条件有限的县域文化产业而言,实行项目带动就更为重要。有了项目,就等于有面粉下锅,“香馍馍”才能做出来。一方面要在摸清县城文化资源底子的基础上,研究选择和策划一些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如有特色的项目、有规模的项目、有好“卖点”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示范带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市州、省直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主动承接来自大中城市的文化产业项目拓展与转移,当前尤其要加速文化产业项目从县城向乡镇集市推进。现在农民吃穿问题解决了,需要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农村文化休闲多是玩麻将,而且一些带有色情、暴力、迷信色彩的江湖闲客和草台班子的表演也很有市场,这表明发展乡镇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文化娱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间工艺等都是一些可以由县城向乡镇集市推进的项目。这不仅可以活跃当地的文化生活,而且会吸引具有“乡愁”的城里人,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品牌引领先导发展战略

在县域搞文化项目,办文化产业要形成影响力和消费热点,必须推出自己的品牌,实行品牌引领。作为品牌,要么“第一”,是做得最好最精的產品;要么“唯一”,是做得最早最有特色的产品。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国发展前列,就是有“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 等“湘”字号文化品牌。对于县域,尤其要从自己的条件和特色出发,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和富有想象力的创意,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品牌、民间工艺品牌和休闲文化品牌等。如沅江在全国有独一无二的湖地位,地处南洞庭湖腹地之中,四面环湖 ,而且沅江城池中还有5个相连互通的小湖,这在全国的县级城市中真是罕见,在洞庭湖地域的城市中更是“独领湖骚”,同时,沅江有着深厚的湖乡(湘)文化基础,湖文化在沅江源远流长而且不断丰富,沅江还有较好的湖经济,比如苎麻、蜜桔、芦苇、造纸工业、造船工业等都是湖经济的范畴。沅江就是利用发掘和整合本地的湖文化资源,挖掘湖文化、保护湖环境、振兴湖经济、开发湖旅游、巩固湖产业、推出“湖城”文化品牌。做品牌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有资料介绍,日本的机器猫做了30多年,美国的米老鼠做了70多年,都是来之不易的,而中国还没有那样的驰名品牌。

(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战略

推动文化产业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拓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延伸文化产业链,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而在县域文化产业战略格局中,更需大力培育扶助,因为县域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这些比较纯文化的核心产业,相对于大中城市显然是劣势,这些核心产业资源,一般集中于城市。所以,用“文化+”的理念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如“文化+科技”,就是要提高文化产业项目的科技含量,有的文化产业本身就是高科技,比如长沙的拓维信息,原先产值才几十万,几年下来,已经几个亿,呈井喷式增长。“文化+旅游”,利用本县的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或自然山水资源等发展乡村旅游业。2019年湖南向社会推介了10个特色文旅小镇,分别是浏阳市文家市镇、永顺县芙蓉镇、洪江区古商城小镇、望城区铜官小镇、通道县坪坦乡、岳阳县张谷英镇、龙山县里耶镇、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镇、长沙县果园镇、新化县水车镇。文旅小镇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支撑,文化特色突出,地域风情浓郁,拥有较强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1]“文化+娱乐演艺”,推出本地有特色民间艺术表演或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文化+体育、音乐等用品制造”,利用体育明星或音乐明星的效应,制造运动服、鞋帽、球拍或电声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来发展相关产业。“文化+生态”,利用本地良好生态,发展生态农业、办休闲农庄等来发展相关产业。可见,发展县域文化产业不在于要有大城市文化产业的珠光宝气、高大上,而在于独具匠心、特色鲜明,融合渗透于县域的经济生活之中。

(四)特色推动差异化发展战略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不能跟风,别地搞主题公园我也搞主题公园,别地办节会我也策划节会,别地请明星演唱我也搞明星演唱会,大家都什么“火”就发展什么,最终必然是市场膨胀、恶性竞争。[2]县域不具有城市的实力,如果参入这种同质化、齐一化的竞争,挫败是必然的。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力促差异化发展是县域文化产业的制胜之道,这就要求特、求优、求新,一是求特,做出县域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目前,湖南有的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已初见雏形,形象定位越来越明晰。如长沙致力打造“快乐之都”,湘潭塑造“伟人故里”,凤凰定位“梦里的故乡”,衡阳沿袭“雁城”,汨罗打造“端阳城”等,这都彰显了该城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有利于文化品牌的打造和维护。二是要求优,走精品路线。旅游推出精品线路、工艺推出驰名品牌、节会推出名人伟人等。如韶山发展伟人毛泽东故里红色文化旅游;炎陵推出炎帝公祭活动、发展炎帝文化旅游;宁远利用舜帝,发展舜文化旅游等,走的就是精品路线。三是要求新,在创意创新上下功夫。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同样要避免老套化、平庸化,要发展具有创意的前瞻性、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浙江桐庐县把农村土得掉渣、脏得要死的猪栏、牛栏装扮成咖啡屋、小酒吧,引起好奇、怀旧人们的兴趣,就是煞费苦心、创意出新之作。

三、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得力措施

目前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如领导体制不健全、经济实力偏弱、人口比较分散、人才比较缺乏。只有努力克服这些困难,破解这些发展瓶颈,县域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谋求发展,观念现行。发展县域文化产业,首先要转变那种认为发展文化产业要有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是大城市的事,农村和小城镇不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等落后观念、保守观念,要全面树立县域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必将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思想理念。不仅经济强县要发展文化产业,经济落后县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这也许是经济落后县域的机会和希望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理念不转变,就没有希望;发展动能不转换,就没有后劲;发展路径不转型,就没有出路。[3]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议成立本县“文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由县市区主要领导直接挂帅,统筹和协调本县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各项资源,定期召开协调会,分类指导,解决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加快本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二)改革体制,增强活力

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打造文化强县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出台的关于综合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我们加快文化改革提供了大好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壮大。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要切实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对文化的管理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统一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四管模式,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4]142二是强化创新和激励机制。发展县域文化产业要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推动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文化资源不损害、不流失的情况下,只要地方政府和老百姓能受益,就可采用拍卖、划拨、租赁等方式,鼓励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文化建设,真正使文化资源品牌建设工作“动起来”“活起来”。

(三)政府扶持,政策支持

毋庸置疑,目前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有力扶持。一是政府要在充分了解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精心选择好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要制定出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内容涵蓋产业结构、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还包括用地政策、税收政策、用人政策、产业竞争政策等等,保持一定的政策倾斜。三是要加大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文化产业在县域还是弱势产业,对其保持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是必须的。当然,政府在发展县域文化产业中,主要功能是推动者,引导者,而不是替代企业和市场去做主导者,直接代替文化企业来经营运作,县域文化产业必须主要依靠文化企业来发展,政府主要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管控和治理,引领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向县域文化产业。

(四)集中力量,破解瓶颈

资金、人才、市场是发展县域文化产业三个最关键的要素,是制约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瓶颈。缺乏必要的资金与人才,没有消费群体和市场,县域文化产业就无法顺利运作起来。一是资金瓶颈的破解。县域财力有限,普遍缺少发展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更是捉襟见肘。缺钱最终会导致样样都缺,什么事都干不成。解决资金问题有很多途径:要健全文化产业三级引导资金倾斜扶持机制,发挥引导资金对县域文化产业的引导效应与资助效应,增强县域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推动县域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要优化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要激活本土民间资本投入到县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如采用股份制,鼓励文化旅游资源附近的居民以及其他区域具备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入股。二是人才瓶颈的破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决定县域文化产业兴衰的根本所在。然而,人才一直是制约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大多县域缺乏高素质的文化创意、文化经营等专业技术人才,尤其缺乏既有创意,又懂管理和善于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人才。由此,要重视对高端文化人才和本土文化贤达的储备开发,建立县域文化专家库;要加强对县域文化人才的培养,打造县域文化专业团队、艺术骨干和志愿能手,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事”的本土文化人才队伍;要培育“非遗”文化传承人,资助提升技艺、创新创业;要充分挖掘闲置人才,利用好退休、转业、告老返乡等知书达理、热心公益、富有影响的人士。三是市场瓶颈的破解。县域发展文化产业有一个先天局限,那就是市场狭小,大多数县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较低,主要娱乐方式是打扑克、看电视等,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够。首先,要立足本地文化市场,本土本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地老百姓最欢迎,而且现在农民经济也越来越富裕,又有闲暇时间,所以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忘记本土。只有是本土的,才能是有特色的;只有是有特色的,才能是可能走向全国的。其次,要拓展全国文化市场。县域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对接和走向全国,决不能“好酒不怕巷子深”, [4]143关键是做好产品,形成品牌,搞好营销,形成市场消费热点。最后,要打开国际文化市场。县域要有挑战和“闯”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市场不是天然的,在于我们去开发、培育和拓展。县域文化产业的主要特色是具有地域性和乡土性,其所生成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充满着当地的文化和地域风情特色,而越是民族的、有特色的,也就越可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湖南:10个特色文旅小镇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EB/OL].中国政府网,( 2019-10-28)[2020-03-03].http://www.gov.cn/xinwen/2019-10/28/content_5445991.htm.

[2]韩美群.国家文化治理:定位、内涵、特征与路径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

[3]胡承河,李强.产业升级、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8(1):73.

[4]谭东华,周正刚.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J].学术论坛,2016(5).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县域文化产业湖南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