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寒地应急医院的建筑形态初探

2020-06-03 09:32韩明
时代人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韩明

关键词:应急医院,寒地建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病毒对毫无防备的人类可谓来势汹汹,从最初的医疗救治到社会问题的延伸,控制病毒传播的义务,也分担到每一个人的肩上。依据我国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文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界定为:突然发生或可能造成危及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疾病、职业及重大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该事件的规模大小和响应级别,分为4个等级。而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完备、领土广袤且人口流动迅速、城市人口密集的人口大国,人口的数量和流动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大大加速了病毒传播的效率。在把好生物安全重要关口的当下,对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的应急策略和急时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气候区划多,其中寒地气候分布最为广泛,在特殊环境背景下,更适宜的结合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医疗工作开展要求,提供有效地辅佐。应急医院的设施的医疗功能上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结合事发情况的需要进行功能相应配置,集中设置必需的设施设备和医疗条件,医疗与建筑之间的相应统筹,能更快速有效率的突出实现集中医疗救治功能。

1.借助建筑空间,配置保障系统 

疾病一直是全人类必须严肃对待的公共问题,在我国近些年医院的建设中,民营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数量占规模主导的地位,且增长迅速。在我国综合医院的设立中,一般传染病治疗模块不在其功能内,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下,综合医院虽然功能强大,但在传染病专科治疗上存在短板。因此,2020年初出现突发性的COVID-19新型病毒的大规模爆发,针对性的医疗设施和特殊医疗环境是无法满足于当前的供给需求。建设专门的应急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重中之重和主要路径。

由于事发具有突然性,收治更多的病患,去尽早的控制疫情是首要选择。这无意中就对项目整体的建设工期、设计周期及相关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了限制,应急专门医院建筑的生物安全要得以保障,因此,对病毒的传播原理,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效切断空气传播和粪口传播的途径,这对设计方面提出高标准。

2.针对功能要求,结合寒地属性 

建筑的设计原则要针对病毒的传播机制来创作,结合所在地域属性的特征及相关环境的影响。为有效地集中收治,保障应急医疗设施与周围人群和环境不会发生二次污染的感染风险,择优选址是建筑设计的前期铺垫,建设区域的适当独立,也可以从初期较好控制与周边的区域。在设施的选址时,考虑到寒地城市的历史遗留,保留了较早时期规划的城市肌理,近远郊区建设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要避开和远离交通拥堵地段的老城区及城市中心和人群活动相对密集的区域[1],但如果所属城市有应急空地的预留,这样也会节约整体设计布局的时间。在防疫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医疗急求物资和医护人员来救治患者,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对于争取在最短时间救助感染患者、运送食品补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挑选人口密度不高、交通便捷的高速路口、铁路停靠点周边地区较为有利。

寒地气候的作用下建筑形态明显特点就是方向朝南和一字排开,医院内部要着重考虑到在处理护理单元的设计细节,缩短其路径长度来提高治疗期间的工作效率。其次,考虑到和收治患病人群的数量,在建筑的和布局上要尽量利用南向带来的光照,如果处于其他的限制原因(建设用地、患者数量、治愈周期等),也可以南北同时布置病房。另外,寒地城市的具体位置不同,应急设施的布置方位要与地区主导风向相对应,按照所处的大气环流出口的方向,即城市的下风口。将污染风险大的区域布置在下风向,并且远离人群密集场所和敏感的环境地带。在其方位上,从而确定院内污染区和焚化功能区的规划布置。

由于接收的都是COVID-19新型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可以适当弱化对门诊功能的设计。在医院的设计人流中,物流的组织所至关重要,在传染病院的设计中,要配置好洁污功能区之间与医患活动区域之间要有明确划分。考虑到应急设施的独立运行、防止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院内感染带来的传播可能。将医务人员临时住宿和休息区域作为清洁区,轮班前后需要进行为时两周的隔离观察,确认无症后方可离开按照隔离要求,医疗区内分化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设计模块。义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工作流程与病患住院治疗的活动区域,诊治流程需要有明确的划分,包括食物,药品运送的分发,清洁物流以及污染廢物品的收集和焚烧,污染废水排放处理,都需要做详细分析和严密的措施。防护环节的建筑设计是主要设计核心,特别是在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设计时,最好保持通道的密封和各自独立。

对于飞沫、气溶胶等有可能引起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要重视气流组织和建筑空间内部的气密性、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的选择与设计、负压区的稳定要特别慎重。机电设施设备要与建筑设计融洽统一,避免安装工序的复杂给后期维护带来的不便,而产生的维修的连锁问题。

医护人员工作的重点区域更是注重其设计的细致,医疗污染物的流线、医护流线、病患流线、后勤流线要执行各自分离独立的理念。要有效地防护到医护人员在更换防护服时受到的空气感染,也同时注意缓冲间的开间和进深,避免尺寸紧促造成的人员感染,特别是在外形略有差异的寒地建筑的空间布局,要考虑到充分和气流组织的和谐匹配,将污染空气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人本设计导向,优化医患环境 

环境因素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重要性明显,封闭的建筑格局,和较差的通风条件,也是造成医疗工作低效的原因。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强度远比往常大,如果不设计安全的休息区,容易造成疲劳和抵抗力的下降。

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导向,为病患人群和医务及后勤人员提供舒适良好的救治工作环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这种传播极强,但致死率较低的新病毒,但由于其突发性和传染性,极易引起大众的恐慌。其排解心理的负面影和医治效率一并重要。为减弱医院内外环境所造成病人与医疗人员的压迫感,所以,主体配色和绿化布置反映在视觉上的效果要适宜舒适。医疗设施点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防护措施与隔离距离。进一步减缓医疗设置点对附加的影响,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作为缓冲区域。医院内部交通可采用环道形式的布局手法,加速流线顺畅运行。也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物资设备等的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隐患,要特别预防病毒在院内的室外工作场所的交叉感染,做好外部整体工作流程的保护措施。这对医院外部的功能区划的设计上也提出了减少相互干扰、分区明确的布置要求,去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

抗疫成本也是考量的范围和实际情况,建造应急医院大可采用低技手段,利用国内工业生产优势,可优先选择便于模块化快速施工的装配式建筑。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和现有建造资源的限制,轻质的建材更易施工,能够满足于建造使用的要求,必要时也可采钢板类型的小房屋。也同时注意房间举架、管道接缝密闭处理和确保无障碍设计的技术需要。

在建设临时应急的医疗建筑的初期预案中,要考虑建设之后,事件结束时整体设施的医疗设备的后期用途和规划。应急医院的选址要以长远的角度做规划,不单单可以满足于在突发事件时期的需要,还要计划该事件结束后相关设施的去向及后期利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状态来合理的统筹应急设施的相关参数,与之当前事态发展的程度相贴合,也要解决其需求问题,和事后的妥善安置的问题。如果超出实际供需的规模体量,反而会增大没必要的运营和投资成本的费用,甚至产生无用的消耗,造成地方的财政困难,适得其反,还会引起其他社会问题;而规模程度太小满足不了当前的急迫供需应求,可能无法有效地收治患者,提供不了所需的医疗服务,从而延误医疗救治的黄金时期,相应配合工作的开展将陷入窘境。

在遵循配合寒地地区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气候特殊性原则的前提下,此外也可以筛选出一些备用的应急临时医疗设施地点。从几个备选点中选出最优地区,还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等具体需要,考虑潜在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模型优化分析作出备用预案。

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深远,既有偶然性的结果,又有必然性的原因,深刻的经验为寒地地区启动应急策略的预案提供参考。中国处在发展的浪潮中,在人居环境和城镇化的建设的思想上被动的给予了反思。人们对正常的生活秩序的恢复和健康环境的渴望愈加关注,无疑是在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的研究方向给出了一剂猛药。在今后国家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口流动也越加频繁的新环境下,对建筑与城市和公共健康品质的理解加深了印象。

参考文献

[1] 贾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设施选址问题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改的思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访问题研究
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