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摘要: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科,许多应用型大学均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课程建设仍然侧重于理论部分。基于此现状,本文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为会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审计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的变革,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需要掌握不断变革的最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理论背景和较高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现状却是大部分高校仍然采取相对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辅之甚至几乎为零的状态。理论与实践相对割裂,基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新会计人才和实践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或毕业即失业的困难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高校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等新模式,但这些教改往往流于表面,甚至未得到推行实施,基于实践视角探讨会计教改是十分必要的。
二、《审计学》传统教学现状
《审计学》一般是在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之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目前的《审计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建设不科学
根据调查,大部分高校针对审计仅仅开设了《审计学原理》一门课程,每周3-4课时,全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零。部分高校伴有《审计学案例》《审计模拟实训》课程,涉及到少量的实践教学,但未深入讲解。事实上,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整体更多的是偏向会计和税务部分,对审计仅仅通过理论的讲解算是完成了对审计的初步认识,基本无后续课程。即使存在后续教学,也是与理论脱节的,分散在不同的时段或学期,不同的场所,从而导致了由于学生理论的遗忘而不得不进行理论的回顾,而实践部分却未能得到较好的操作。审计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极强、较为复杂的课程,有许多学生反应晦涩难懂,进入实践教学常因理论基础不牢而不得法门,甚至部分学生直接放弃,教学质量一般,这也是诸多高校该课程挂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审计内容较多,一般高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主要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和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的应用。但目前教材编写的框架和内容往往或复杂化或简单化,不符合地方型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市面上审计教材大多偏理论,少量的审计实训教材也是单独出版,更多的是针对业务循环审计做了相应的练习,而对审计计划的编制、控制测试或审计报告的编写篇幅不多。而且近年来会计准则变动较多,但审计教材却未能匹配最新的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使是专用的实训教材,也存在软件的适用性问题,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开展。第二,内容全面而无重点。审计知识点较多,众多教材选择了广撒网模式,不做相应的筛选,基本上一本教材二十章左右,未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编写,针对性不强,接近一半的内容无法系统的学习。许多教高校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虽作了简单的筛选,但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编写的教案大多十分丰富,实际讲授还是有出入的,例如部分高校将审计的法律责任、其他鉴证业务等列入了教学内容中,但时间限制导致理论都未能得到讲解。
(三)教学资源配备不齐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会计实验中心,但是往往配备的是会计模拟实训室和税务模拟实训室,配有审计实训的高校一般在通用实验室或占用会计、税务实验室完成,硬件设施不到位。另有高校未购买专业的审计教学软件,导致审计模拟实训无法开展。有的高校建立了实训基地,或者与当地事务所合作引进优秀学生实习,但是由于学生审计理论不扎实或本身业务量较少,许多学生反应更多的是从事复印、打杂等非专业工作,或者涉及一些较为单一的业务,对审计的具体应用接触不多,未能加强学生对审计的理解,无益于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师队伍经验不足
许多地方型大学的教师团队主要是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构成,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研究水平,但由于并未真正进入公司或事务所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会计审计这类应用性强的学科教学存在理论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地方型大学尤为重视实践能力,虽然引进了部分企业人才,建设双师型队伍,但由于工作性质和实践等条件的限制,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层稍有参与,有的双师型教师一学期仅仅主持一项讲座即可,内容的充实性和深入性均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的双师型教师仅仅挂名,并没有实质性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进课程建设方案
无论是学校还是会计教师、学生层面,都应当从思想上加强对实践应用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以避免流于形式,真正的做到会计教学职业化。
从学校层面来说,会计教研室应当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中理论教程包括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其他专业模块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等;实践教育还包括实验实训课和集中实践环节。《审计学》属于会计主干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研室应当重视该课程整体的规划,不仅仅从理论角度学习审计原理,还可以辅之选修《审计学案例》课程使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该行业。而《审计模拟实训》属于实验实训课程,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配备专业的教学软件和实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教师层面来说,高校会计教师应当选取合理科学的审计教材,抑或根据地方应用性大学的特点自主编写相匹配的教材。在筛选教学内容时应当注重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也应当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决定主导所有成绩的方式,更加的采取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的综合评价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层面来说,更多的是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思想,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大对实践应用的投入,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传统,树立正确科学的学习观,认真对待每一环节,尽快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二)建设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高校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路者。要将学生带入会计领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光是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是不够的,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更新会计知识储备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教师数量配备上,师生比要合理科学,团队要相对稳定。在教师结构上,要覆盖会计所有方面,包括财会、管会、审计、税务等,既要有优秀的理论型科研型人才,也要有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师队伍。而现在大多数高校紧缺实践教师,所以很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人才,但应当注意的是引进人才的条件标准要科学,以及引进人才数量的配比性,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监督。
(三)理论实践穿插教学,完善實践教学体系
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
在校内学习过程中,所有的会计专业课均可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三个层面建设。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尽量结合现实案例分析,实现学与用的统一,并且配备齐全专业的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完成各项业务的模拟实训,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或穿插进行,让模拟实训巩固理论知识。
在校外学习中,目前大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毕业实习,且部分实习还存在造假的水分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通过与企业、事务所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开设教学工厂等方式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并且通过校内教师指导,一方面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实习中与理论学习真正结合。这种实习则不再局限于大四,而是伴随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
由上可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会计人才需求,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面临的重大抉择,逐步改善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和实训实习等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高教学刊,2017 (04):12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