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中医药文化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承担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塑造良好的中医形象,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为解决世界卫生问题提供中医智慧和中医方案。
一、中医药文化的含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12月印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科学瑰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至今仍在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中医药文化随着古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开展传播到沿线国家。公元5世纪起,中医药相继流传到了印度、阿拉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公元10世纪后又向西方国家传播,对当时东方和西方医疗保健和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新的时期,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张特色宣传名片,而且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文化底色”淡化,弘扬过程中文化深度缺失,国际社会的认可度和认同感不高。当前我们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多以针灸、推拿为先导,对于中医药文化自身积淀的深厚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却不能很好地融入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如果离开文史哲等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滋养,其国际传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向外国民众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和人文关怀,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认同感。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缺少专门完善的传播组织机构和高级专业的复合型宣传、翻译人员,使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能力受限,缺少竞争力。虽然现有中医孔子学院、岐黄中医学院等海外中医药院校,但大都倾向于专业知识传授,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不佳。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缺少完善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组织,顶层设计规划不足,使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目前我国从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从事中医药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和中医药教学的教师,另一部分是从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翻译人才和媒体从业者,往往会出现医务工作者不擅长外语翻译,而从事翻译的媒体从业者不精通中医理论的问题。既有扎实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较强的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人才匮乏是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成为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和渠道畅通的主要障碍。
最后,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对症下药”的意识。各国意识形态、风俗文化的差异使海外民众对中医药文化价值认知受限。而当前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还存在着“一刀切”“以我为主”的传播模式,使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存在隔阂,外国民众的抵触心理严重。因此,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分众化”和“本土化”,以传播对象为中心定位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用外国民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受众使用不同的媒介宣传,让中医药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外国民众的生活,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提高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因地制宜形成中医药文化的特色话语体系。
一、 因地制宜,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寻求突破点,符合海外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努力克服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隔阂和心理抵触,真正让中医药为世界民众所共享。如中医孔子学院、中医中心都是我们建立的海外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应当适应当地国情、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政府政策和疾病特点进行中医药文
化传播,在內容和形式上对症下药,力求取得宣传的最佳效果。如进行养生健康知识普及,中医食疗药膳讲座等,甚至可以根据时节变化对当地民众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夏季可以举办养生花茶会品鉴会、冬季可以介绍冬令进补的一些保健常识等,过程中多和观众进行有趣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吸引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如中医特色孔子课堂可以通过教授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等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会更加深入人心、获得好评,让中医药文化润物细无声般浸润外国民众的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中。作为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价值观引领,要将中医药文化自身积淀的深厚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传达出来,增强其传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推动中医药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或“世界记忆名录”。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要突出它的文化底色和内涵,只有打造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才能不断拓展其海外发展的空间。
二、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的专业队伍, 形成中医药的特色话语体系。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离不开专业的队伍,政府要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才能让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渠道更加畅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要攻克语言难关,成立专业的翻译团队,制订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标准,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生产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其不仅有丰富的中医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既能准确翻译中医药古典书籍,又能很好领悟、传达中医药文化精髓,只有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才能更好发挥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整体效应。组织编译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外文读本和音像材料,如以神农、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为原型,制作相关影视作品、电视连续剧或者纪录片。根据不同层次的受众,编写中医药文化普及教材和读物。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用世界表述的方式讲好精彩的中医故事,用中国创意的方式来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内涵和魅力。
三、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高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
首先要丰富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内容,推动中医药文化产品和中医药文化服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产品以中医药丰富的治疗养生手段或中医药历史典籍中丰富的名医名家、典故传说为素材,挖掘蕴涵在其中的中医药文化核心思想,开发中医药适宜产品及打造中医药文创产品。例如膏方、药酒、旅游纪念品、芳疗产品等,深受外国民众的喜爱。还有体现中医药文化元素的优秀动漫影视作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形象宣传片等都可以成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特色文化产品。中医药文化服务,是指充分发挥中医药遗迹、各类型中医药博物馆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对外开展宣传教育、旅游观光、悠闲养生体验,进而搭建销售和贸易平台。如建立特色中医药博物馆,或是观看各种与中医药相关的衍生文化及载体,如观摩中医进行的针灸、火罐等特色中医诊疗方法等,参观中药材种植园、种植基地、天然药材产区等。还可以发挥现有的中医药资源的市场潜力和文化传播作用,让外国民众参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炮制的过程,品尝药膳、药酒、药引,感受中医按摩、中式美容等,身临其境的体会,别开生面的互动方式不仅满足了外国民众健康养生需求,更使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其次要拓展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渠道。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顺畅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扶持,设立专门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组织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最大限度地有效整合、调配及利用各种资源,拓展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现代科技手段同样丰富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手段和途径。有关中医药文化的手机APP小程序,公众号,微博账号、网络课程等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外国民众走近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文化,喜欢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走进世界每个角落。
中医药文化传播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既有巨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播过程中的面临的挑战,因此不仅需要从整体外交、文化交流、医疗服务和所在国民众的需求程度、接收程度等多个方面考虑而且也需要协调外交、文化、卫生、中医药等相关部门制定战略统筹规劃,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家传播目标的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道路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也要看到自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发展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迎来大好时机,将开启国际传播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我们也有信心去书写更加辉煌的中医药文化时代篇章。
(作者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