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芳 马秀娟
摘要: 1674年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及编撰的《坤舆图说》为传世经典,弥足珍贵。最近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整理出版的《〈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一书,在原图的基础上,重组排列成小图序列,跨幅释文(图)处理文字分布,对个别字词统一校正,规范处理。同时在版本选用上,择善而从。本书的出版是古籍再造的一项新的成果,嘉惠学林,也为当前精品古籍的出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南怀仁;《〈坤舆全图〉·〈坤舆图说〉》;《坤舆全图》;《坤舆图说》;古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38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组织多位专家整理完成的《〈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一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把《坤舆全图》和对其解释的《坤舆图说》做成一函两册一同出版,原作者为明末清初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坤舆全图》是存世最为完好的一幅中文版彩色世界地图,绘制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现收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坤舆图说》为南怀仁编写的《坤舆全图》说明,是唯一一部收录于《四库全书》的清代西人的地理学著作[1]。《坤舆全图》与《坤舆图说》可谓是相映生辉。《〈坤舆全图〉·〈坤舆图说〉》的出版把具有重要文物、文献以及美学价值的两部稀世珍品展示给世人、嘉惠学者,受到学界的一致好评。时值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程”“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和编纂工作”。在举国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坤舆全图〉·〈坤舆图说〉》的出版更值得肯定。
1 《〈坤舆全图〉·〈坤舆图说〉》整理出版缘起
《坤舆全图》与《坤舆图说》作为珍贵古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传播价值,但多年来藏在深闺人未识。为了助力科学研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坤舆全图研究所”、图书馆和出版社跨界合作,多位专家参与编辑、校勘,出版的过程中注重底本的选择,在编校质量、排版印刷、装帧设计上层层把关,精益求精,终于出版了古籍精品《〈坤舆全图〉·〈坤舆图说〉》。该书出版得到全国古籍整理方面的资金支持。
整理出版《〈坤舆全图〉·〈坤舆图说〉》的价值当从两部作品自身的价值谈起。《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经典之作。清康熙十三年(1674),南怀仁绘制了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并进行雕版印刷,该图技术先进、内容丰富、积极创新,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坤舆图说》解释推介该图,内容更为详细。
《坤輿全图》和《坤舆图说》在地理科学知识与方法等方面在东方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坤舆全图》向中国人介绍了“地圆说”。南怀仁准确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人的逻辑思维,阐述和论证了“地圆说”,对中国传统舆图绘制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介绍了经纬理法在地图学上的作用和意义。《坤舆全图》上标注赤道、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的纬度,说明了地球五带的划分方法,使国人认识到纬线不仅是一条简单判断方位的线,而且是一条表明四季寒暑变迁规律的轨迹线,是一地昼夜长短的标识线。而经度不同则时区不同,经以定时,纬以明昼夜长短,寒暑往来[1]。 第三,明确了五大洲南北东西之迄点,标识了大西洋、大东洋等地理位置,统计出世界各地高山、河流的高度、长度,精确到个位数。这些科学的地理知识正是借助《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在古老的东方得以传播。
除了传播既有知识,《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南怀仁的《坤舆全图》对明末清初西方地图制作方法有其独特的创新和发展。其中最为凸显之处是,《坤舆全图》的纬线是各以南、北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弧线,以这种方式形象展示了“地圆说”思想。在绘制方法上完善了圆锥投影法,使纬线绘制更加准确。
鉴于《坤舆图说》和《坤舆全图》的重要历史文献价值与科学传播价值,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和专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为便于学术研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古籍再造之春风,对其两部作品进行了整理出版。
2 《〈坤舆全图〉·〈坤舆图说〉》编辑出版特色
2.1 二部著述合一出版,方便研读
自清康熙朝开始,清朝、民国、一直到解放后,《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都曾多次刊刻出版,但都是分别出版的。近年随着对《坤舆全图》的深入研究,发现《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实为一整体,密不可分。因此,河北大学出版社根据有关专家学者意见,将《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一函两册出版,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完整的文献资料。
2.2 注重底本选择,力求精品
无论《坤舆全图》还是《坤舆图说》,都有多个版本流传。从公开的资料看,新中国成立前《坤舆全图》版本有清康熙十三年《坤舆全图》、清彩绘绢本《坤舆全图》、清乾隆朝传教士蒋友仁绘制的《增补坤舆全图》、清咸丰朝《坤舆全图》以及近代朝鲜版《坤舆全图》。
1997年文物出版社以清康熙十三年(1674)8屏装帧版《坤舆全图》为底本进行影印,该图收入曹婉如编写的《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目前学术界进行研究的主要是该版本。清康熙十三年(1674)的8屏装帧本《坤舆全图》,由8屏拼接组成,每屏高171厘米,宽51厘米。中间6屏绘制了东西半球,其中东半球放在整幅图左边,西半球放在的右边,使得中国处在整幅图的中心位置,在六屏的四角及东西半球交界的上下部,印有6张上下左右对称的精美文字图版。左右两屏为附图,每屏附图印有4张文字图版,并用不同的有明显西方艺术色彩的纹饰加以修饰。从公开的资料来看,该版《坤舆全图》世界上仅存三幅,分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和河北大学图书馆[2]。而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为雕版印刷,另行设色的彩色世界地图,且为初印本,版刻清晰、色彩绚丽、品相完好,更加弥足珍贵。故此,2018年河北大学出版社选取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坤舆全图》为底本进行出版。
《坤舆图说》亦有多个版本,如清康熙朝刊刻的《坤舆图说》、清乾隆朝收录《四库全书》的《坤舆图说》、清道光朝《指海》丛书中的《坤舆图说》、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坤舆图说·坤舆外纪》等。其中,清代藏书家钱熙祚编《指海》丛书收录之书采择多据善本,校勘精审,为学界公认,故《〈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以《指海》叢书中的《坤舆图说》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
2.3 科学拆解,细节还原文献原貌
河北大学图书馆所藏《坤舆全图》开本很大,整幅地图的面积约7平方米。为方便人们学习研究,此次出版是在整幅地图高清拍照的基础上,按先总图,后分图的顺序排列。书前为《坤舆全图》总图,在总图上平均划分为 32 幅小图,按由上而下,从右至左的顺序连续编号[3]。其中1-4号为右边附图的四项解释,分别为“四元行之序”“地球南北两极”“地圆”“地体之圆”,5-28主要为东西半球地理内容,29-32为左边附图的四项解释,分别为“地震”“人物”“江河”“山岳”。 每幅小图整理时,前页是该小图中的释文,后页是图。 关于小图中的文字,若部分成段的文字分布在上下相连或左右相连的两张小图之中时,在这段文字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该书就把这段文字全部列出。另外,有些动物的图片与其解释性文字分布在两张小图之中时,该书亦在动物图片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把与其对应的文字列出。这样设计图文对照,方便读者阅读。
2.4 专业编辑,校勘精审
纵观该书,从主编到编委,再到编辑、校对,都有专家的指导和参与。包括中国史研究专家、欧洲史研究专家、文献学专家以及古籍出版专业编辑、校对人员,可谓是名家荟萃,保证了该书的出版质量。
根据古籍整理的一般原则,作者对《坤舆全图》进行了认真整理。首先是字形规范。《坤舆全图》绘制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图中多为繁体字,也有异体字、错字等。根据《现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字典》和《康熙字典》等专业工具书对该图的释文进行整理。将《坤舆全图》中繁体字翻译成简体字,并对图中的文字做了点校工作,而且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进行排版。其次,对个别同音字共有的问题,做了统一处理,如“欧逻巴”和“欧罗巴”共有,现统一为“欧逻巴”;“一百”和“乙百”共有,现统一为“一百”;“洲”“州”二字尊重原图,不做统一。 再次,关于别字,对《坤舆全图》中的别字,采用加圆括号的形式加以校正。如:分图为“四元行之序并其形”中“本所者何?上下而水次之,火上而气次之,此定序也。”句中“上”为别字,正确的应为土字,在该书中为“本所者何?上(土)下而水次之,火上而气次之,此定序也”[3],经过整理的《坤舆全图》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2.5 设计典雅,印刷精美
《〈坤舆全图〉·〈坤舆图说〉》装为一函,蓝色函套,嵌有烫金字体。《坤舆全图》开本较大,纯纸印刷,封皮以白色为底色,右上印有“坤舆全图”四个字,左上是《坤舆全图》的简单概括,文字纵向排列,自右到左。左下印有南怀仁的画像,色彩主要是“白”“咖”二色搭配,右下侧有大量留白,设计典雅,画面疏朗。《坤舆图说》开本较大,纯纸印刷,线装,古色古香。《〈坤舆全图〉·〈坤舆图说〉》装帧古雅, 印刷精美,充满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设计特有的审美趣味。2019年8月,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被誉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大奖揭晓,该书获得优异奖。
3 结语
《〈坤舆全图〉·〈坤舆图说〉》出版后广受欢迎,有作研究之用,有珍藏之用,亦有作为礼品之用。《〈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不但嘉惠学人,也为当前精品古籍的出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考,亦为复兴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崔广社,荣国庆.南怀仁《坤舆全图》的文献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4-108.
[2]马秀娟,张岚.西学东渐视域下南怀仁《坤舆全图》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6):78-84.
[3]南怀仁.坤舆全图·坤舆图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孙丽芳(1967-),女,河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
马秀娟(1971-),女,硕士,河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