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30年间,广西编辑出版了不少“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古籍,在地方古籍的保存保护、流通利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传承及光大地方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古籍;丛书;广西文献;古籍整理;古籍出版
Key Words: Ancient Books, Series, Guangxi Literatur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of Ancient Books
[中图分类号]G256;K296.7 [文献标识号]A
地方古籍文献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录,是地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出后,整理出版地方古籍的工作在各地蓬勃开展。由于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编众多著作,便于文献的流传与保存及读者的查找利用,故各地多以丛书的形式刊印地方旧籍。就省一级来说,几乎所有的省(区、市)基本都编辑出版了本省(区、市)的地方古籍文献丛书。就广西而言,自1980年代以来,编辑出版地方古籍文献丛书的工作在艰难中前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有成绩也有不足,有经验也有教训,很值得作一番梳理、总结,以为今后编辑出版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提供借鉴。故而,笔者特收集相关资料,作一些介绍,并略加研析。
1.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举要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广西编辑出版的地方古籍丛书主要有:
1.1《桂苑书林丛书》
广西于1982年成立了以研究整理出版地方古籍为主要任务的机构——《桂苑书林丛书》编委会,首任主编是莫乃群先生。丛书自1983起即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与广西通志馆联合编辑出版,1987年8月起改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至2002年,整理出版了16种广西地方古籍[1],包括学界熟知的《桂海虞衡志》、《岭表录异》、《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等。
1.2《广西史志资料丛书》
该丛书整理汇编广西史志文献资料,莫乃群、冼光位先后任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与广西通志馆1984年起联合编辑出版,1987年8月起改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至2002年,共计出版18种[1],其中有《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二十四史广西资料汇编》、《清实录广西资料辑录》、《广西方志物产资料选编》等一批古籍文献工具与资料汇编。
1.3《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该丛书由1986年成立的“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已整理出版的有清代壮族文人诗集两种(蒙泉镜的《亦嚣轩诗稿》、韦绣孟的《茹芝山房吟草》),以及《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侗族古籍系列》、《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壮族民歌古籍集成·欢岸》等。
1.4《壮学丛书》
200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壮学丛书》编委会成立,张声震任编委会主任、总编辑。首期计划编撰52种计110卷图书[2]。其中《丛书》中的“研究资料”系列主要是搜集整理壮族主要的典籍、资料及人物著作等,保存壮族文化遗产。目前已整理出版的壮族古籍文献有《岑毓英集》、《冯敏昌集》、《韦丰华集》等十几种。整理出版工作还在进行中。
1.5《广西古籍丛书》
2011年2月,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启动《广西古籍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有选择、有计划、逐步地整理广西比较重要的地方典籍、旧方志,以及部分损毁严重、须抢救的民国文献,尤其是其中的珍本、善本,分为若干系列,陆续出版。”[3]当年8月,即影印出版了《(乾隆)鬰林州志》,为该丛书“府州县志系列”整理出版的第一部古籍,到目前为止,该系列整理出版的已有数种广西旧志。该丛书“旧志影印系列”整理出版的则已有《(万历)广西通志》、《(雍正)广西通志》二种。该丛书的整理出版还在进行中。
1.6《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
2010年11月,“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研究会内设置“古籍整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丛书,对留存至今的广西历代各类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汇编。首批整理出版的有《契嵩集》、《蒋冕集》、《冯子材集》等共计13种,已于2012年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部典籍均采用影印形式。以著作者为主线,将同一著作者所知可寻的所有资料尽力收集齐备。丛书的编辑出版,还在进行中。
1.7《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近20年来,广西大学文学院积极参与广西古籍的整理研究,并把这项工作与研究生培养结合起来。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与古代文学硕士点研究生共校注广西古代作家别集72种。这些整理成果,除6种单独出版外,其余纳入《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出版,已有《岭西五家词校注》等10种纳入该丛书第一辑于2011年付印出版。第二至六辑56种已完成初稿,等待机会成熟,陆续修订面世[4]。
1.8其他整理出版
广西的一些机构(主要是高校)主持了一些地方古籍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如沈家庄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粤西词人丛书》。该丛书是“广西科学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人文强桂工程”项目《临桂词派及粤西词人群体研究》课题的成果,丛书包括《况周颐词集校注》、《粤西二十一家词集校注》等数种。再有,广西一些市县的政府机构及个人,以丛书的形式整理出版地方古籍文献。如:柳州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有《柳州文献丛书》,已出版《杨廷理诗文集》、《王拯诗词集》、《柳江县志》点校本等数种;该办公室还主持有《柳州乡贤著述影印丛刊》,至目前丛书已影印明清时期柳州乡贤著述数种。南宁规划、启动了《南宁古籍文献丛书》的编纂工作。丛书内容将主要包括南宁府志、古籍资料汇编、古代诗文选辑等系列。个人的出版,有蒋钦挥先生主编的《全州历史文化丛书》,将全州地方先贤著述或校点或注释,至2005年已整理出版十数种。
2.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述评
2.1成果及作用
自1980年代初期至今,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丛书的主要成果可概述如下:
首先,丛书整理出版了一些鲜为人知、鲜为人见的珍稀广西地方古籍文献。如桂林图书馆馆藏清代广西壮族著名文人韦丰华诗文集手稿及誊抄稿,向未刊刻,“是地地道道的海内孤本”[5],由《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影印出版,并由《壮学丛书》出版点校本。再如,明代广西著名学者周琦所著《东溪日谈录》十八卷明嘉靖刻本,国内仅有不全的一部(存卷一至卷十三,现藏吉林省图书馆),于2012年收入《柳州乡贤著述影印丛刊》影印出版。不仅收藏于国内文献机构的一些珍稀广西古籍收入丛书出版,而且,一些收藏于境外的稀见广西古籍文献也被收入丛书出版。如被《广西大百科全书》定性为“政治家、戏剧家”的张翀所撰诗文集《鹤楼集》,明隆庆四年(1570)刻本,今存日本内阁文库,海外孤本[6],学者均以佚籍视之。2005年收入《柳州乡贤著述影印丛刊》影印出版。再如王启元所著《清署经谈》十六卷,明天启三年(1623)序刊本,今藏台湾傅斯年图书馆,孤本[7],亦于同年收入该丛书影印出版。
第二,丛书影印再版了一批极具价值的地方古籍文献。如王鹏运、况周颐,均为晚清词坛大师,他们的主要著作,分别收入《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之《王鹏运集》、《况周颐集》影印出版,该丛书中的《契嵩集》、《蒋冕集》、《龙启瑞集》等等,亦是将重要的桂籍学术名家、文化名人的著作结集影印再版。
第三,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古籍文献的点校本、校注本、校补本、注释本等。如《桂苑书林丛书》把有关广西的诗、文、史、地、社会、民族、人物等的古籍或资料,分别整理,或校点,或校注,或校补,或选注,或辑录,出版有《〈桂海虞衡志〉校补》、《〈粤西十四家诗钞〉校评》、《〈岭表录异〉校补》、《〈百越先贤志〉校注》、《〈三管诗话〉校注》、《〈粤西诗载〉校注》、《〈粤西文载〉校点》等。
第四,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检索利用广西古籍文献的工具,如《广西方志提要》、《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等。
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取得的这些成果,在保存地方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等地方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些广西古籍文献工具的编印,方便了学术界及广大读者掌握及利用广西地方古籍文献;那些鲜为人知、鲜为人见的珍稀广西地方古籍文献的出版面世,为广西学术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那些极具价值的地方文献或得影印再版,或得标点、校勘、注释等,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界的利用和读者的阅览。再有,这些古籍的整理出版,有利于地方文献的保护、利用,特别是那些珍稀古籍文献影印出版,化一为万,保护与利用二者兼得。可以说,这些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的编印,有助于地方古籍文献的保存保护、流通传播及研究利用,有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光大。
2.2启示与借鉴
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丛书的编印,在艰难中前行。纵览其发展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可给人以启示与借鉴:今后做好地方古籍丛书的编辑出版,尤其需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识领航。莫乃群、张声震、潘琦等先生,对地方古籍文献在保护、传承、彰显、弘扬地方文化中的作用,对整理出版地方古籍工作的意义与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潘琦先生于《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总序中指出:“以整理、研究、保护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古籍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继承、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的作用,古籍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即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记载着历史发展的生动进程……是我们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研究历史、承继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可靠依据、重要史料。”并着重论及《桂学文库》整理出版广西古籍的“研究性价值”、“教育性价值”及“开发性价值”[8]总序。正是认识到地方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而在此方面尤其关注、致力。2010年11月,他策划主持的“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之始,特在会内设置“古籍整理出版委员会”,职司广西历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保护工作,《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即是其工作成果之一。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整理出版工作的经验证明,地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认识的引领。认识到位,并有对地方文化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有为意识,主动开拓,古籍整理出版就会克服困难,取得成果。
第二,人才支撑。古籍的整理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社会民族等多种学科,高素质、专业的人才队伍,是确定并完成高水准的古籍丛书整理出版项目的重要前提。从项目的选定,到具体的整理工作(古籍文献的标点、校勘、笺注等),都离不开专业人员。整理出版项目价值的大小,质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理及编辑工作团队的识见、学养与专业水平。如《桂苑书林丛书》启动之初,莫乃群先生亲临广西各高校,座谈商议广西古籍整理工作,动员承担有关项目。在此背景下,广西部分高校相继建立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并先后参与了其主持的广西地方古籍整理工作,一批较高质量的广西古籍的点校本、校注本、校补本、注释本得以问世。
第三,经费保障。地方古籍丛书的编印,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保障。经费问题经常影响、制约,有时甚至最后决定着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仅举一例:1980年代初,《桂苑书林丛书》编委会根据广西地方古籍,按轻重缓急提出了一个书目,把广西古籍中最有参考价值的《粤西三载》——《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作为该丛书第一批重点整理的古籍,《诗载》、《文载》整理出版后,其后整理完成的《丛载》,却因该丛书失去经济支持,《丛载》的出版因而搁置,故而“三载”缺一,甚为遗憾。直至2007年《丛载》才得出版面世。此时距该丛书确定整理出版《粤西三载》已有25年之久!《丛书》编委会已不复存在[9]。
第四,主帅领头。目前广西有影响、成功的丛书项目,从策划到完成(或进行)都有一个有识见、有责任心、有领导力的主帅,主持丛书的编辑出版(策划项目,组织队伍,筹措资金等)。1980年代最早出现的、为学界盛赞的广西地方文献丛书——《桂苑书林丛书》,即离不开其领军人物——著名学者、原自治区副主席莫乃群先生,主持成立丛书编委会,拟定整理出版计划,确定整理出版古籍书目,组织人才队伍。梁超然先生指出:“若不是莫公对地方文化建设的热心,就不会有《桂苑书林丛书》”[9]。今天,学界提及该丛书,莫不提起其灵魂人物——莫乃群先生。其他如《壮学丛书》、《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各有主帅张声震先生(原自治区副主席)、潘琦先生(原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他们以对乡邦文献整理出版的远见卓识、强烈责任与巨大热情,不遗余力开展工作,因而各有成就。
3.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整理出版展望
应该说,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的编辑出版,起步不算晚: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出,1982年广西就成立了以研究整理出版广西地方古籍为主要任务的《桂苑书林丛书》编委会,制定了计划,拟定了整理出版书目,1983年,丛书开始出版。尽管起步早,但30年来的古籍丛书出版,与先进的省市相比,应该说是落后的。从丛书的规模上看,前述全部广西古籍丛书,不管是已经完成的丛书,还是正在出版、尚未完成的丛书,目前的规模都很少,其所纳入的古籍,有的只有数种,多的不过20来种;从已经整理出版的古籍数量上看,前述全部10余种丛书,整理出版的古籍的数量大约在150种左右,与许多省市所出版的古籍丛书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山东文献集成》影印了山东先贤遗著稿本、钞本、刻本等1375种[10])。
应该说,广西地方古籍文献整理出版上,可做、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如目前得到影印以及校注、校补、注释并出版的广西地方古籍,其数量十分有限。即使是一些学人熟知的、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古籍(如广西学者熟知的《三管英灵集》),至今仍未得见整理出版。再如,广西古旧方志,得到影印出版的已有一些,但得点校出版的,却只有寥寥数种。大多如《南宁古籍文献丛书》正在出版的“府志系列”一样,“属抢救性阶段,采取影印还原的方法,待将来条件成熟再进行标点、注释等整理工作。[11]”再如,笔者所在单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桂学文献研究”,进行广西古籍的存佚、收藏情况的调查,通过目前初步的调查,即发现许多区内无藏,收藏于区外文献机构收藏的广西古籍,其中许多是孤本、稿本、手写本等善本秘籍,鲜为人知或长期不为广西学人注意。对这些珍贵的地方古籍,开展搜集、整理并出版的工作,重要而紧迫。可以说,广西古籍整理工作任重道远,诚如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指出的一样,古籍整理“得搞上百年”。
可喜的是,从目前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丛书的编辑出版,已可看出,广西地方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学者的重视,开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当今正在进行的,就有《广西古籍丛书》、《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等数种。并且,它们确定了较长远的计划、较宏大的规模。前者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确定从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抢救整理广西地方古籍,一直到整理完为止。”[3]后者计划“搜集现存的所有广西古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集中力量,全面、系统、整体、有序地推进整理出版工作的持续进行。”[8]总序“最终将关涉广西的文献遗存全部展现于桂学研究者面前。”[8]出版说明再有,正在出版的几种古籍丛书,各有选择,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壮学丛书》是整理出版壮族文献;广西大学正在出版的《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对广西历代作家诗文集进行校注,“是对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中作家别集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4];《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则着重于为广西地方学术文化研究提供资料,纳入整理范围的文献,采用影印方式,保持文献的本真性、原始性,并且将同一作者的著作文献汇集;广西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的《广西古籍丛书》,目前工作重点是影印出版广西古旧地方志书。因此,相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工作,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广西地方古籍文献将得到整理出版,较大规模、较高水平、得到学术界认可的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丛书也将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JZ][参考文献]
[1]岭南文化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岭南文化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832.
[2]壮学丛书编委会.壮学研究与《壮学丛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3.
[3]《广西古籍丛书》出版说明//雍正广西通志影印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4]梁扬.《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总序[J].广西大学学报,2010(5):81-87.
[5]韦丰华.韦丰华集[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前言.
[6]刘汉忠.天壤孤椠《鹤楼集》[J].广西文史,2004(02).
[7]龙慧.明刻孤本《清署经谈》概述及学术研究价值述略[J].图书馆界,2013(2).
[8]韦丰华.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韦丰华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梁超然.《粤西丛载校注》前言//粤西丛载校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10]《山东文献集成》出版[N].济南时报,2011-10-12.
[11]《南宁古籍文献丛书》前言//乾隆南宁府志影印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4-04-13
[作者简介]莫彬(1962—),女,经济师,大学本科,现工作于广西桂林图书馆。
[说明]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桂学研究”(12&ZD1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