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时期广西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编纂

2014-09-22 07:48廖晓云
图书馆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献广西

[摘要] 新桂系比较重视广西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编纂,建立了专门机构,以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地方志的编纂、乡贤遗著的整理等工作,留下了反映新桂系时期广西地方自然、社会、人文的宝贵典籍,为保存、弘扬广西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整理 编纂 新桂系 广西

新桂系主政广西期间,比较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编纂,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编纂地方志、整理乡贤遗著、创办报刊杂志、开展地域文化研究,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献典籍和反映民国时代的宝贵资料,为保存、弘扬广西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

1、建立了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的专门机构

1911年竣工开馆的桂林图书馆,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十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1931年广西省政府又在南宁建立广西省立第二图书馆,这两所图书馆不仅“储集各种图书及地方文献供众阅览”【1】,还“办理关于地方文献善本及金石书画之一切事项”[2]。1935年省立第二图书馆还专门组织“搜集本省志书及前贤著作委员会”,“聘请热心文化事业,富有教育学识及经验,或曾为修志事业及熟悉本省新旧志概况者”担任委员,开展广西地方志书及前贤著作的收集工作[3]。

1931年广西省政府启动省志编纂工作,令各县设置省志资料采辑处征集资料,并于次年成立广西省修志局,负责“办理编修广西省志事务”[4],由广西省主席黄旭初担任督办,聘马君武为总纂,随即着手征集资料,整理研究地方文献,组织实地采访调查,订定广西省修志篇目。这一时期,广西省政府极力督促各地修志,形成了修志高潮,如1934年“省颁各县施政准则,将修县志一项,列为县政工作之一”[5]。受抗战影响,1938年广西省修志局停办,直至1942年,广西省政府“为完成省志修订工作起见特设置广西省志编审委员会”[6],次年改称广西通志馆,聘封祝祁为馆长,聘蒙起鹏、黄诚沅等知名学者任编纂,继续开展修志工作。这些修志机构虽因时局动荡,几办几停,但极大地促进了各县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1942年广西省政府“为搜集本省乡贤于学术上确有价值之著作编校刊行以广流传起见特设置广西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7】,以李任仁为主任,开展《广西丛书》的编印工作。

1947年广西省政府又为“征集管理文献及编纂本省志书”【8】,成立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由黄旭初担任主任,李任仁、封祝祁为副主任,另聘12名委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及编纂广西地方文献。该会制定了文献资料征集、调查实施办法以及历史文物审查鉴定、期刊编辑、采访等制度,调查掌握广西文献散布及存佚的大致情况,探讨广西历史文化,对广西文献进行了初步梳理,及时征集、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广西地方文献。

此外,广西省政府及各机关团体,如广西省政府编译室、广西教育厅、广西财政厅、广西民政厅、第四集团军政治处、广西民团周刊社、广西建设研究会等,均是编辑、出版广西地方文献的主力。

2、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献典籍

新桂系时期编纂的地方文献,记录了当时广西的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主要有:

2.1地方志的编纂

据《广西方志提要》、《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统计,新桂系时期广西共编纂通志1部、县志60余部。这一时期,许多本土的硕儒名士,如马君武、封祝祁、黄诚沅、蒙起鹏、梁岵庐等,积极主持或参与了地方志的编纂,修志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有诸多创新,涌现了一些佳作。如《贵县志》被誉为民国时期广西方志之善本,该志取材范围广泛,包含该邑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在体例和记载的详略方面均有创新,尤其是结合内容插入图表,既生动具体,又便于查阅、统计和比较。

当然,这一时期所修的方志也有许多缺点。如《榴江县志》、《恭城县志》、《凌云县志》等,照搬广西省颁布的志书目录,一些章节或内容贫乏,或徒具空名。又如《广西通志稿》,于1931年开始纂修,原拟定篇目为13篇,至1949年仅完成6篇,除地理篇完成纂修且质量较高外,其余仅完成个别章节,整部志稿辑录的资料不少未经核实,油印装订也较草率,是十分粗糙的稿本。

2.2广西乡贤遗著的整理

新桂系时期,无论民间还是官方机构,对广西乡贤遗著的搜集、整理及研究都较为活跃,出现了《岭西五家诗文集》、《广西诗征丙编》、《粤西十四家诗钞》、《宁明耆旧诗辑》、《广西乡贤文选》等书,保存了许多广西诗文,推动了广西乡土文化的弘扬。

黄蓟编纂的《岭西五家诗文集》,收录清咸丰、道光年间名噪一时的五位桂籍作者的诗文,有吕璜《月沧诗文集》、《初月楼文谈》;朱琦《怡志堂诗文集》;王拯《龙壁山房诗文集》、《茂陵秋雨词》、《瘦春词钞》;龙启瑞《经德堂文集》、《浣月山房诗集》、《反南春柳词钞》;彭昱尧《致翼堂诗文集》。

吕集义编的《广西诗征丙编》,收录清道光初年迄民国的106名广西文人的诗篇982首,所录诗篇或抄自传集,或采诸选本,或搜之方志,或摘自诗话笔录,或来自友人辗转抄寄,凡在张鹏展《峤西诗钞》、梁章钜《三管英灵集》收录的诗分别编入甲、乙二编,本编不录。

陈柱编选的《粤西十四家诗钞》,选明末清初至1924年15位诗人的4900多首诗,其编选所据的诗集有:《补学轩诗集》、《宝墨楼诗册》、《沧瓠诗钞》、《沐日浴月庵集》等,这些诗集虽然大多保存下来,但存量有限,有的已散佚,如民国初年广西省咨议局议长甘曦所著的《沧瓠诗钞》已佚,幸《粤西十四家诗钞》录其诗153首,后人方能大致明了甘曦的创作成就。

广西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1943年出版了《谢石臞先生遗集》,1944年出版了《陈榕门先生遗书》,后者含《培远堂文集》《培远堂文檄》、“五种遗规”等,共10种94卷,是民国时期最大规模的对单一广西历史名人著作的整理成果。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亦将调查整理广西乡贤遗著列入计划,并首先计划选择具有学术价值的60种书稿,分为10期进行编校、付印,其中第一期计划为唐景崧《请缨日记》及《唐书注》、王贵德《青箱集胜》、况祥麟《六书管见》、张其锽《墨经通解》、谢良琦《醉白堂集》六种,因限于人力,至1949年委员会结束工作前仅完成《请缨日记》的编校,惜因缺少经费无法付印。

2.3广西地理历史的研究

新桂系时期,对广西地理历史的研究颇有成就。桂籍学者立足于本地,饱含着热爱桑梓的情感,去探讨家乡的文化发展,外省籍学者也从学术的角度,展开对广西的研究。

地理研究方面,广西省民政厅编印了《广西全省分县地图》、《广西各县概况》,保留了当时重要的地情资料。黄诚沅经过长期考察、研究,查阅历代资料撰写了《广西郡邑建置沿革表》,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秦、汉至清代广西各郡县的设置、演变及沿革情况,并附有精炼的文字说明,该书订正了前人著作中的谬误,论述有根有据,是研究广西郡邑建制沿革的重要参考资料。

历史研究方面则体现了浓郁的广西地域特色。广西为边疆省份,与越南接壤,有关中越边境防务的研究颇多,有《广西边防纪要》、《广西边防》、《广西边务概要》、《广西边务沿革史》等文献,论述了中越两地地情、往来关系及重要的边防事务。又如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策源地,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著作尤丰。20世纪20年代起,桂籍学者罗尔纲首先从事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其《太平天国史纲》论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质、失败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是全面系统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著作。1942年,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应广西省政府邀请到广西调查访问,在获取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出版了《金田之游及其他》、《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史》等书。还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太平天国的社会政治思想》、《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等,则从不同角度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此外,记录广西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及成就的传记、谱牒也不少。

2.4少数民族的系统研究

广西的瑶、苗、侗等民族,在民国时期被称为特种部族。20世纪20年代后,出于对国家边疆危机的忧虑,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新兴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传入,一批学者开始了对包括广西在内的少数民族的调查与研究。自1932-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后,新桂系也开始注重少数民族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来协调民族关系,缓和民族矛盾。

1928年7、8月间,中央研究院派颜复礼、商承祚到广西凌云县北部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红头瑶、蓝靛瑶、盘古瑶、长发瑶的生活习俗和语言,1929年出版了《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刘锡蕃的《岭表纪蛮》,作者从事广西特种教育师资的训练,对边疆民族颇有研究,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博采民风,广收资料,该书记录了壮、瑶、苗等民族的概况,对其南移、居住、饮食、服饰、家庭组合、婚姻、丧葬、语言、歌谣、土司制度等情况,记载尤为详尽,是较早研究广西少数民族的论著。

1935年,广西省政府邀请费孝通、王同慧到广西研究特种部族的人种和社会组织,二人深入大瑶山进行田野调查,撰成《广西省象县东南乡花篮瑶社会组织》,该书沿着家庭、亲属、村落、族团及族团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全面叙述大瑶山花篮瑶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描述了完整的花篮瑶社会组织和文化结构,在中国社会人类学史上影响深远。

容县徐松石撰写了《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僮族粤族考》,前者主要记载古代广西壮、瑶、苗族的族源及其与中原汉族的关系、壮族别名、壮族地名、壮族血统、岭南的开拓等情况,后者首创并运用“地名研究考证法”,来论证岭南土著民族的历史。

此外,民族研究成果还有陈志良的《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唐兆民的《瑶山散记》、庞新民的《两广瑶山调查》、雷雨的《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梁岵庐的《倮文初笺》、赵元任的《广西瑶歌记音》等。

这些著作提出了许多研究观点,积累了大量资料,涉及广西少数民族的族源、历史、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领域,为建国后进行民族识别、开展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保存了可供比较的珍贵资料。

2.5新桂系建设广西的成就总结

新桂系为巩固在广西的统治,整经军武,励精图治,颁布了《广西建设纲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大建设”,广西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瞩目,一时学者、名流纷纷到广西参观考察,喻广西为“模范省”。这一时期广西取得的成就,从理论到实践,多形成文献进行总结、宣传。

军事方面。新桂系首先强调军事建设,实行“三寓政策”,以大办民团为主要内容,建立了一整套从省到乡村的严密的民团组织,同时抓紧进行军备建设,建立兵工厂,组建空军,成立广西航空学校,构筑城防工事,等等。为了配合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广西省政府及下属各机关、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广西民团周刊社以及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邱昌渭、李品仙等政要,撰写、出版了《广西民团概观》、《本集团军奋斗史》、《军民合作在广西》、《广西航空学校校刊》等,展开强大的舆论宣传和辅导。仅1938年3月至1939年6月间,广西民团周刊社就出版了两辑《民团丛刊》,共20种,分别从各个方面阐述民团制度的理论指导体系,阐述民团的性质、任务、训练、组织方式、编练方法及其在政权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政治方面。新桂系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整顿各级政治组织,尤其是加强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训练干部,培养新人。白崇禧曾指出:“要想推行一种新的政治主张或制度,必定要有受过相当训练的新的人材出来负责,然后这种新政治主张或制度,才可以实现”【9】,为此,新桂系提出“行新政,用新人”的口号,展开大规模的干部训练。新桂系又推行“三位一体制”,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政权的效能。这些制度的推行同样需要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广西地方自治概要》、《桂政纪实》、《广西政治建设》、《广西革命与建设》、《广西县政》、《县政建设与基层建设》以及《基层建设丛书》、《基本认识丛刊》、《建国丛刊》等,涵盖了新桂系“四大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对于巩固新桂系的统治有极大促进。

经济方面。新桂系强调以“自给”为原则,具体措施有兴办新式工厂,发展省营工业,鼓励民营企业,开采矿产,发展农林业,增加对外贸易,整顿金融财政,发展交通等。这一时期的文献,如《广西农村经济概况》、《广西各县农村经济状况》、《广西各县财政概况》、《广西各县工业概况》、《广西农工行政概况》、《广西粮食调查》、《广西省农村调查》等,保留了当时的许多经济资料。《广西经济问题纲要》、《广西经济建设施政纲要》、《广西经济建设诸问题》、《广西租税概观》等专门论著,则从各领域论述、探讨了广西经济的建设问题。

文化方面。新桂系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年,广西省政府颁布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次年修订为六年计划大纲)等项法案,在全省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由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行,所有适龄儿童和18~45岁的失学成人一律强迫入学,1939年又在全省开展成人教育年活动,旨在彻底扫除文盲。这些教育措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40年教育部通令各省制订国民教育五年计划,推广广西的经验和办法。雷沞鸿、黄旭初等撰写了《国民基础教育论丛》、《广西六年来之国民基础教育》、《国民基础教育与广西建设》等书,论述国民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演进、制度发展及实施方法等,也为从事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人员提供具体指导。新桂系还注重发展中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特种教育,《广西国民中学教育》、《广西之特种教育》、《广西法专始末记》、《国立广西大学手册》等,或论述教育理论,或总结教育经验,或记录教育实践,其它如《广西教育概况》、《广西省社会教育概况》、《广西教育史料》、《广西留学史》等文献,则记录了丰富的广西教育史料。

2.6时事要务的及时记录

新桂系时期,时效性较强的报刊杂志在广西得到发展和繁荣,广西省政府、建设厅、财政厅、民政厅、教育厅、农工厅及民团等大力创办报纸和期刊,登载时事新闻、法令、公报、论著等,用以传递社会信息、表达政治意向、宣传政绩、传播思想文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及时记录了当时广西各方面的情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广西地方文献以浓墨重彩记录了抗日战争,除报刊杂志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外,还有许多专门著述,如《广西学生军》、《反攻南宁战役经过》、《血战昆仑关》、《桂林血战实录》《受难的人民——桂林疏散记》等等,揭露了日本侵略广西的暴行,记录了广西人民英勇抗战保卫家园的事迹。

3、融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涌现了一批学养深厚的桂籍学者

新桂系时期,伴随着西学东进和社会的发展,各机关团体及专家学者在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编纂上,吸纳了先进的观点,运用了新的方法。

以地方志的编纂为例。新桂系时期,广西有多部地方志采用了西方教科书的章节体结构,广西省修志局颁布的省志编目,设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前事、文化等十编,体现了近代学科分类的理念,具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便于检索等特点。在内容上,则记载了许多新事物和新成果,时代性增强。如1937年的《邕宁县志》,用20[WTB2][WTBZ]的篇幅记载经济,所记的物价、南宁开埠等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志还设立了气象、地方自治机关、电话、电力公司等标题,承载了与时俱进的新事物。1945年的《三江县志》则反映了当时民族学研究的成果,记载了汉、苗、瑶、侗等民族的分布、源流、人口、语言、风俗习惯等内容,附有《种族分布图》、《姓氏简表》、《苗话与官话对照表》、《红瑶话与官话对照表》、《各族性情、言语、民间风俗习尚一览表》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方志编纂的创新还体现在统计图表和照片的运用上,如《贵县志》,运用条形、曲线、地图等,又制作气候、户口、米油价变迁、货币比价等统计表记录各项数据,还收录了反映当地人物、古迹、风光的照片。这些创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志的内容,提高了地方志存史和实用的价值。

再以地方文献书目的编制为例。新桂系时期,广西地方文献书目能够结合广西的特点,引进西方目录学知识进行编排,在方法的创新上,有较大跨越。广西统计局1934年编印的《广西省述作目录》,收录两汉至1934年桂人或纯桂人团体的各种撰著、译述、纂辑、笺注,已经成稿的全部甄录,非桂人编撰的有关广西的文献也收录,官书从略,计收书2548种,采用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编次,分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学、自然科学、应用艺术、艺术、文学和地史,每书著录书名、作者简介以及出版时间、备注诸项,并附有《作品分类比较》、《作品时代比较》、《作品分县比较》。另一部研究近代广西文化史的重要书目,是1934年出版的蒙起鹏编著的《广西近代经籍志》。清代谢启昆纂修的《广西通志》,有“艺文志”记录历代广西著述,所录之书止于嘉庆年间,此后百余年尚无专书记录广西著述。蒙起鹏仿照谢启昆《广西通志》体例,收录清嘉庆至民国年间广西人著述及部分外省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并补录嘉庆以前刊行而“谢志”缺漏未载之书,共7卷,收录著述562种,分经、史、子、集四部,先列书名及撰者,再注其存世情况,最后引历史上的地方志、史书人物志等对经籍志有关内容的记载,间有作者的案语,并多附有各书撰者的小传。这些书目,在著录的科学性、类目的详尽性、结构的严谨性方面,均较前大有发展。

新桂系时期,涌现了一批博学多识、爱乡敬贤的桂籍学者,有黄蓟、黄诚沅、蒙起鹏、马君武、雷沛鸿、陈柱等。这些名家硕儒学养深厚,通晓古今,谙熟广西的历史、典籍,除撰有专门著作外,还着眼于广西,致力于纂修方志、编写书目、汇编文献等工作。如黄蓟曾说:“有清道光咸丰之交桐城之学流衍于广西而月沧伯韩翰臣定甫子穆诸子诗古文辞并著名当世曾文正公于欧阳修文集序述其渊源特详长沙王益吾遵义黎莼斋两先生复相继以其文选入续古文辞类纂由是天下莫不知有岭西五大家矣”[10],因而编纂《岭西五家诗文集》,为保存桂籍人士著述做出了贡献。又如有“国学大师”之称的北流人陈柱,著作等身,感于“吾桂以僻处西南,文学之士倍难于他省。然亦惟其难,而成就者乃确乎不可易。盖能者尚不易传,则其不能者必无幸传矣!然又以流布之难,即此不易传者,久之亦淹没而不传,可慨也!……省中学子既难睹先哲之典型,而海内文人欲一觇吾桂之文化亦戛戛其难,岂不重可叹哉!”[11],因而萌生“网罗先哲遗著,名曰《粤西丛书》以刊行于世”的愿望,惜“力有未逮”【12】,只辑成《粤西十四家诗钞》,但这足以说明他对于传承、弘扬乡土文化已经有着深刻的认识。

4、结语

新桂系时期广西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编纂,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方法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新桂系的建设重心在于军事和政治,对整理和编纂地方文献投入的经费、人力不足,难以取得显著的成就。第二,新桂系整理和编纂地方文献,是为其统治服务的,偏重于政治、军事等社会科学方面,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研究较少。第三,文献的质量和研究深度尚有欠缺。但总的说来,新桂系时期的广西地方文献,反映、记录了新桂系时期广西地方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和发展,是广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存、弘扬广西历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是毋庸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修正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章程.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08-21(1466):9.

[2] 广西省立南宁图书馆章程.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09-05(1478):6.

[3] 省立第二图书馆组织搜集本省志书及前贤著作委员会.《民国日报》(南宁)1935-04-24(8).

[4] 广西省修志局组织简章.广西省政府公报,1932-04-01(27):7.

[5] 陈寿民.序.谢祖莘、陈寿民等修,莫炳奎总纂.邕宁县志,南宁大成印书馆,1937.

[6] 广西省志编审委员会组织简章.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07-29(1446):2.

[7] 广西省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组织规程.广西省政府公报,1942-05(1382):2.

[8]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广西文献通讯,1947(1):4.

[9 ] 孙仁林,龙家骧,叶贻俊,等.桂政纪实·第二编,政治建设.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撰委员会,1946:111;146-147.

[10] 黄蓟.跋.岭西五家诗文集,桂林典雅堂,1935.

[11] 陈柱.粤西十四家诗钞跋.《粤西十四家诗钞》校评(下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12] 陈柱.粤西十四家诗钞序二.《粤西十四家诗钞》校评(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4-02-23

廖晓云(1970- ),女,广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文献广西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