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碌碌叹无奇②,独喜遗编不我欺③。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④,叠鼓冬冬迫睡期⑤。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⑥。
(《剑南诗稿》)
①以二鼓尽为节:指读书读到二更时才停止。二鼓,指更鼓报过二更。
②腐儒:不合时宜的学者,乃作者的自称。
③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书籍。 不我欺:“不欺我”的倒装。
④策策:象声词,指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响声。
⑤叠鼓:指更鼓。 冬冬:象声词,更鼓声。
⑥琼糜:亦作“琼靡”,传说食之可以延年。将山药作为琼糜,体现了陆游生活的简朴,以及对山药的喜爱。
陆游(1125—1210)自少至老,好学不倦,写自己夜读的诗篇,在其七八十岁以后还很多见。其诗歌艺术成就如此之高,和他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陆游曾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张孝祥等常常共享同游、唱酬之乐。后来,他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和挚友分别,孤寂无侣,于是在公务之余更加肆力读书。乾道元年(1165)秋,也就是他刚任隆兴通判一职时,写下了这首诗,时年41岁。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他乡夜晚苦读的情形,体现了刻苦、好学的精神。
首联诗人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欢读古人留下来的书。语言虽然平淡,但若联系陆游的生平志向,其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便有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他在诗中自称“腐儒”,内含才不见赏之叹。而“独喜遗编不我欺”,则有不愿与世浮沉,坚持“济世”理想之意。这个理想贯穿了陆游的一生,这从他的“读书诗”中可窥见一斑:52岁时作的《读书》一诗有“读书本意在元元”;67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中有“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73岁时作的《读书》中有“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75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有“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81岁时作的《读书示子通》中有“忍饥讲虞唐”“古言不吾欺”,“虞唐”指的是尧舜二帝的治国之道,“古言”指的是儒家的“济世”思想。
颔联写诗人自己夜读的状态。陆游活了86岁,可谓高寿,但在40岁时便生出了一些白发,“白发无情侵老境”说的是自己在逐渐衰老,但与下句一起,则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已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却兴味盎然,就像儿时读书一样。由此,陆游就着灯光,深夜捧书苦读的场景便依稀浮现在读者面前,画面感极强。大凡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趣而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两句也都会感到亲切。
颈联从书房写到秋夜的情景。屋外“高梧”树叶被风吹得发出“策策”声,因为是秋天,夜晚一定很凉,于是傳来了“寒意”。再看时间,更鼓已经报过二更,夜已经很深了,想到自己明日还有公务在身,虽然书兴犹浓,但也要休息了。
尾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凡是熬夜工作过的人大概都有体会,到了夜里12点多,就会感觉到饿,如果不吃点东西,会很不舒服。这不,陆游也是这样,读书到二更,肚子渐渐饿了。临睡前,喝一碗山药煮成的粥,真是舒服。这两句也体现了作者的清苦生活以及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陆游在84岁时作《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其中说“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
王增斌教授在其评注的《陆游集》中这样说道:“陆游这首写自己读书的诗,可见他的这种读书生涯与情怀是贯彻其一生始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