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背景下的习作教学

2020-06-03 04:08徐洁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海南山景点

徐洁萍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方法,合理构思、自由表达,着实让教师煞费苦心。而“互联网+”的时代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建构和加工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习作水平。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核心问题仍然是学生如何学习,解决的难点是如何让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融合促进。笔者以自己尝试的数字化习作课为例,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使童心和自由习作融通。

一、以生为本,让难点有效化解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借助数字技术,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交互合作、个性化学习、评价分析与反馈,来实现有效的教学。而微课具有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操作,又能针对儿童短时注意力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明确目标,分解难点。

春游南山竹海后,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交流,大家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一路上的见闻。南山竹海的景点众多,学生在表达中景点与景点之间交杂混淆,每处景点描述大同小异,使用最多的句式为单一的“这里有……”由此呈现了两大问题:写作顺序凌乱,描写不具体。这既是学生本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又是写景游记的教学重、难点。基于此,我设计了两节微课,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习作重、难点。

微课一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此课介绍了写景常用的几种顺序。以时间为序的,有按季节变化的,如课文《美丽的校园》《四季的田野》;有按一天各个时辰变化的,如课文《多变的云朵》《田园风光》;还有按自然现象变幻过程的,如课文《雷雨》《晚霞》。以空间方位为序的,可以按由远及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顺序。针对南山竹海之游,笔者引导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人走景移,这样一来,有条不紊的叙述会让景物描写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微课二是《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具体》,本课通过对比、举例、诗画欣赏等手段介绍了四“用”法:运用修辞手法,引用诗词典故,巧用动静结合,调用各种感官。笔者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四“用”法,让笔下的景物千姿百态,呈现立体之美。

微课设计的第一步是了解和分析学生,只有立足于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微课设计才能达成真正有效的教学。教师借助微课,利用其承载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化解难题,提高写作能力。

二、画面再现,让文字丰富鲜活

观察时惊叹万分,动笔时一片茫然,这样的状况在小学生写作时屡见不鲜,而数字技术的介入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和观察的程度。

同样是南山竹海写景游记指导,习作前,布置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拍景点照片、视频,再将这些照片、视频进行分类整理,并上传至网络学习交互平台:翠如碧玉的镜湖、慈眉善目的寿星、波翻浪涌的竹海、徽派风格的鸡鸣村、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技艺高超的舞狮、聪明伶俐的鸟雀……学生可以自主调用这些数字影像资源,它们再现了真实的场景,又因拍摄手法和形式的不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从而让枯燥的文字变得形象、生动。

再比如,游览中遇见的熊猫、小鸟等,是很多孩子喜欢描写的对象。可是他们笔下有关动物吃食的描写大多是类似“我给小鸟喂食,它很快吃完了”这样的表达,枯燥无味。但是,如果将实物观察放置课外,每个孩子以拍客的身份去观察、思考,把动物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进行静态定格、动态聚焦,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动物了解得更全面、更丰富。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些数字资源,随着镜头的拉近、聚焦、连续性呈现,每一个动作得以定格、延长,每一个器官得以分解、特写,孩子们会看到:小动物圆鼓鼓的肚子,在一起一伏,嘴巴张合咀嚼,亦或在吞吐;双翅扑腾,像船桨一样划动,眼睛始终瞪得溜圆……当镜头画面转化成文字描写,笔下的小动物顿时活灵活现,仿佛能从纸上跳出来。

由此可见,画面的再现,能帮助学生将观察体验与联想感悟融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文字表達变得丰富、鲜活。

三、音画辅助,让讲评高效有趣

作文讲评是习作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撰写,还应关注作文的修改。坚决不能让学生认为作文评价与修改是教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往往教师苦口婆心地对布局谋篇、段落过渡、语言表达等进行讲解,但学生并不买账,常常听了个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不知所云。如果借助数字技术来辅助作文讲评这个教学环节,就事半功倍了。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具体》微课中提到了 “运用修辞手法”“巧用动静结合”“调用各种感官”等方法,那么怎样将这些方法在讲评中有效落实呢?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如让视频呈现出老寿星的眉眼笑起来,竹林在风中翻滚起来,再配以声响,学生在描写时,自然会留意视、听、嗅、触等方面的感受,从而学会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以及动静结合等手法。

在学习微课《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后,学生进行练笔,出现了如下表达:“进入了南山竹海,首先来到了镜湖……;接着我们来到了山顶……;最终我们来到了鸡鸣村……”景点虽然在转换,但语言不够丰富,“来到了”这样的句式一用到底显得单调无味。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我们既可以用大数据统计和汇集这些句子,让学生自己来评析,也可以通过3D多维展现“移步换景”的效果:“进入南山竹海,在蜿蜒的林间小道上漫步”“转角处镜湖映入眼帘”“坐上地轨,随着地轨的不断上升,来到了山顶”“绕过一座黑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建筑,镜头上扬45度, ‘鸡鸣村四个字出现在屏幕上”……这样的作文讲评更能直达学生的内心。同时,学生也更能理解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具体生动”“过渡自然”“结构完整”“语言丰富”的含义。

杜威曾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必将剥夺他们的明天!”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更新思想观念,在作文教学中融合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开发、体验、创新,才能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高作文素养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竹海南山景点
Where Empires Meet
蜀南竹海竹韵天下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宜兴竹海
在深秋,共南山
宜兴竹海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