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艺术作品中“C位女性”艺术形象演变

2020-06-03 03:10李承寅於玲玲
艺术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演变女性

李承寅 於玲玲

摘 要:女性是艺术作品中的常客,“C位”是艺术作品的中心位置。处于艺术作品中心地位的女性艺术形象,随着历史的更替,也在不断演变。本文通过阐述艺术作品中女性艺术形象的演变,探究艺术形象演变背后的原因,从历史、社会等角度,发掘女性艺术形象背后的女性权利思潮与当今社会审美的变化。

关键词:女性;艺术形象;演变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1-00-04

艺术家创作中的女性时而温婉动人,使人们陷入纯洁甜蜜的爱恋;时而妖冶至极,勾起观者的粗鄙色欲;有时候她们消沉颓靡,自怨自艾;有时候她们负隅顽抗,冲破世俗腐朽的枷锁……古往今来,有如此多的作品刻画女性和表现女性,这些处于艺术作品中心地位的女性们是否正在发生改变?改变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1 原始社会到法国大革命期间西方艺术作品中女性艺术形象概述

奥伦多夫的维纳斯是旧石器时代的人们遗留下来的艺术品,是对女性的一种意象性的表达。雕像肥硕,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女性是一个部落的领导者,承担着繁殖的重任。肥硕的女性被认为可以为氏族部落繁衍更多的子孙,使部落人丁兴旺。因此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要求,更偏于丰乳肥臀。对与野兽作战的祖先们来说,人数的优势意味着战斗的胜利,也保证生存的延续。怀着对生殖的敬意和崇拜,女性的艺术形象大多与巫术相联系,独一无二的艺术特点是女性在神坛上的象征[1]。原始社会中产生的生殖崇拜,导致那时的女性形象多丰乳肥臀;到后来的古希腊雕塑,开始追求最美的人体。因此女性的雕塑除了一些神话主题的描述之外,更多是表现人体的美感。

火的使用驱散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人类社会渐渐发展。璀璨的古希腊文化是典型的父系氏族社会文化,他们崇尚武力,开始互相征战统一。城邦的发展给了人们生存的壁垒,人们不用再像原始社会一样提心吊胆。男性开始主导家庭、国家,而女性甚至连参与政治的权利都没有。古希腊人追求最完美的人体,男性强调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肌肉,以保护国家和征战,而女性逐渐为男性所主宰。“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人把自己对女性最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了女神雕像上。可以看出,这时候对女性的审美已经渐渐不再是丰乳肥臀式的体型,而是一种匀称丰腴之美,满足男性的审美和欲望,女性的艺术形象开始为男权服务,女性也渐渐工具化和附属化。

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艺术的曙光。不过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努力冲破宗教的束缚、寻求人性之美,但女性的艺术形象大多都是宗教主题的献身。这一时期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一般是圣经故事或者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就是这一层宗教的神秘色彩,给这时期的女性艺术形象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统治阶级的控制,画家们只能通过宗教主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人文精神。比如波提切特《春》《维纳斯的诞生》中,女神的肉體不再僵硬肃穆,而是多了很多普通女性的柔美和亲和力。画家借女神的形象表现人性之美,众女神的柔情神态让人觉得无比亲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更加纯粹,这位女士让人们着迷千年的微笑,仿佛是达·芬奇对当时世俗的思考与轻蔑一笑。

乔尔乔涅和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和《沉睡的维纳斯》经常会被拿来比较。乔尔乔涅的维纳斯更具有一种静谧而又纯洁的美感,让人感到“裸而不淫”,他在《田园合奏》中展现的裸女形象,充满世俗的欢乐,而这两个裸女更是表现了对女性肉体的一种向往。提香的维纳斯更像是一个放荡少妇的形象,把女性的肉体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勾起观者的色欲。这个时候的女性艺术形象,虽然较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相比进一步脱离了宗教色彩,但是女性的个性却很难有突出的表现,而男性的欲望似乎越来越多。

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出现,使这样的欲望更加展露无遗。抢劫、掠夺、残杀等极具戏剧性冲突,具有强烈的运动感。而后奢靡之风兴起,洛可可艺术可谓充分地表现了当年贵族的享乐主义,“性”的欲望被繁复华丽的色彩粉饰[2]。弗拉格纳尔《秋千》、布歇的《蓬巴杜夫人》都代表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虽然是迎合贵族奢靡生活的需要,但这一时期画家越来越注重于表现女性本身的美好。洛可可时期的作品似乎就创造了一个纯粹的只有美的世界,从洛可可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洞察那一时期贵族的生活。后来洛可可的奢靡被人们否定,新古典主义兴起,油画中的形象又回归古典时期的风格,开始成为宗教神话的附属品。

后来浪漫主义绘画兴起,浪漫主义思潮更加重视个人的精神思想方面的塑造,作画的主题摆脱了宗教信仰,着重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个时候出现了女性艺术形象的转折点,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比如描绘法国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场面的画作——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此刻站在画面中间的不再是男人,不再是女神,而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高举红色旗帜,仿佛迎风招展。其展现的不仅是革命的开始,更是女性被作为具有独立精神意义的个体的新起点。女性角色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的不再是男人们抢夺的财产,更不是宗教的主角,而是唤起人民独立意识的英雄。女性艺术形象开始具有真正独立的精神意义和思想[3]。这是艺术史上最为浓烈的一笔,也是女性艺术形象精神表现的巅峰。

2 女性艺术形象演变背后的“推手”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政治等都会影响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牵一发而动全身”,女性艺术形象也在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2.1 父系社会下女性物质化与附属化思想影响女性艺术形象

女性的艺术形象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直接挂钩的。在原始社会中,女性需要生育来繁衍种族,使自己的家族发扬壮大,这是一个物种在最开始的时候产生的生殖本能,无可厚非。但是到后来,女性的地位反而跌落谷底,出现物质化的情况。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女性物质化思想越来越强烈。在艺术家的笔下,女性自然而然地渐渐沦为男权审美的产物。

女性在重要事件中仿佛失去了存在感,只有男性认可她们,她们才可能具有社会性的交往。比如在古雅典城邦,女性无法行使投票权,不能参政;在过去的中国,“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非洲迫害女性上千年的割礼同样是对女性的摧残。在男权社会下,女性是男人的一种财产,负责“性”与“生殖”两种功能。工具是不需要人权的,男性可以要求女性按照自己的审美来改变。即便到了现在,男性似乎仍然拥有公开讨论女性第二性征的特权。

艺术家们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或许是因为美感,更或许是因为他们内心代表男性的审美方向。为了使画作更符合广大男性的审美情趣,他们便会这样做。因此,笔者觉得德拉克洛瓦是一位敢于突破桎梏的画家,打破了只有男性才能成为英雄和领导者的刻板印象,头一次把女性放在了与男人平等的天平之上,平等地思考。

2.2 经济与政治影响女性艺术形象演变

经济政治似乎离艺术界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经济与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时候,艺术是具有经济效益的,因为每一个处于社会中的人都需要金钱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因此画家们不得不画出一些能够卖出高价的作品,而这些卖出高价的作品大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女性的肉体美。有些画作中女性的肉体美会显得尤其直接。因为买画的受众大多是有钱的贵族男士,这些男性愿意花重金买下能使自己开心的画,即便画面上是一位妖娆的裸体妇人。为了将自己的画更多地卖出去,画家难免会为权贵的审美服务,女性的艺术形象也就更偏于肉体的美。

宏观来看,女性艺术形象也受国家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比如当法国的经济繁荣昌盛的时候,出现了繁复奢华的洛可可风格艺术。洛可可风格艺术中的女性大多是权贵纸醉金迷生活的产物。她们拥有极致的美丽,伴着肉体的愉悦,也是当时经济繁荣的写照。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在中国古代,在繁荣强大的唐朝,就有一种特殊的画种产生并发展,即侍女画。没有一个朝代像唐朝这样如此集中地出现那么多表现宫廷生活的仕女画作,而画面中的仕女们多半微膘,生活惬意并且富足,没事就打扮自己、逗逗小狗。这就是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洛可可风格作品中那些绝美的女性,我们也可以看出贵族的生活。洛可可风格和唐朝仕女画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与平民生活大相径庭。而这些奢靡浮华的背后,便是满目疮痍。这一时期的艺术随着经济的繁荣而兴起,又随着经济的衰败而被淘汰,宛如昙花一现。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形象的演变受到国家地区经济的影响,不同经济实力的时期会催生出不同的女性艺术形象。

艺术在很多时候是为政治服务的。统治者们会让有名的画家绘制符合自己统治的画作。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与大天使》。当时卡拉瓦乔画了一个天使与马太和谐相处的画面,但是被上级否定,又重新进行了修改,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如今的《圣马太与大天使》。作品中和蔼可亲的形象被换掉,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神圣色彩的威严天使形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每一個政治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女性艺术形象的演变。这也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大多与宗教神话挂钩的原因,女性的艺术形象随着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着演变。

3 女性形象符号对当今社会的引领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接收与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铺天盖地的女性形象使人目不暇接。她们可以是舞台上活力的女爱豆,也可以是短视频平台上耍宝逗乐的女青年,还可以是好莱坞巨制中的女英雄……女性的形象越来越多元丰富,不再单薄如纸。女性也开始为自己的权力发声,撕掉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不过其中,资本也上了这艘流行文化的大船,不断地向人们灌输一种理想化的女性美。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红脸”“白富美”成为了每一个女性甚至男性的审美标准。但资本不是单纯的,它们在运作的过程中,不仅会通过强化理想美而带偏社会审美取向,还运用各种流行文化标语“贩卖焦虑”。比如风靡网络的“A4腰挑战”“锁骨放硬币”等活动,其实就是对女性身材的审美绑架,使越来越多的女性随波逐流,不断为了所谓的美来一掷千金,改变自己的形象与身体,劳民伤财[4]。资本从中积累财富,促使人们不断消费。这看似打造了一座“女孩有权为自己做主”的象牙塔,其实只是资本的游戏,女性群体成为了资本的帮凶。

再者,当今中国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大部分女性形象,皆为青春靓丽的恋爱少女。以“白幼瘦”为主的主流审美取向,催生了一大批相似类型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消费群体分层显著,消费只重量不重质,消费市场管理体制滞后,产品集约化、通俗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5]。这样的女性艺术形象是残缺的。我们急需一些好的女性艺术形象,提高大众的审美判断能力。

4 结语

女性艺术形象的演变反映着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她们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牵制影响,还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审美倾向。人类文明还在发展,女性艺术形象也还在演变中。未来女性艺术形象会如何发展,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与见证者。

参考文献:

[1] 蒋英.神性与奴性:艺术作品中女性艺术形象的演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3):82-84.

[2] 张翘楚.从被凝视到反抗:西方视觉艺术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30.

[3] 韩晓瑞.想象与现实的研究——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赏析[J].美与时代(中),2018(08):75-76.

[4] 张唯依.社交媒体传播中女性身材空间规训及自我形象构建[J].传媒论坛,2020,3(10):144-146.

[5] 高伟.以高质量发展破解电视剧“注水”难题[J].电视研究,2019(09):69-71.

作者简介:李承寅(1998—),男,江苏南京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通讯作者:於玲玲(1977—),女,江苏如东人,研究生,硕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画创作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演变女性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