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0-06-03 01:51:04封健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罗非班氯吡格雷

封健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致残率、致死率高,临床治愈率低。临床认为颈内动脉中末段、颅内动脉水平段闭塞是PCI主要原因,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1]。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药物,但预后不理想[2]。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黏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分析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P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48~82岁,平均(65.04±8.19)岁。观察组:女26例,男24例;年龄46~81岁,平均(63.17±8.52)岁。两组性别、年龄均衡可比(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及MRI确诊为PCI;(2)发病时间≤12 h;(3)入院治疗前未接受抗凝、溶栓治疗;(4)肝、肾功能无障碍;(5)无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严重心脏病;(2)意识障碍;(3)其他脑梗死疾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包括脱水降颅压、脑神经营养支持与保护等。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片(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276,规格:0.5 g)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治疗。阿司匹林片口服,每次0.5 g,每天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每次75 mg,每天1次。持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90,规格:50 mL/12.5 mg]治疗,静脉输注,30 min内0.4 μg·kg-1·min-1,之后0.1 μg·kg-1·min-1速度维持72 h。

1.4 观察指标(1)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显效: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减少≥90%。有效: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减少19%~89%。无效:与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减少≤18%。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血小板计数。检测治疗前、治疗12 h、7 d后血小板计数,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日本Sysmex公司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采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包括意识、运动、感觉、反应等,总分42分,得分与神经受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穿衣、如厕、进食、行走等,总分100分,得分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无效21例,有效15例,显效14例。观察组无效11例,有效22例,显效1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39/50),高于对照组的58.00%(29/50)(P<0.05)。

2.2 血小板计数治疗前、治疗12 h后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 h、7 d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7 d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12 h升高,且治疗7 d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高(均P<0.05)。见表1。

2.3 NIHSS、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治疗前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高(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b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3 讨论

PCI是由血栓扩展导致其他血管阻塞,临床认为发病1周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会出现阶梯式加重,若未及时接受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阿司匹林片是目前抗血小板常用药物,通过促使环氧酶活性部位的丝氨酸基团乙酰化,能减少血栓素A2生成,抑制血小板集聚,但不能阻止血小板分泌、黏附,且对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等其他刺激激活的血小板无显著抑制作用。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能弥补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足,加强抗血小板作用[4]。目前,口服抗血小板药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首选方案,但口服药物因吸收入血时间较长,且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靶点单一,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替罗非班是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作为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纤维蛋白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常规药物相比,其直接通过静脉输入方式给药,能缩短药物吸收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5-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7 d后血小板计数均较高,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效果显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效果显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班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00:52:57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