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统计局工业处课题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强做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国家整体实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是国有经济重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占比超过40%,营业利润占比超过50%,利税总额占比超过60%。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重点发展行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更高。
上海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国有企业。研究上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于助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年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立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这一总体要求,围绕国企活力与核心竞争力两个中心,积极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7 月27 日,上海、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沈阳国资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专项工作正式启动。国企改革的任务更趋细化和可操作性,预示着国企改革进入重点突破期。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上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绩效,进一步明确问题和突破点可以为其他地区国企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十八大”以来,上海在新一轮国资改革中砥砺前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政策,不断助推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并取得一定成绩——200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国有企业整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开放性和市场化重组方面取得突破;2013 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和产业布局深度变革;2019年出台《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上海国企改革步入了国家示范的新阶段。另有一系列专项政策,加快了国企改革宏观政策的落地和实施——2014年,上海出台了《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实施细则》,对张江范围内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试点;2016 年1 月,针对混改推进中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上海市国资委又印发《关于本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试行)》,对混改建立提醒把关机制;2019 年2 月,上海出台《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实施意见》,深化了上海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激励下,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法制化导向,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助推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活力、动力的进一步加强,为上海国有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上海国有工业企业逐渐打破国资一力支撑的局面,积极引入多层次、多维度、多形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推动股权的多元化和资产的证券化,不仅实现了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而且有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工业企业加快市场化运作,实现政企分离,集聚资源发展高端产业奠定基础。
经过多年改革,上海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格局。截至2018 年底,上海混合所有制企业占市国资委系统企业户数的73.2%,资产总额的87.1%,营业收入的89.5%,净利润的93.5%。目前除了功能保障类的企业以外,整体上市或者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已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上海积极开展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员工内生动力,重点推进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范围,探索科技成果分享机制,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等领域改革,国有工业企业发展更具活力。
目前,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已有85%的市场竞争类企业集团制订激励工作整体推进方案,相关企业集团针对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形成“一企一方案”的推进路线图。累计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张江办法、创投企业跟投、职业经理人“激励基金+个人购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各种形式正向激励项目70 余例,方式灵活多样,激励效果明显。仅2019年上半年就完成7 例股权激励项目。正向激励正成为推动国有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紧密结合上海经济发展的步伐和改革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产业集聚、集中发展上取得成效。
一是坚持将国资集中布局在战略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等重点工业领域和重点环节,以加快落实“三大任务”,打响“四大品牌”为目标,深耕工业新产业和新业态,明确上海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2018 年上海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的投资集中度达85%。为了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提升国资整体功能和效率,2019 年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85%以上的新增投资聚焦在以上四大领域,并加快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
二是持续增强国有企业自身创新策源能力,切实提升国有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海推动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创新规划和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报告。鼓励支持企业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一直瞄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能源和智能制造以及现代服务四大投资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环节,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投资平台,助推国有工业企业开展了一批具有先发优势的项目。上海兆芯成为了目前国内唯一掌握中央处理器、芯片组和图形处理器三大核心技术,并实现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公司;和辉光电是国内第一家可稳定量产供货AMOLED 显示屏的面板厂商,已实现为华为、小米等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供货,打破了国外产业垄断。联影医疗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生产全产品线覆盖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企业等。
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上海建立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本回报、主业质量、资产质量、增长速度”等方面综合评价上海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时,严格执行并落实资产负债率管控、私募基金管控、金融企业资金风险管控等重点监管措施,严防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等。通过制度约束,确保了国有工业企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稳步推进。
“十八大”以来,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在各项改革政策的推动下,面对国内外经济波动,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和增长韧性,历经了2016 年金融危机以及2018 年以来的贸易摩擦影响等,依然保持增长态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1.总资产突破2 万亿大关。2012-2018 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年平均增长7.0%。2019 年上半年,资产规模达21393.94 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资产总计的比重由2012 年的46.1%提高到49.3%(见图1)。
2.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2-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1%和2.9%。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588.42 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为39.0%,比2012 年提高1.1 个百分点;2019 年1-6 月,占比进一步提高为40.9%。2018 年,完成营业收入16719.27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1.5%,比2012 年提高0.6 个百分点;2019 年1-6 月,占比比2018 年再提高1.0个百分点。
1.利润总额实现大幅增长。2012-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年均增长8.0%。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77.40 亿元,是2012 年的1.6 倍,占全市工业的53.1%。经过7年的稳定增长,国有工业企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的中坚力量和占比最大的控股类型企业,直接影响着全市工业发展。
图1 2012年以来上海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计情况
2.降成本和去杠杆效果突出。近年来,上海国有工业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下降。2018年,国有工业企业每百元收入中的综合成本(营业成本与三项费用合计)为87.48 元,比2012年低1.74 元。2012-2018 年,该项指标年均下降0.3%。其中,每百元收入中的营业成本下降更为明显,年均下降0.8%(见表1)。
同时,上海国有工业企业杠杆率呈波动下行态势。2018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4.8%,比2012 年低0.1 个百分点;2019 年6 月末,该指标同比继续降低2.5个百分点。
1.盈利能力不断提高。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达10.6%。从年度纵向看,比2012 年高2.7 个百分点;从横向对比看,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3 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外商控股企业和港澳台控股企业3.1 个和5.8个百分点(见表2)。
表1 2012-2018年上海工业不同控股类型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综合成本单位:元
表2 2012-2018年上海工业不同控股类型企业营业利润率 单位:%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2018 年,国有工业企业达15.1%,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2.偿债能力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下。2018 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9 个百分点。同外商控股和港澳台控股企业比,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更低,体现出国有工业企业稳健发展态势(见表3)。
3.营运能力进一步突显。营运能力主要体现在资产的运行效率上。近年来,国有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表现稳定。
2018 年,产成品周转天数为11.33 天,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少7.02 天,比外商控股企业少9.37 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5.95 天,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0.38 天,比外商控股企业和港澳台控股企业分别低42.25和55.23天。
表3 2012-2018年上海工业不同控股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 单位:%
表4 2012年、2019年1-6月集聚度超50%的国有工业行业 单位:%
经过多年的聚焦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核心行业和关键领域环节,重点行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发展带动作用更为强劲。
一是向重点行业不断集聚,且行业集聚度有明显提高。国有工业企业逐步形成向十大行业集聚的稳定发展态势。包括烟草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10 个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集聚度(工业总产值占分行业产值比重)超过50%(见表4)。
二是在全市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中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从全市工业重点发展的六个工业行业看,2019年1-6 月,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的42.0%,营业收入占44.5%,营业利润占56.5%,利润总额占56.4%,均为占比最大的控股类型企业。
同其他控股类型比,上海国有工业企业重资产特征明显。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计接近全市工业企业资产总计的一半。2012-2018 年,全市工业资产总计年均增长6.1%,但国有工业企业增长7.0%,外商控股仅增长4.2%。尽管国有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全市工业企业0.3个百分点,但由于其资产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导致国有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相对较低。2018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8.48 元,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13.27 元,也明显低于外商控股企业和港澳台控股企业。重资产模式同时导致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外商控股企业。2018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比外商控股企业低3.0个百分点。
2012-2018 年,尽管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生产销售稳步增长,但其出口交货值年均下降1.0%。,相比于销售产值年均增长2.1%的增速,国有工业企业出口略显乏力。2018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为10.1%,比2012 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9 年1-6 月,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排在前5 位的行业有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5 个行业合计出口交货值占全市工业的9.0%,占国有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78.3%。国有工业企业出口行业高度集中,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海国有工业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积极进展,降本增效成绩突出,表现为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综合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升。但是从综合成本的内部构成看,综合成本下降主要受营业成本下降拉动,而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保持增长。2012-2018 年,上海国有工业企业中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年均增长5.0%,其中销售费用年均增长6.2%,管理费用年均增长8.6%。国有企业年均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2.6个和1.2个百分点。
国有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上海工业增长的主力军,但在重点高技术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具体表现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上,国有工业企业逊色于外商控股企业。
2019 年1-6 月,在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领域中,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9%,而外商控股企业占比为45.6%。
在高技术领域,国有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5%,占营业利润比重为15.4%,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15.0%。而外商控股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6.4%、47.2%,39.1%,39.0%,国有工业企业明显落后。
进一步激活运行活力。积极开展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探索科技成果分享机制,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等,全方位建立国有工业企业长效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在微观上,有效降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在宏观上,提高国有工业企业整体运行水平,助推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迈上新台阶。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工业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淡化资本区域、层级和所有制属性,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提高现有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增值能力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对国有资产的需求和压力。
进一步加大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投资,充分利用国有工业企业现有产业基础、条件和特色,重点攻关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以技术、质量、标准、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国有工业企业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贡献率。
积极参与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四大品牌建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力争在汽车、电子信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实现突破和领先。实现上海国有工业企业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能级更加高端,由规模效益优势向技术品牌优势转化,助推上海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