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决策模型分析*
——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0-06-02 12:14李元旦莫吉红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子毕业生科学

李元旦,贺 丹,莫吉红,黎 瑶

(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得以兴起。笔者通过对在职就业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构建决策模型的方法,给该专业学子提出更有效的建议,便于他们做出合理的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社会就业质量。为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本文对在职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及详细分析,为该专业毕业生及在校学生提供就业参考数据,助力学子更好地决策就业方向。

1 衡阳师范学院就业情况数据分析

调研数据主要以学校登记的应届毕业生登记数据为主,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2014—2016届的毕业生数据进行调取,选取这3年的数据,其主要原因为该部分数据较近期数据更完整以及可靠,从而发现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教育行业的约占45%,其次是与教育关联性较强且社会热门的IT行业约占30%且每年都在逐步增加,选择考研进一步接受教育的约占5%且在不断下降。

1.1 从事教育行业比例偏高

从事教育行业比例偏高的原因有学生个人喜好、就业市场情况及衡阳师范学院作为师范类院校的性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选择从事教育类工作的现象也符合常理。

1.2 从事IT行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子逐渐把就业重心转移到IT行业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规律的表现。IT行业属于社会关联性较强行业,各行业均可与互联网关联,近几年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几家公司,如腾讯、网易、阿里巴巴均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且该行业初期的工资待遇就相对较高,无需过多地学习沉淀,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学子直接进入IT行业。

1.3 考研率不断下降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考研率不断下降,他们对自身专业的发展及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更愿意提早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1.4 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数据显示学子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其他工作的比例在大幅度的下降,对口专业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需求在扩大,这说明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和整体就业率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1-4](见表1)。

表1 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各行业就业率 (%)

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分析

2.1 就业市场客观因素致使就业难

从宏观维度进行考量,在当前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子同样面临着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有两类劳动大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影响,分别是留学归国人员和城镇待岗人员。

留学归国人员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国内高校该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具备相对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外语水平,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较高。城镇待岗人员一般由年龄层次偏大的社会人员组成,这部分人员拥有较高的岗位经验和社会经验。高校应届毕业生往往实践工作能力不足,社会经验也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就业情况不容乐观[5-6]。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致使就业难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伴随着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高需求的现状而兴起的,但是由于该专业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存在高校对该专业学子培养力度不够与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该专业学子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无法达到社会市场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现状。

目前,在该专业的学生群体当中,存在着部分应届毕业生对自身知识水平和优势特长不能充分认识,缺乏明确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方向问题。同时,在就业岗位选择和就业区域选择的问题上存在过度集聚现象,不仅会造成某行业或某区域内毕业生过于集聚的现象,加大了就业难度,而且也不利于毕业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岗位和区域做出选择。基于以上毕业生层面的个人因素,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7-9]。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社会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主观性和客观性两方面,探究影响该专业就业的因素。

3.1 就业观

大学生的就业观对于其选择就业岗位有重要影响。如果能够保持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其更有可能在就业竞争中获得自身满意的就业岗位。如果其就业观比较狭隘,在择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忽视就业市场竞争残酷性,就很难获得自身满意的工作机会。

3.2 个人素养

个人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个人素养主要由两个维度组成,一是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用人单位选择应聘者的首要考量因素。由于学校教学知识体系导向性不明确和学生自身学习程度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专业知识欠缺的情况。二是综合素质情况。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能力,对于就业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考量。因此,学生综合素质也成为就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一环。

3.3 家庭因素

在家庭方面,家庭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家庭期望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相较而言较大。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对毕业生的就业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3.4 学校因素

目前,毕业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情况。如果一个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材内容都能与时代结合紧密,那么就可以为毕业生打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反之,将不利于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10-15]。

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4.1 IT行业

近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日益提高。首先,市场需求大。据数据统计,未来5年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人才需求量高达1 500万人至2 000万人,“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人才的需求量尤为突出。其次,就业范围广。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拥有自己的IT部门,专门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业务。最后,薪资待遇方面较为优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行业获得的薪资待遇水平相较于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4.2 教育行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数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因此毕业生就业时除了从事IT行业的工作外,还可从事数学和计算机教学工作。该种就业方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该专业学生在校阶段学习的知识结构基本吻合,因此该专业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相关工作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基础。从就业大环境角度进行考量,国家目前越来越重视科教事业,教师职业前景较好,而且工作比较稳定,因此,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成为了该专业毕业生的一种选择。

4.3 考研深造

本科教育愈发不能满足高精尖行业对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加之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要求较高,他们会选择继续深造。

主要的考研方向大致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计算机类: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微型计算机系统;数学类:计算数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经济类:国际贸易,统计学,投资,产业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类:企业管理,运筹学。以上学科都与该专业联系密切,成为该专业毕业生考研的主要方向[16-19]。

5 学生就业的决策模型

通过上述内容对该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合理分析。笔者设置了相应的决策模型,具体详述如下。

5.1 模型的假设

一是高校毕业生不考虑来自家庭、高校和社会的影响;二是假设忽略用人单位的不稳定性;三是假设毕业生自主择业;四是假设毕业生否定某个工作机会后,便不再考虑该工作;五是假设在最后一份工作之前未作出选择,则必须无条件接受最后一份工作;六是假设初始阶段,毕业生对所有候选工作的优劣性一无所知。

5.2 模型的建立过程

1)岗位分类。A类 (从事IT)、B类 (教学工作)、C类 (考研)、D类 (其他),种类数N=4。

2)岗位选择。毕业生选择某一类工作,记为A,A类中有工作机会k个,对k个工作机会分别评定,评定为 “好”或 “不那么好”,同时,毕业生需要在 “接受”和 “不接受”之间二选一,再将目标放置到下一个候选工作,循环直至整个过程评定结束。毕业生也能对前k个工作只了解不做选择或大致了解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依旧不理想,便能考虑B类工作 (剩余3类工作随机选择)。

3)获取s值。选择工作数达到s后,便以大致了解状况。此时,若自s个工作之后出现了较之前工作更令人满意的工作,便选择它。如果s值取值太小,则无法了解情况,太大会导致可选余地不多,因此,需求出选定最佳工作的概率p最大时的s值。

5.3 模型的求解步骤

1)设总工作数为sum,在s之前,未找到最佳工作,设第t个为满意工作,即s<t≤sum。

2)在0到t-1之间的最佳工作需在前s个工作里,此时的概率为s/t-( )1。

3)需要求得从s到sum时,每个工作的概率和表明最佳工作在k之后的总概率p()s,即

4)需求得x=1/e! (欧拉研究的神秘自然底数的倒数)。

5)求解s=x×sum=sum/e!.

6)最终结论为若想要最大概率获得最佳工作,则至少需要面试工作sum/e!个。

6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结合客观事实,针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有以下4个方面。

6.1 个人方面

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大学时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适应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毕业生应正确认识自我,从自身能力出发,综合社会现状,理性看待就业,做出合理高效的就业决策。

6.2 家庭方面

家庭成员对毕业生的专业及择业目标要有一定的认识,能给予毕业生针对性建议,充分尊重毕业生个人意愿,在家庭期望与毕业生自我择业间找到平衡点,培养毕业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毕业生自立自强的发展。

6.3 学校方面

学校应加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同时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为广大毕业生服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发挥各部门的有效作用。

6.4 用人单位方面

企业应该与高校实现就业联动,完善一体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就业模式。企业可在校开设项目课题,将大小项目适当地分配到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企业和高校共同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增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7 结束语

本文借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子就业状态的调研数据,详细分析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毕业生就业前景与方向,构建了该专业就业决策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关建议,为个人-高校-社会3个不同层次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总体来说,该专业发展空间较充足,就业现状尚可,该专业的学子应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高校应明确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就业条件。

猜你喜欢
学子毕业生科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杏林组曲·学子赋
点击科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科学大爆炸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科学拔牙
最“叛逆”的毕业生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