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辉 李耀武 杨华刚 刘馨蕖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内容和重要实现形式,对地方产业特色塑造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休闲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因其独特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而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对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休闲文化旅游地拥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资源,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然而,旅游因素的介入势必会对旅游地既有社会网络关系、实体物质环境及人文空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旅游发展的同时留住地方特色,保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及文化环境保护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乡土景观及其价值的梳理以及保护策略的构建,对于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保存现有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1.1.1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基于我国当今城镇发展的现实背景而提出的政策性空间概念,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适应现代性和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城镇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具有鲜明的产业形态特征,突破了地理空间上的“镇”的概念,是城乡的过渡地带,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和优势,能够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盘活城乡现有供给、提升城乡过渡区域空间经济发展动力。
因其主导产业的差异,特色小镇类型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大致可分为农业发展型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金融小镇、科技产业小镇、体育文化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及医疗康养小镇等。其中,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和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是国内培育较早,首先被推介的特色小镇,是基于新兴产业、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的典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1.2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
随着以旅游为主的相关政策的提出与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文化旅游小镇即成为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依托地方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因此,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兼具经济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存、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职能。上海枫泾镇、安徽宏村镇、江苏甪直镇、福建古田镇等镇均是较为著名的文化旅游小镇。
云南地区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域空间,饱含着极具特色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省域内的喜洲镇、畹町镇、沙溪镇等小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优势突出,相继被评为特色小镇。因此,文化旅游业成为云南地区特色小镇的主要产业类型,对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
乡土景观生成于广泛的地域环境中,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基于一定时间阶段,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复合景观类型,具有类型多样性与概念复杂性、模糊性等特征。美国景观地理学家杰克逊(Jackson)在1984年首次强调了景观的乡土属性,认为乡土景观具有风俗上的地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不可预期的机动性等特征[2]。李畅认为乡土景观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文化群体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自发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大地上遗留下来的痕迹,是地区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3]。罗涛 等认为乡土景观是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融合,不同的生态环境塑造多元的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形态影响了多样的生态环境[4]。乡土景观作为乡土地域环境下,地域文脉的一种表征和体现要素,也是地方性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并成为一股抵抗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乡土景观与各地方的环境相互适应,成为一种地域自然和生活基因的物质表达,彰显着地方性内涵,并与地方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又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5]。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乡土景观凝聚了深厚的传统生态及文化智慧,并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乡土景观在发展与重塑的过程中,也孕育与体现着自身特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传统人居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社群塑造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
1.2.1 传统人居营造智慧体现
中国有着悠久的人居环境营造传统,“依山就势,因水成形”,建造者们巧妙利用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人居营建,体现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良好互动与融合,形成整体的乡土景观系统,以乡土人居聚落和农田体系为代表的乡土景观即为其中的类型之一。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着特定的观念与准则在大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和人居建设,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本体环境保持良好的对话,形成有机的联系并通过经验累积,积淀成为极具特色的传统智慧。因此,乡土景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人类建造智慧的物质体现要素,通过充分认识和挖掘其蕴含的传统内涵,实现传统人居营建智慧价值的充分体现。
1.2.2 “环境-个体-社群”共同体及其关系塑造
历经千年的发展,在乡土环境演进的过程中,景观环境的营建者早已和环境形成了独特而有机的内在耦合联系。“个体改造环境,环境影响个体”的思想已经为每一位乡土景观营建者深谙,同时乡土景观与地方社群已经形成高度融合的关系。乡土景观环境对社群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对于当下来说,每一个聚落环境单元与当地的社群融合为一个共同体,环境已经充分表现出对于社群或者社区的塑造关系,社群中的个体对于所处环境亦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关系。环境的一点微小的变化会影响到社群,而社群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环境的演进与更新。因此,乡土景观具有社会层面上的对地方社群的影响与“社群-环境”之间关系的塑造价值。
1.2.3 地方文化基因培育与文化传承
作为基因载体的乡土景观孕育着地方文化基因。广义的乡土景观包含着聚落、山川、田野等自然实体环境和多重复合、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传统[6],从物质实体环境到日常民俗文化活动,均孕育着地方文化基因,并通过其特有的媒介系统实现基因的转译与表达,即文化的呈现。在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中,文化基因通过物质环境保护与文化活动的传扬实现其自身的培育及其文化的传承。在乡土地域环境中,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作为独特的乡土景观类型在文化群体之间实现传承。因此,从文化价值维度来说,乡土景观对于地区文化特色彰显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1.2.4 自然生态环境保育与生态格局保护
构成乡土景观的自然环境本身是一个小型生态圈。其次,聚落空间与周边山、水、植被系统以及农田系统可共同形成生态循环系统,对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为例,自然森林系统、村寨聚落、梯田及水系统共同构成生态循环系统。森林系统可涵养水分,在雨季吸收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旱季可释放水分,为村寨及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梯田系统可实现对流出村寨的生活用水等水体的自然净化,净化后的水流入河谷;而位于垂直聚落最低处的河谷可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最终形成降雨补充森林等各子系统的水分[7]。生态价值作为乡土景观价值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有利于自身自然环境的保育,对于促进生态格局的构建与生态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5 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价值是乡土景观的衍生价值。对于当下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大部分地方重要的发展产业,而乡土景观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乡土景观资源保存较好的大部分特色小镇及乡村而言,同等条件下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更为成熟,以此而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乡土景观因自身自然和文化的双重要素特征,不仅可带来优美愉悦的自然风光享受,也可产生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体验,是形成休闲文化旅游业的核心资源。此外,对于大部分地方来说,农田和水系统有益于发展生态型农业产业,也是乡土景观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同样可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乡土景观的价值并非只是一种现象独立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人为观念辨识下的利益抽象化形态呈现,通过与其外界要素的交流、互介、调适等法则和过程中体现出来,且任一价值要素的变化势必会引发系统有机整体相近内容的裂变。特定时空环境下的地域环境条件是价值表达的基础,也是乡土景观价值及其保护和可持续的基础,对乡土景观价值及其表达条件的充分挖掘和全面认识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滇西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图1),区位优势突出,生态和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旅游产业发展条件。
图1 沙溪古镇在云南省的旅游区位图
沙溪古镇历史悠久,是滇西茶马古道线路上的重要文化节点,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8]。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沙溪古镇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多元的传统民俗文化,呈现出古朴而充满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玉津桥、寺登街、魁阁(古戏台)、兴教寺、老马店、寨门以及传统风貌民居建筑群和古树、古井等均是沙溪历史发展的见证,蕴含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此外,作为白族聚居地的沙溪古镇,日常有太子会、本主会、火把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沙溪古镇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先后获得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等荣誉[9],可见沙溪古镇对于云南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保存包括景观环境在内古镇的现有物质遗传存的重要意义。
图2 沙溪古镇聚落景观
图3 沙溪自然景观
图4 沙溪古镇植物景观系统
乡土景观作为构成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重要内容,对小镇的旅游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城镇化建设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乡土景观存在严重破碎化和均质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土景观的保护不足以及乡土性的缺失,乡土景观的生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威胁[10]。因此,全面认识乡土景观,构建其价值认知体系,探索其保护与更新方法对乡土景观的保存以及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梳理风景园林学界对乡土景观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将沙溪特色小镇的乡土景观类型界定为自然生态景观和文化(人文)景观。两个类型的景观体系相互关联和作用,共同构成了沙溪古镇的景观系统。
2.2.1 自然生态景观
自然生态景观主要包含大自然中的绿植、水文等景观内容,维持生态系统循环的同时,带给人们美的体验。以黑潓江等水系为代表的水体和植物景观子系统构成了沙溪古镇的自然景观系统(图2-4)。黑潓江以及沿江的景观体系为沙溪古镇塑造了优美而闲适的景观氛围,为游客带来较好的休闲景观体验。
2.2.2 历史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影响下形成的景观类型,显现着时间的印记与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聚落是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民居建筑、宫殿以及宗教建筑、民俗活动场景等构成了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文化性和历史性是人文景观的主要特性。
沙溪的传统风貌建筑群、古镇街巷、古树、古井、古桥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图景等构成了沙溪重要的人文景观内容(图5-7)。魁阁和兴教寺分布在寺登街上,寺登街是沙溪古镇传统商贸交易、聚集以及民俗文化活动中心。魁阁造型装饰精美别致,飞檐叠角,是沙溪著名的历史建筑,也是沙溪古镇的名片(图8)。以寺登街为中心向周边延展分散的街巷空间,风貌古朴、尺度宜人并布有众多台铺(图9)。古镇街巷端头设有寨门,是古时沙溪小镇居住和防御功能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坐落在黑潓江上的玉津桥如今仍在发挥着两岸来往的交通功能,因其历史久远,所用石材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刻上了一道道痕迹,整体风貌较为古朴,是茶马古道的历史物质遗存与昔日商贸记忆的场景再现(图10)。
图5 沙溪寺登街的古树
图6 沙溪古镇街巷空间
图7 沙溪古镇寨门
图8 沙溪古镇魁阁
图9 寺登街上的商铺
图10 黑潓江上的玉津桥
对于自然风光较好、历史文化特色显著的沙溪特色小镇来说,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其乡土景观不断实现着自身综合价值的表达,并逐渐形成特色。沙溪古镇的乡土景观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渐发展、有机进化的,从最初的茶马古驿道站点聚落到现下的旅游特色小镇,其价值随着功能的演进而更新变革。主导价值经历了商业交易到农业耕种,再到旅游发展的变革,而生态价值、对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与运用等价值却是相对稳定的,同时随着沙溪历史的演替逐渐孕育出浓厚的历史及乡土文化价值。如今,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发展逐渐成熟且丰富,在传统人居智慧营造、人地关系互动、历史文化保存与传承、生态环境保育、社区社群共同体塑造、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有体现。
中国的传统人居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大部分人居聚落选址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适应。沙溪古镇聚落与周边山体、水体及田园环境较为协调,刚好顺应古代聚落选址的基本准则。古镇是根据沙溪本土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历经多年并结合世代累积的经验智慧而逐渐建成的,彰显着传统的人居理念和智慧。无论是聚落山水格局还是民居宅院营造,或是各景观要素的时空分布与材料构成,均能够体现沙溪古镇人们顺应自然、巧妙利用自然的智慧。造桥的石材、建房子和寨门的黄土和木材,通过就地取材,力图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古桥的选址,景观的利用以及外紧内松、以防御为目的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均是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的体现。
文化景观成为展现沙溪古镇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的重要媒介,也是古镇文化基因的孕育主体。经过千年的发展,沙溪古镇积淀深厚的茶马交易、农耕及民俗文化底蕴。古镇风貌古朴,环境清幽,民居建筑、寺登街、古树、魁阁、兴教寺、古寨门、古井、玉津桥等物质环境要素均体现着沙溪独特的历史风貌,同时也蕴含着沙溪的文化特色内涵。在聚落营造技艺和沙溪居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活动场景中,沙溪特有的文化随之而实现代代相传。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一些独具特色的农耕习俗是沙溪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些文化构成要素已经成为沙溪乡土景观的一部分。各式各样的文化形式通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景观媒介实现着自身文化基因的表达与延续,同时相互关联、影响。因此,沙溪乡土景观已经成为文化展现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乡土景观作文一种特定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具有遗产的科学属性特征。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作为一座活态的文化博物馆,同时也是活的“教科书”,可成为传统技艺、历史文化、农耕知识的展示平台,体现景观的科学价值,即宣传、教育的意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以及以魁阁、兴教寺、传统民居建筑群,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建筑细部的雕刻以及彩绘等内容,体现出精湛的传统建造技艺与艺术,其技法可为当今的古建营造技艺所借鉴吸收,同时也可以用于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乡土景观遗产富含的知识性、科学性与文化性特征,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将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价值进行阐释、传承,最终实现其在当代的科学价值。
沙溪古镇自然景观在实现地方氛围塑造的同时,也在发挥着气温调节、水体净化、环境绿化等生态保护功能,即生态价值。沙溪古镇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古镇内部分布着众多流水景观体系,古镇一侧的黑潓江常年水量充沛,对地方微气候环境能够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古镇聚落周边分布着众多农田景观,居民生活用水可流入农田及湿地系统实现自净化,也能够为农田、鱼虾及水稻等农作物提供一定的能量供给,实现生态循环。此外,沙溪聚落中,植被系统、水景观系统以及人居系统具有较好的同构关系,“山-水-田-村”要素共同形成整体生态格局,是可持续性较强的生态模式,并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时空的发展变化与影响下,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与当地本土居民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良好关系,环境与社群之间已经产生高度的关联性。沙溪的乡土景观是地方社群共同观念影响下的结果呈现,同时景观也体现出对社群中个体意识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塑造及维系,即体现出乡土景观价值的社会属性。聚落中体现着由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构成的社群,并将社群关系承载于寺庙、宗祠等物质景观环境要素上,形成社会网络关系纽带。同时,景观的生长与营造将社群联系于一起,并构建起一定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结构”,对人们的集体记忆、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沙溪古镇乡土景观对地方社区共同体塑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得沙溪古镇居民拥有一种稳定、持久的社群关系。
乡土景观是促成乡村地区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条件对于旅游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沙溪古镇作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具备独特的乡土景观资源优势,并不断吸引外来游客进入沙溪,体验沙溪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农耕文化,以此而促进沙溪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沙溪的餐饮及民间手工艺品销售、特色农业也实现快速转型与发展,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休闲旅游的兴起促使沙溪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地方产业振兴,最终带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古镇乡土景观在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体系叠加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其经济价值,并具有促进地方产业经济整体发展的意义。
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是沙溪本体的特殊表达,并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对于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乡土景观来说,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格局构建,还是聚落空间环境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或是社群关系塑造以及景观的科学性体现,均可作为推进旅游经济提升及地区生态、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沙溪古镇乡土景观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化价值内涵,成为沙溪古镇的宝贵财富。同时,对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的全面认识与阐释,是探索其保护策略的基础,也是形成乡土景观整体性保护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实现乡土景观的全面保护与发展。
沙溪古镇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以价值保护为导向。通过其价值构成体系来看,古镇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对物质环境要素与非物质环境要素进行保护,从自然生态环境到整体人居聚落形态格局,再到社区营造与文化传承,从而形成整体性的保护策略,实现文化遗产地文化保护和产业经济发展,促进特色小镇在当下的有机更新及其保护与发展。
在 《剑川县沙溪古镇(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2017-2019)[11]的古镇发展定位中,休闲文化旅游业将会持续成为沙溪重要的产业类型,其次是特色农业,两类产业的发展与地方乡土景观均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保护好古镇传统乡土景观风貌,实现自然环境、乡土风貌、历史价值、人文内涵等要素的全面保护对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环境是沙溪古镇的生态基底,古镇依托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地方生活社群生活、文化及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沙溪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生态格局较好的沙溪古镇来说,保护以自然景观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基底将会对其居住和旅游价值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保护沙溪自然景观,首先应建立自然环境整体保护的观念,人地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景观与地方社群的关系塑造。在保护好沙溪古镇现有的“山-水-田-镇”生态格局以及生态圈的基础上,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自然景观保护进行有机融合,处理好自然景观保护与经济职能发展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古镇旅游开发机制的稳定与平衡。此外,在保护好原生景观风貌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发展动力不足的景观类型以及生态循环系统进行“针灸式”修补与更新,使之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在景观氛围塑造上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挖掘与培育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景观内涵,实现沙溪古镇自然景观环境的和谐、稳定,维护好古镇自然景观风貌的同时塑造其地域性特色。
聚落遗产作为构成乡土景观的重要元素,其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较大。在自然、人为、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下,沙溪古镇大部分传统建筑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古镇建筑空间环境的物质性衰败较为严重,较多传统夯土墙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损坏。沙溪古镇传统建筑在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营建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有较强的地缘性特征,因此,保护应从形态类型及材料技术方面对其建筑进行保护更新,并保证其整体和谐的建筑风貌特征。
聚落物质要素的保护应从修复及档案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对有损坏的传统民居建筑物及其构建进行修整,对已经损毁的重要建筑物进行风貌复原与更新,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拆除与整改。同时还应在保护建筑聚落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通过测绘等方法构建电子模型数据库,建立保护档案,实现其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并举。此外,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外观风貌层面,在对物质环境修复的基础上还应对功能使用进行活化与更新,实现其活态保护。结合当今古镇的旅游职能,对利用率较低的建筑进行整改,有机置入展览体验及商业服务功能,对功能与使用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其多维度的职能,对其进行有机更新与再利用,实现当下古建筑功能的激活与转化。
人文空间环境是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的,主要包含街巷、广场、戏台等能够体现居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的文化空间。相对于物质环境来说,沙溪古镇人文空间环境更具复杂性、活态性以及可塑性,因此,古镇人文环境应以更加灵活与动态的方法去实现其保护。结合相关类型遗产的保护经验启示,“活态博物馆”展示与传承,对人文空间环境保护与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在充分认识人文空间环境的基础上挖掘其内涵,并对居民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培育与合理展示,注重本土居民的文化认同与动态参与,通过活态保护让人们更为直观地认识和体验古镇文化景观氛围,实现文化的“在场”保护与活态传承。
本土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及民俗活动是彰显古镇空间环境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乡土景观的保护在对环境特色挖掘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氛围营造。当地文化个体观念及社群网络关系是支撑日常生产及民俗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保护人文环境氛围还需注意做好民众保护观念及意识的引导,构建地方较好的社群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共同体塑造,以此而形成较好的社会关系,促进文化氛围营造。此外,做好人文空间的保护还应通过对沙溪古镇一些即将消失的民俗活动类型进行鼓励、扶持、改造和发展[12],促进其活态传承,同时保护好沙溪本土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图景,形成一种文化叙事和展示的媒介,通过积极的倡导、鼓励,可更好地实现文化活动场景的保护与传承。
乡土景观是地缘造化的体现,也是一种地文(landscrift)呈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对于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来说,乡土景观与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有着较为紧密的影响关系,对乡土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不仅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休闲文化旅游功能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促成特色小镇发展,实现地方产业经济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对于乡土景观,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与之关联的人地关系、社群关系、人居智慧、文化内涵及生态、经济等多视角的价值,并根据其自然生态、民居聚落及非物质文化空间的要素组合特征,寻求乡土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之道。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的乡土景观保护,应在对其价值与文化内涵全面认识、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尊重地域文化传统与乡土特色,回归乡土本源[13],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回归地方社群主体,关注旅游影响下的空间变化及社会主体对空间需求的演变,注重与之关联的地方社群关系及其共同体塑造,兼顾物质环境保存与文化氛围营造,以整体观的视野探索其保护与发展路径,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最终实现乡土景观的活态保护与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