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校合作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校企双方的共同需求,找到双方需求的契合点,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企业合作;企业主导;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以学校为主体,企业扮演服务性角色。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二是自愿为实训条件长期买单的企业少之又少。企校合作的企业主导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效合作的问题。为了企校合作能顺利进行,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需求
企业创办企业大学时需要具备的职能。1、人员培训。满足企业发展,培训新员工,提升老员工,培养和挖掘优秀人才。2、人才储备。大部分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途径还是以学校招聘加后期培训为主,招聘进来的人员,特別是技术人员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企业培训与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因此,建立企业大学可以按照企业的规划培养和储备人才,保持企业人才的流失与流入的平衡。3、技术研发。企业需要依靠独立的研发部门,研发人员一般不会兼职一线授课,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与改进。4、实现盈利。盈利是企业自始至终追求的目标,决策者的任何一个投入都期待得到相应的产出。如何减少企业大学的投入,甚至使企业大学自负盈亏或产生盈利,都是每个企业大学决策者考虑的现实问题。
二、学校的需求
1.专业设置。高校需要引入企业的指导来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对接。
2.课程设置。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但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参考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缺乏理论与实践的合理配置,使“工学结合”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3.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生层面的流通,如带学生下企业参观或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出于商业方面的考虑,企业并不愿意让教师接触企业核心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4.顶岗实习。学生受到校企合作深度的影响,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直接顶岗存在安全隐患。
5.就业指导。高校在毕业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
三、企校合作企业主导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首先要转变高校主导人才培养的办学思维,将主导地位让位于企业,利用行业优势引领专业建设,回归教育服务社会需求的基本宗旨。共同探讨双方需求,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组织架构。学校将专业建设权利下放到企业给带头人,实施带头人负责制,学校监督实施效果,专业带头人与企业决策者共同建立管理团队,设立教学部,设备部,培训部,校企对接部等,这些部门人员由企业和教师共同组成。
2.课程设置。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信息收集分类,形成有效的知识资源,再根据企业对于行业发展需求,制定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计划,经过充分论证后,建设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3.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建设小规模生产场所作为学生实训、实习的基地,简单来说,小规模生产场所就是企业实际生产场所的浓缩版,生产的就是企业当下的产品,由企业负责提供相关人员,对学生的实训、实习进行技术指导,制造出的合格产品由企业负责回收换取原材料。
4.人才培养。设立四个渐进培养模块,一是敬业模块,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范畴。二是精益模块,企业将会派出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实训中来,“现代学徒制”所发挥的作用。三是专注模块。学生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本模块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定,合格后为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学生将会被安排到实训基地中的生产场所,由实训基地人员按照企业标准进行集中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能提升,将会进行毕业考核评定。考核中,企业给出一定数额的生产原料,而生产出的合理产品将会换取更多的生产原料,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产品合格率和完成数量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带薪工作,成绩合格者可以在校内生产场所进行带薪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将继续学习。四是创新模块。突破、革新是行业发展的生命源泉。硬件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研发工作室,在教师或师傅的帮助下完成毕业设计或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研发工作时和传统的企业研发部门不同,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能激发更多的实践思维,它就是将实践思维转化为现实的场所。而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学校寻求企业的资助或合作。
四、企校合作的保障机制问题
企业在政府颁布的政策中无法获得期望的利益,高校也无法从政策中得到扶持,这就无法保障企校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破解,一方面,政府进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根据贡献度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吸引企业加入企校合作。
有效的企校合作机制是发展企业主导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障。企校合作对于高校和企业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是教育的战场,职场是人生的最终战场。如何把所学知识尽可能的无缝对接于职场,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
刘蕾(1980年—),女,天津市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
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年度科研课题——《基于企校合作的企业主导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9B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