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强调不仅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实现教学优化,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是一个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完成教材知识的讲授,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促进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要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良好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实际。例如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设计分阶段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利用图片等教具使其能够了解及掌握各种天气的特点;而对于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利用微课等教学手段,使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讨学习,从而掌握各种天气出现的原因、影响以及变化的自然因素等知识点。
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其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特点,精准地认识学生实际,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水能溶解什么物质》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你知道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事物,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将教材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意识到科学知识具备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磁铁的两极》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事先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效地梳理教材的知识点;随后,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铁的具体应用实例,当学生展示自己找出的磁铁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适时地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快速地掌握教材知识点。同时,在阐明了磁铁的科学原理后,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解释生活中运用磁铁的物品,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学原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按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针对科学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认识水和空气》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就日常生活当中的饮用水、厨房用水、洗漱用水等进行讨论,明白各种不同“水”之间的差异;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了解以及掌握水与空气的组成等知识。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各抒己见,这样有助于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各个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于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實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安排的合理化,促进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例如在《植物的生长》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材基础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以及掌握教学内容;当学生完全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扮演植物、阳光、土壤、空气等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元素,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在课后巩固复习环节中,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作相应的微课、思维导图、练习题等上传到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复习材料,完成高效的复习,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理解阳光、土壤、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从而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方式,还有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便于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优化应当立足于教材实际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还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实用性,促进小学阶段科学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