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上海的“二战”往事

2020-06-01 08:04冷玉斌
阅读(高年级)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车犹太二战

《彩虹嘴》

作者:殷健灵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殷健灵,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纸人》《野芒坡》等,散文《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等,作品曾获首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等。

说到上海,同学们眼前立刻浮现出的是什么?是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是历经沧桑的外滩,还是游人如织的迪士尼乐园?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将时间倒回去80年,来到20世纪40年代,那时候,在一群被迫害的人眼中,上海还是一片乐土,是能让他们的生活继续的地方。这群人就是当时被纳粹实施种族清洗的犹太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不远万里,想尽一切办法来到中国,来到上海,以获得一次活下来的机会。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最近推出了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新作《彩虹嘴》。这个月,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吧。

《彩虹嘴》,一读到这个书名,我就一愣,“彩虹嘴”?这是什么样的美丽嘴巴,挺诗意呀!直到打开书,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虹口”,是不明所以的犹太难民从字面上对这个地方的称呼,而留在书里的“二战”往事,大部分就发生在这里。

作家殷健灵聚焦历史事件,以“如瑶”外孙作为讲述者,借藏着故事的“牛皮箱”,转述外婆所讲的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童年经历。犹太小女孩薇拉是故事的中心人物,透过她的眼睛,展现了她们一家人从柏林来到上海,在那里度过的七年艰辛又温暖的时光,更记录了属于薇拉与伙伴们的一段宝贵成长经历。

书中,从故事结构与情节设置,可以看出《彩虹嘴》延续了殷健灵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对女孩心灵的探求,她始终是那样敏感、细腻。“成长”,是她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本书中的薇拉、姐姐索尼娅、男孩西蒙,还有她的两位中国朋友菱果和如瑶,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时代,经历各自人生的挣扎与疼痛,在这个名叫“彩虹嘴”的地方追寻着生命里注定的“彩虹”。故事里,国破家亡的屈辱与苦难、家庭生活的破碎与恢复、少年们的天真与勇敢、伙伴间的关心与扶助,展现着成长,感动着我们。再次离别前,薇拉的爸爸说,“我们带走的东西看不见,但是很沉”,随着阅读,我们分明可以看见爸爸说的这些“看不见”但是“很沉”的东西,这当中,就包括了这些孩子的长大与成熟,哪怕最终不知所踪的西蒙,大概也是用决绝表达了对生命的另一种感悟。

而这个故事吸引我的,还有它的历史味道。当年的一群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住在哪里?拿什么来生活?大人的生计、小孩的学习、与中国人的交往,等等,新闻纸上的一行字,放在现实之中,都是有关“活着”的重大问题。我真佩服作者,用细节建构起一段犹太难民生活史:迷宫一般的“河滨大楼”,薇拉与菱果的友情,她们的游戏,妈妈制作麂皮花、学习煤炉生火,到黑市买米,米里的小象鼻虫,爸爸在这件事上倒真入乡随俗了,“那些小虫子富有蛋白质,有营养”,读来不禁令人莞尔,再怎么艰辛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都是圆满的、值得的。

这,正是《彩虹嘴》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吧,国破山河碎,一家人,却仍然要一起用力,向着明亮那方,努力生活!

(冷玉斌)

这个故事不仅在表现战争和纳粹的可怕,更想写出童年的倔强和明亮,也想写人在战争过程当中的乐观、勇气和智慧,以及跨越时代和国别的永恒的人道主义。

——殷健灵

《远方来的男孩》〔以色列〕塔玛·伯格曼/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阿弗拉米克,一个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的男孩,战后跟随舅舅来到农庄生活。战争造成的心灵阴影让他难以融入“儿童之家”的集体生活。表兄拉米憎恨他抢走了爸爸的关爱和照顾;女孩莉娜想要表达友善,却无法理解他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当他开始适应集体生活时,战火再起,阿弗拉米克该怎样走出困境,重获幸福?

《电车上的陌生人》 〔加拿大〕莎朗·E.麦凯伊/著

新蕾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犹太人的碧翠丝和妈妈准备逃离危险的阿姆斯特丹。不巧的是,纳粹士兵突然上了电车,把妈妈押走了,而碧翠丝也在劫难逃。危急时分,售票员拉尔斯声称碧翠丝是自己的侄女,他和哥哥——电车司机汉斯一起,将碧翠丝带回了家。碧翠丝原本面临着东躲西藏甚至被抓捕迫害的危险,而现在,她的人生在陌生人的幫助下,悄然发生了改变……

猜你喜欢
电车犹太二战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上海
由电车引出的故事
“二战”历史漫画
电车奶奶
天才并非与生俱来
五年级阅读训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