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住中国文学经典 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2020-06-01 08:02陈振林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文学名著阅读课

陈振林

当今社会,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一个人而言,其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改变他的生活;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受发达科技的影响,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社会上物质化、娱乐化、功利化现象严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阅读已经产生形式变异甚至性质发生改变,对中国文学经典著作阅读只是浅尝辄止或者敬而远之。就学生阅读现状而言,阅读数量减少,阅读内容转移,阅读收效递减,慢慢走入阅读的困境。

我们要找寻学生阅读困境的突破口:咬住中国文学经典,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一、从阅读内容突破:咬住中国文学经典

学生阅读的变化,形式上由纸质阅读已慢慢转为网络阅读,内容上已经显现出“去经典化”倾向。我们主张纸质阅读,但我们排斥不了其他形式的阅读;我们倡导经典阅读,但我们阻挡不了其他阅读内容甚至低俗读物的诱导。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从阅读内容上来突破这种困境,紧紧地咬住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学经典的空间,慢慢进入理性阅读的世界。

这是解决突破阅读困境中的“方法”问题。

要有课堂。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所学校,要开设有阅读课程,每周的课程表上要有阅读课。有少数学校,“阅读”活动来了,课表上就有了“阅读课”。活动一走,阅读课也随之消失。有了课堂,就是有了阅读时间,这是保障阅读的第一步。虽然,这个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但是对学生的阅读而言已经算是进入“法定”的轨道了。

要列书目。不管是哪一个学段,小学、初中或高中,开设的阅读课要列出书目。哪一学期读哪部或哪几部中国文学经典著作,要有个全盘的计划。这个书目,只是列出我国古今文学经典著作篇名,不要列出太多(如果有其他阅读要求,则再做安排)。建议先以小说为主,然后带动其他经典著作的阅读。列出的中国经典文学书目,要与经典著作的特点对应,要与学段学生的兴趣匹配。比如《诗经》是适合诵读的,不是简单的默读。比如《红楼梦》是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也不大适合初中生阅读的,那么建议安排在高中学段进行阅读。

要一起读。有少数教师对某些经典文学名著,自己没有研读或根本没有读,却走进了阅读的课堂。教师不能有效指导,阅读课也就收效甚微了。事实上,教师如果阅读先行,然后再来指导,学生兴趣更浓厚,效果也会更好。如果可能,让家长参与进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既拉近了亲情,也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要会指导。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并不是“丢一本书”让学生自己读就行,而是要让教师的指导作用显现出来。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如精读与略读,化整为零的分散阅读和一口气读完的集中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等等。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有探讨,学生阅读之后要有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播放适当的视频补充(如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和央视的《读书》《子午书简》等节目),可以开展文学名著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名著阅读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等)。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选择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给他们以自由选择和自我表达的空间。

二、以价值取向定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这个民族的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建设更离不开阅读。学生阅读的价值取向定位,也要以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根基。

这是解决突破阅读困境中的“方向”问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着眼社会现实,解剖人性真实,成为中国文学宝库里最鲜活灵动的珍珠。中国经典名著,是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片沃土。一辈又一辈的优秀人物,都特别重视从文学名著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华。这其实正是对中学生阅读价值取向的一个定位,给他们阅读指明了方向。

以阅读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方式来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自我体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名著,我们首先主张学生采用自我体悟的方式参与。经典文学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是经过时间与历史的磨炼所遗留下来的珍品。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美的人格,为自己的精神高度奠基。这个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过程,就是学生塑造道德心灵的过程,更是他们吸收中华经典文化精髓的过程。健康成长的他们,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核心内涵,可以知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可以懂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可以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共同探究。阅读中国经典文学名著,我们还要采用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者与学生等多种渠道进行共同探究,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会碰撞出中华经典文化的智慧火花。我们阅读《边城》,可以进行关于美好人性的探索;我们阅读《城南旧事》,可以一起感受旧事中的浓郁乡愁;我们阅读《骆驼祥子》,可以一起了解老北京的市民生活;我们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一起感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的深邃哲理;我们阅读“鲁迅”,可以一起描画出国民灵魂的样子。

静心重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是百读不厌的。每一次阅读经典,都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我们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坚持“第一遍熟悉,第二遍读懂,第三遍探究”的读书要领。只有真正读懂消化,才能得其精髓,才能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将中华经典文化完美传承。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每一次经典重读都是“灵魂的壮游”。

中华经典文化之所以不断延续,我们的经典文学著作起着巨大的承载作用。咬住中国经典文学著作进行阅读,能够传承我们的中华经典文化,重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正好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陳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特级教师,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文学名著阅读课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