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貌描写的作用

2020-06-01 07:57周来香
教育界·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现实生活

周来香

【摘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外貌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文试着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外貌描写的作用:第一,细析外貌,解读人物的性格灵魂;第二,细品外貌,感悟作者的感情态度;第三,想象外貌,透视社会的现实生活。抓住外貌描写的三个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解读能力、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主题的透视能力。

【关键词】外貌描写;性格特征;感情态度;现实生活

纵观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感知到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叙述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大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来揭示社会生活的。而其中影响巨大,流传深远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成功地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外貌描写则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全面、深刻地理解外貌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表现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细析外貌,解读人物的性格灵魂;细品外貌,感悟作者的感情态度;想象外貌,透视社会的现实生活。下面以阿累的《一面》为例,谈谈外貌描写的作用。

一、细析外貌,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往往通过对人物的体貌特征,主要包括人物的衣着、容貌、体型、姿态等进行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解读外貌描写中的某个细节来品读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形象。

例如,笔者在执教《一面》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琢磨一下这些外貌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外貌描写的句子,并且对找出的句子进行解读。

生1:“头发约莫一寸长。”这个一寸长的头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不修边幅,不注重自己的外表,也可能是工作的繁忙没有时间去理发。

生2:“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抖擞这个词是用了拟人的修辞,头发都很有精神,可以看出先生人有精神……

生3:我要补充,那个竖着,说明他的头发硬啊,我奶奶说过,这个头发硬的人,性格应该是比较刚烈硬朗的。

生4:“瘦瘦的”。我感觉他身体不太好,也有可能是家里贫穷,营养不良。

……

學生们的解读,令人眼睛一亮,通过自己的阅读基本上能够读出鲁迅先生的性格。

经过刚才的这个环节,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通过外貌描写解读人物的性格。但是笔者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中重要的三次描写进行了比较阅读,据此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生1:有的是从他的服饰装扮,身材体型来写的。

生2:是从他的嗜好来写的。

生3:也有从他的胡须和头发来写的。

生4:是从行为习惯来写的。

学生的解读很全面,笔者接着又问:这些外貌描写中,不同之中是否有相同点?

生5:有,都在说他瘦。

笔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仅仅表现他的“瘦”,可能还有点不足,有同学补充吗?

生6:是瘦,但是却很有精神。这些外貌描写从不同角度表现鲁迅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休息而劳累过度地瘦,但是他却有精神、刚毅,具有顽强的毅力。

纵观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解读,笔者归纳了几点人物描写解读的角度:衣着打扮的描写,能表现人物的经济状况、对外表的重视程度以及生活态度;外形特征的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体状况及职业特征;某个部位的特写,能表现人物的职业特征或兴趣爱好或者性格特征……

在结束这个环节后,笔者还引用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一句外貌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让学生解读人物的性格。在学生解读之后,笔者加以解读:“三角”“吊梢”在相法上的解释是“三角”“吊梢”是狡猾、狠毒、乖张邪淫之相。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出她艳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蛮和狡猾。读者通过解读这段文字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把人物性格渗透在肖像描写之中,传神地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后文王熙凤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善于逢场作戏一脉相承。这就加深了学生对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张力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二、细品外貌,感悟作者的感情态度

外貌描写,往往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的。要引领学生在外貌描写的字里行间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进行品悟,读出文章作者对该人物的情感态度。

承接上面的环节,笔者在执教《一面》的过程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外貌描写往往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你能读出来吗?

生1:我从 “瘦得叫人担心”,读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担心。

生2:我从“看到他手的瘦,使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读出了他对先生身体的一种担忧,关心还有心疼。

生3:我是从“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读出了作者对先生的崇敬和敬佩,他把鲁迅先生当父亲了,还有感激。

笔者:大家再仔细地读读,在文章的三次外貌描写中,作者的感情是否一样呢?

生4:我觉得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一次外貌描写,因为作者是在远处看的,天很阴暗,光线又很暗淡,他看到的只是模糊的轮廓。所以这个时候他所表达的感情应该是很普通的一种偶遇的感觉。而第三次,因为作者已经感觉到这个人就是鲁迅了,对于自己崇拜的偶像,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我想肯定除了震惊、崇敬、感激,还有无所适从的吧。所以这次他才会仔细地再看先生,再去描写他的面色、头发、长衫和烟嘴。

生5:我觉得第二次外貌描写,和刚才小杰讲的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作者和鲁迅先生的距离比第一次应该近了很多的,先生从里面走了出来,外面的光线想必比里面要明亮些吧,也看得更清楚了些,所以作者这时候的描写比第一次要具体,细致些,先写先生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的,瘦得是叫人担心,但精神很好;接着再头发,最后写胡须似隶体一字,这一次的描写应该说是形神兼备的,表象是外貌描写,实际上已经在刻画人物的精神,而作者对的情感已经发生了迁移,应该说有好感了吧。

生6:我觉得作者在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中,都饱含了作者的感情,但是随着距离的接近,情节的推进,作者的感情是越来越强烈和饱满。

面对学生的回答,笔者感慨万端,没有想到他们会想到这么多,会说这么准,对人物的把握这么独到和深刻。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但对外貌描写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外貌描写作用的理解。外貌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的性格,还可以读出作者对该人物的情感态度,而仔细阅读则又会发现作者的感情可能还是逐渐加深的。这样就达到了文本解读的另一个境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

笔者对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做了几点归纳:敬佩感激、欣赏喜爱、歌颂赞美、崇敬爱戴、惊艳羡慕、关怀同情、鄙视厌恶、鞭挞抨击等。

三、想象外貌,透视社会的现实生活

前面的两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外貌描写中读出了人物的性格,感悟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但这些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从外貌描写中透视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生1:从“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这句话,我看出先生的瘦是因为长期繁重的工作,他没有时间休息身体劳累到了极点,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很瘦吧。

生2: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可见,鲁迅先生真的是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是累成这样的。

生3:我读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他这么瘦因为他想得比较多,弃医从文,为国家和人民想得多了,就瘦了。

笔者:确实,鲁迅先生是被工作累倒拖垮的,直到逝世前的三天,他还为曹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他在和时间赛跑,是用生命在写作。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思考先生为什么会如此拼命地工作呢?

生3: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生4:我想他可能知道自己大去之期不远了,想要多留點文字在世间。

生5:我想还有其他的原因,课文里提到的那些国民党特务,他们对文人的追杀,也包括先生吧,这样的环境中,先生用自己的笔和敌人在斗争。

笔者: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是的,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国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先生在这样暗无天日的环境中,他内心焦虑痛苦,一心想唤醒麻木沉睡的中国民众,他用自己手上的笔,向敌人发起了挑战,向人民发起了号召,他一心要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国人,所以在艰难的道路上他付出了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

由外貌描写去驱遣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想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作者做了以下归纳:想象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黑暗、和平、宁静、美好等),想象人物当时的生活状况(贫困、富裕、平静、凶险等),再想象人物的精神状态(紧张、亢奋、投入、专注等),这些想象有助于打开我们的思路,去体会作者写文章时的境况和意境,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字背后的世界。

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描写所投射的社会现实,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作用的理解,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外貌描写的作用可能还不止这些,抓住外貌描写解读的三个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解读能力,加深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主题的透视能力。正如俄国作家果戈里所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金钥匙。”在阅读外貌描写时一定不能丢了这些钥匙。

【参考文献】

[1]唐飞.语文课要真教语文[J].语文建设,2013(1):17-19.

[2]潘德荣.文本理解、自我理解与自我塑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4(7):50-65.

[3]费多益.他心感知如何可能?[J].哲学研究,2015(1):119-126.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现实生活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漫画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