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明 马俊杰
中华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养生古籍浩如烟海。养生文化不断吸收儒、释、道、医的思想精华与养生经验,不仅使其理论体系独具丰富哲学与中医底蕴,更将系统理论与实践方法融为一体。笔者将借此机会,梳理养生典籍,陆续介绍其要点。
《周易》即《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在我国文化经典古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尊为“五经”之首。药王孙思邈曾曰:“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明代张景岳亦曰:“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医门棒喝》则记载有:“是以《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由此可见,《周易》乃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圭臬之作。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张其成教授认为:《周易》是中国养生四大派的源头。《周易》在养生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中医养生学基本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周易》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来表达宇宙自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处之道。《周易》认为:延年益寿之原则在于遵循自然,顺乎自然,阴阳调和以及居安思危。养生思想的核心,是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中,重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充分认识自然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养生内容涉及到饮食养生、补益养生、时间养生(四季养生与十二时辰养生)和预防养生四大方面。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对立是《周易》的核心,损益之道也贯穿于《周易》。它对于养生与治未病的启示是:自然界中,阴阳盛衰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养生就是要顺乎自然,尊重自然,把握住阴阳此消彼长的规律,追求阴阳平衡。同时,要见微知著,具备居安思危的养生智慧,以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周易》中的“颐卦”寓意深刻。“颐”有颐养、养生之意。颐卦的核心观点为“养生当养正”,强调颐养要守正道,因守住正而吉祥。这主要讲述了人处于天地之间,正确的养生之道是站在全社会和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只顾自我,追求一人的自我满足;应该做到自养、养人、养物相统一。自養、养人、养物三者相互促进、互相关联。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天人合一”整体观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卦中所言的自养,就是养体与养心的统一。《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自养主要表现为谨慎言语和节制饮食;养心为自养之本。养心,要求我们提升思维境界与道德修养,做到“惩忿窒欲”,克制自己的愤怒,调气安神,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