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平
农村小学课程是否“缺失”,关系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历史重任。因此,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是每一位农村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村小学课程“缺失”的现状
1.教师数量少、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对于农村教学点来说,教师和学生的配比是1∶21.5,由于学生人数少,很多教学点甚至无法一个班配一个老师,所以他们面临着两个艰难的选择:要么不开齐开足课程,要么教师要教多门课程。从而导致教师的任教课程门数多,教学负担重。在农村小学教师平均要教2门课程以上,教学任务相当繁重。
2.课程存在“名存实无”的现象。乡镇教学点课程是按省课程标准来实施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教师不能胜任有些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的教学,导致农村教学点的孩子虽然非常喜欢这些课程,但出现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导致有些课程是“名存实无”,这也是农村教学点课程“缺失”的普遍现状。
二、农村小学课程“缺失”的形成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农村甚至在一些城市学校的办学者、教师和家长眼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程不是那么重要,有时间就学,没时间不学也无所谓。加上每年县、镇统考、抽考排名只排语、数、英成绩,受功利因素影响,导致有些农村山区教学点越来越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单一,而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本来就少,而且很多都转行教语文、数学、英语。
3.教学条件的限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人数不足50人以下教学点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校舍虽然都比较漂亮,但学校内部的设备配置还较欠缺,在许多教学点还缺少音乐室、美术室等,在这样办学条件,势必影响这些课程的开设。
三、思考与对策
农村小学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课程开设目标,就必须突破既有的思想、制度和资源条件格局,出台相应的对策。
1.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课程全面开设。首先是师资的配置。中心小学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多招聘专业化优秀的教师,除了对这些教师的资源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外,还要通过这些教师对教学点的教师起到带动辐射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专业化优秀的教师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为解决教学点的课程“缺失”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课程资源的配置,这需要对课程资源和课程情况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的作用,需要教学点的教师少,但要保证重点课程的开设,对其他课程要进行整合处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课程的整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有些班级人数少,可以进行复式班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对课程进行整合、修改、融合,以适应学生年龄和智力发展的需要。如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可以分高、中、低学段来进行,让每个学段的学生都能学到所需的知识。
2.开展走教,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走教就是以乡镇中心小学为核心,统一管理,改变传统观念,实现资源共享。在学校的设置上,可以完小带动教学点,也可以分片走教,在几个教学点中开展流动教学,一个教师负责五至七间教学点的其中一个科目的教学,以满足边远山区孩子就近入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3.教师培训,引领山区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议放寬教师的编制,同时把师生比和班级数结合起来给学校配备教师,让教学点的教师从数量上增多,还要从教师的专业进行教师转岗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对口率。一方面,乡镇中心小学统筹专业化的教师加大对教学点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从专业知识的传授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让兼职教师通过培训上好教学点“缺失”的课程,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为教学点的师学生上好展示课,为学生传输优质教学,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课程互动,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网络直播学到更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解决过程中,只有结合本地的实际,融合本身的条件,在中心小学的引领下,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才能解决好教学点课程“缺失”的问题。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