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段作文教学策略

2020-06-01 18:39张缨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本剧评语写作能力

张缨

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发展,在培养、巩固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法,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在评改中建立自信,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阅读之“悟”

悟,觉也。——《说文》

读是基础,写是升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语文课文大多是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最佳范文。这些作品中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直抒胸臆,或者朴实清新,或者富于哲理,或者气势恢宏。学生只要领略到其中妙处,理解了课文的情感美、语言美、构思美,便能在一种愉悦的情绪当中,参悟到作文的方法,从而激发创作的欲望。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笔下生辉。故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就文取材,选择典型句式、情感共鸣、遐想联翩等其中的某一个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篇幅相对短小的写作训练。适时安排小练笔,是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如《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作者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诗一般的韵律、语言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将语言运用与小练笔紧紧相连,练笔片段比平时精彩不少。

二、创作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教育家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部分学生之所以写作能力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或有了生活却不懂得感受生活,如一潭死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何让学生胸有积蓄不吐不快?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习作的兴趣真正地引向对生活的关注,逐步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发现、鉴别并用手中的笔去反映生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课本剧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选取合适的课文,布置学生进行改编,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点,或是补充旁白,或是丰富人物语言,或是改写故事结局,不断修改完善,实现课堂内外的一体化教学,写作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还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强、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排练、配乐、制作道具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幅画面,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体会交际快乐,激发写作热情。

三、评改之“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教师的习作批改主要体现为评语,评语的点点滴滴,渗透着教师的心血与智慧。对话式评语,帮助学生提高自悟自改的能力;商榷式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追问式评语,探究文章的真实性;肯定式评语,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情感式评语,熨帖心灵春风化雨。教师需将每一次作文批改当成一次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在写作上亦是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使学生倍感温暖与自信,所以,只有摒弃千人一面的空话套话,以人性化期许的角度给予评价,才能让评语走进学生心里,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小学高年段,除了教师评改外,还应鼓励、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学生的互批,先要进行培训,印发批改范文,要求推敲眉批、总批,教给修改符号。互批完毕,交还作者本人,写出评改后记,最后交由老师总评。多次练习后,学生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养了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习作讲评时,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整篇文章的成功,也要注意到局部的闪光点。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设立“创意獎”“潜力奖”“个性表达奖”等,充分肯定可取之处,给学生以成就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法,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在评改中建立自信,长此以往,学生终将成为想写、敢写、会写之人。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评语写作能力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