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020-06-01 18:39林冬玲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半径解决问题

林冬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爱学”、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发挥教师角色的作用下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为学生搭建探索的空间,营造主动“学”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二、增加学生实操机会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践水平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学教学中,伴随着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强化实践引起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用语言对实践结果进行认真总结。教师要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学生通过语言的内化与输出,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抽象概括出规律、公式、法则等,从而摆脱对直观现象的依赖,使具体动作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转变。

例如,在教学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时,我设计了“看谁在20秒内画的半径多”的比赛活动。20秒后我提问,“你画了几条?”“5条。”“8条。”“有没有更多的?”我问。“14条。”一学生回答。为此,我问这个画得最多的学生:“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你能画几条半径?”

简单的操作与对话,“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了。但我并没因此而停止,而是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及对话,让学生说说由操作得到的启发和对话中的思维变化,最后归纳出“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的理论。为此,课堂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经历了操作感知——建立表象——理性認识的过程,把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三、引导学生迁移类推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类推迁移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掘,而且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在实践运用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学会迁移和类推、观察与比较、整理与归纳,借助实验、图示等直观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如,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其推导方法都是借助剪拼把图形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除以上策略外,还需解决什么问题呢?(化曲为直、化圆为方)这时才让学生动手实验:把圆切分为16个相同的小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用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时,这种题型有两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讨论出两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检验,期间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都通过小组讨论中解决了。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归纳两种解题方法的异同,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只要学生把小组讨论和老师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运用转化的思想,就可以有效地培养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半径解决问题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