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智慧门诊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为例

2020-06-01 07:18陈玉慧田梦佳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门诊智慧医疗

陈玉慧,田梦佳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0 引言

近些年来医疗需求的攀升引发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医疗服务机构结合大数据技术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智慧门诊、智慧医疗随着预诊、就诊、诊后等过程中浮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而相继产生。医院门诊作为患者就医的第一站点,更需要借助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引导[1]。我国早已有医院进行对智慧医院创新建设和门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2017年安徽省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合肥市按下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的建设按钮,合肥市智慧门诊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了现实意义。

1 2015—2019年健康医疗大数据下的智慧门诊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结果

为精准把握领域内近5年的研究热点和现状,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里选取“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智慧门诊”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起始时间设置为2015—2019年,共导出127条有效结果,将结果导入至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从2015—2019年被检索文献数量总体趋势图(见图1)可以发现,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战略的不断变化,学者们开始着手密切关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动态,尤其是2019年的发文量激增。

对这129篇文献的关键词再进行聚类分析,以把握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以1年为间隔,网络节点为关键词,将数据输入CiteSpace软件中,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图谱。图谱中可以看到,近5年的研究重点广泛,其中健康医疗大数据(97次)、智慧门诊(13次)、医学情报(10次)、人才培养(10次)、大数据(9次)。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理推断如何提升门诊信息化、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将持续下去。储爱琴等[2]通过落实一系列包括实名就诊、智慧查询、智能预约、智慧导诊和智慧药房发药等路径加大技术和经费保障,实行就医流程全过程智慧化。车始虹等[3]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杭州智慧医疗首家试点单位,以病患为服务中心,采用信息化等多种手段,创建了以多途径分时段全预约、基于电子社保卡的诊间支付为核心的全新门诊流程,提升了门诊信息化水平。

图1 2015—2019年被检索文献数量总体趋势

图2 2015—2019年主要研究热点图谱

综上所属,2015—2019年学者们对于智慧门诊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研究总体上是广泛的,具体可以涉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人才培养、流程优化等方面。既有针对某医院采取的试点研究,也有基于建立模型的理论探索。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信息服务水平,通过门诊这个窗口打造智慧医院和完善智慧医疗体系。但从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大多是研究如何引入高效信息系统和技术、如何提升信息化和无纸化水平等问题。而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对于智慧门诊运行模式的整体研究是不够充分的。

2 智慧门诊的发展现状——以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为例

合肥高新心血管医院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安徽省首家建立的智慧门诊。除去传统门诊就诊流程,“智慧医疗”是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最具特色的创新项目,该项目包罗了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还囊括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心电图自动分析及诊断系统,做到了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多角度、全方面医疗服务。门诊的“智慧”可以体现在诊疗、监控、会诊三个方面。

2.1“智慧”诊疗

在患者前来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就诊之前,通过微信网上预约或者现场自助机即可实现挂号预约,降低了传统门诊大排长龙的就诊压力。但目前患者青睐的就诊方式依然是传统门诊。当然智慧门诊会考虑到老年人或其他人群的需求,现场有专业的导医对就诊的流程进行引导。

患者挂号完毕后,进入诊疗阶段。在医院的门诊部内,设有方便门诊、心电图室、慢病管理、网络医院4个模块。方便门诊的建立使一些基本的流程能够在此解决,无须患者耗费更多的成本。心电图室可以进行心电的测量及就诊;慢病管理的科室里会有专家坐诊,对于实时上传到后台的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网络医院会有专家坐诊,通过互联网使得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医生面对面诊疗的机会。从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每天的8点至12点出诊,视频看诊并开处方,通过平台连接到药店,药店打印出来后,患者可以线下取药。前来就诊的所有患者的信息都将会储存到患者各自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在智慧药房方面,针对高血压患者会有线上用药提醒,但线下药物的配送尚未大面积建立推广,但针对特殊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申请医保补贴的,尤其中老年人患者,患者可选择一家定点医院,针对其送药。

患者就诊结束后,医院给患者搭建好了诊后交流平台,目前采用的是建立线上群聊和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建立微信群,群里有专家医生解答患者的问题;同时会进行电话回访,尤其针对老年人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人群。

2.2“智慧”监控

合肥高心医院智慧门诊的“智慧”更体现在其监控方式上,通过特定的监测设备就可以实现远程血压监控、远程慢病监控、远程心电监控等跨空间医疗服务。作为全省第一家、全国第四家运用智慧AR技术的医院,全国现在有5 000万份将近6 000万份数据,每天有1 000份左右的数据上传到特定的云平台,即便没有明显发病,心电预警也可以提前捕捉到,尤其对于晚上高发的心血管病,监控意义重大。医生做不到24小时网上看诊,一款只有巴掌大的心电检测仪就可以替代医生起到检验监控预警的作用。除心电数据检测之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可足不出户在家中实现。现实中,有些患者其实并无高血压的病症,但在医院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因素,如紧张不安会造成检测值升高,结果与现实就会相差甚远,而该种24小时动态监测就可以避免对那些见到“白大褂”就高度紧张的患者造成病情判断失误,也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后台的监控数据不但能够分析患者的病情,实时采集的各类数据还会上传至医院的慢性病管理系统,为患者形成独立的健康档案。医院设有专门的医生长期观测病患的血压数据变化发展,如若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主任医师将给予病患针对性的回诊。针对患者突发情况、患者的身体异常情况也可由人工智能技术给出初步判断。针对特殊慢病,例如糖尿病与冠心病的针对性管理,合肥高心医院将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心电预警团队。当后台的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时,医生会以最快速度确认紧急预警的真实性,如果确认真实,医生会立即联系患者或当地社区医院,对患者进行紧急诊疗。

2.3“智慧”会诊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已经在安徽省建立了“安徽心血管病专科医联体”,协助近90家医疗机构设置远程门诊平台。远程医疗可以做到基层医疗机构与全国知名专家的高效连接,对基层患者的病理数据、影像检查、诊断结果等资料进行网络传输,通过提供网上视频的会诊、转诊和术后管理等医疗服务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大规模医联体的建立可以有效帮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助力分级诊疗落地实施、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发展。

3 智慧门诊运行存在的问题

智慧门诊利用信息化技术,以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为风向标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医院里医疗设备的充分利用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但是根据获取到的调查数据,智慧门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系统内容不完善

目前合肥各大医院都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无纸化水平发展,但在实地调研中可发现,智慧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其建设还处在初期,部分功能还没有深度开发,存在功能过少、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预约挂号,其他内容基本上是一些医院的简介,而院内导航、就诊提示、在线缴费、医患沟通平台、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尚未开发或不完善,而这些功能才是真正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患者就医困难、有利于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医院就诊患者中,老龄患者占比大,对信息化手段的接受适应能力较弱,因而在智慧门诊的具体操作方面有困难。

3.2 诊间结算普及率较低

患者就诊进行各项检查时需重新到门诊排队付费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排队结账等时间消耗,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效率,全国已有多家医院实行诊间结算,将多次付费的重叠环节合并归一到医生工作站,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付费,但现阶段其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传统重复付费排队方式难以抗衡,且改革需要在人力和物力结构上做出相关复杂调整,替代程度不高。

3.3 电子档案信息不完善

助力智慧门诊建设的众多因素中,建立完善细致的患者电子档案是基础性操作,电子档案信息的缺失和系统存在的硬性漏洞是阻碍智慧门诊进一步建设的显性问题。少部分持有职工医保和公费医疗的人员冒名顶替开药也是电子档案信息不完善所凸显的漏洞之一,将会导致社会诚信极大缺失;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若较为薄弱则易受网络病毒侵袭,患者信息和病历信息安全隐患突出,医院需进行改革,投入大量资金和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系统的维护。

3.4 智慧门诊推广存在年龄层阻碍

智慧门诊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为传统的人工门诊方式大换血,减少了患者就诊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使医院整体的服务效率有显著提高,年轻患者接受程度良好,使用率较高,但现实问题是中老年群体的患病率较高,就诊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时代特征,其对于互联网等新兴事物接受度不佳,智慧门诊系统在这一群体中的使用率远不及预期,鼓励中老年人接受该模式,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引导服务等相关措施亟须落实。

4 促进智慧门诊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为达到加强服务水平信息化可及性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系统内容

首先,国家的理论、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完善系统功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在机构准入、网上诊疗及档案信息化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智慧门诊在制度化、规范化上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智慧门诊对于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国家可提供政策优惠,在智能化设备采购、建设用地审批、金融借贷等方面提供实际帮扶,鼓励智慧门诊大面积普及。其次,加强智慧门诊主体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4]。在传统的门诊服务基础上,医院掌上“智慧医疗”一体化平台应成为建设重点,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网上充值、预约导诊、报告查询和医患互动等项目,而不只是单纯地依靠微信进行日常预约和诊后沟通。线上线下服务项目互相补充,做到医患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患者咨询病情搭建高效的医患互动平台。

4.2 提高诊间结算普及率

在持续开发建设智慧门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也要致力于提高患者就医各个流程之间转换的效率和灵活度,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智慧门诊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理念和设备上,更体现在整个服务流程的细节上。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结算,突破结算的时空限制,提高患者看病缴费的效率和诊间结算的普及率,可以节省患者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给予其通畅轻松的就医体验,同时也能够降低挂号缴费窗口大排长龙堵塞现象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效率。诊间结算普及不仅要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使患者接受这种高效率的新兴结算手段,也要对医生和护士做好先进理念灌输和培训工作,改变其接诊习惯,更好地服务患者和医院。

4.3 提升技术的安全性

首先,在保证当前的智慧技术下,要做到患者信息能够有效、安全地被存储,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能正常运行,信息技术专业力量的持续发展将不断增强医疗信息安全的可靠性,这对患者电子病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患者需要增强自我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大数据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安全与隐私问题。因而患者必须要应对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加强自我安全和隐私意识。同时国家和法律部门需要制定健全、规范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与政策。

4.4 提高智慧门诊的普及率

由于当前老年人这一群体对于智慧医疗接受程度低,可以借鉴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在社区内进行义诊的方式提高知名度。此外,为提升老年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可增设服务老年患者的专门软件,在增大字体、简化流程等细节方面为老年患者提供便利,并由主治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在软件医生端直接为患者安排好后续检查服务等。同时还可以开拓其他多种方式,例如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由年轻子女带动家里长辈逐渐接受智慧诊疗。医院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与患者家属子女等沟通合作,在他们的协助下进行病情复诊等,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5 结语

智慧门诊的建设一方面使传统门诊的就诊程序更加简洁,提升了医院门诊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大大提升,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探索智慧门诊的发展现状,不仅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医院主体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积淀[5]。虽然目前智慧门诊的实际运行效果是有局限的,但不能否认健康医疗大数据和智慧医疗方式的可行性。如何最大化地整合利用医疗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患者就诊满意度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各方的协作参与。

猜你喜欢
门诊智慧医疗
门诊支付之变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有智慧的羊
什么是医疗告知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