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每一座建筑的诞生都有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建筑师在接受一个全新的项目时,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例如项目的地理位置、城市环境、历史文化、功能需求等,然后经过理性的分析,感性的艺术加工,创造出适合的建筑方案。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建筑创作,是各种思想和信息的碰撞和升华的过程,也是项目复杂建造过程中最精彩、最令人兴奋的一个阶段。
杭锦旗电力局大楼的诞生就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尤其是项目前期的沟通、构思、决策阶段成为项目最后顺利竣工,获得业主高度认可的重要基础。
本案的项目所在地杭锦旗是鄂尔多斯市辖区内的一个县城,和中国大多数县级城市相似,小城里只有两、三条繁华热闹的主街,杭锦旗电力局项目用地位于县城内主要大街-杭锦大街的起点,和东外环路交叉口的西北角,用地呈长方形,东西长104.6m,南北长154m,净用地面积16681m2,规划办公楼的建筑面积约2×104m2,容积率为1.2。周边环境较为空旷,用地旁相邻建筑也都是企业办公楼、宾馆等。
分析场地和城市的关系可以发现,用地处于进出杭锦旗县城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入城后第一眼就看到这栋建筑,车辆多数来自用地南侧的杭锦旗大街,因此沿南侧杭锦旗大街的建筑形象至关重要,所以在方案决策时就把展现电力企业形象的主办公楼沿南侧城市主干道布置。此外,电力企业的办公楼除了内部办公,还通常需要有对外的营业厅,为了减小社会人员对内部办公人员的干扰,营业厅出入口面向于用地另一方向面向城市次干道。
除办公功能外,业主的需求也很丰富,会议、展览、设备检测、住宿、餐饮、健身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因此打造多功能的开放空间成为本项目的重点,也正和现代企业的办公需求不谋而合。另外,在方案构思之初,甲方还先后带领考察了鄂尔多斯市电力局、杭后期电力局和乌拉特后旗电力局,几个当地建设比较成功的类似案例。在考察过程中,设计师与业主对于现代办公空间有了充分的交流,对电力企业的办公特点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也更加充分的了解了甲方的需求。
因为前期功课做得充分,构思想法水到渠成,笔者甚至一时兴起用积木搭了个小模型,创作中的建筑师就像一名魔术师,把五花八门的想法都装进了这些空间体块里。
本案用地较开阔,容积率不高,因此建筑布局可以比较舒展,也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首先,我们将整个地块规划为两栋楼,南侧为一期(即主楼)、二期(即副楼),两楼之间以连廊相连,见图1。为了使用地旁两条道路都有连续的城市界面,我们将建筑主要体量沿周边两条道路展开。主楼为一栋十一层50m高的高层建筑,面向城市主干道,展示稳重现代的企业形象。主要功能为电力局的内部办公区,注重开放、交流和多功能空间融合。一层入口大厅两层通高,顶部天窗的设计让入口大堂充满了阳光。门厅旁有半开放空间作为企业展厅。主办公楼内设有95588办公、数据机房等,在主楼顶层设了层高8m的调度中心,用来容纳电力局巨型的监控电子屏;员工上班主要从南侧的办公大厅进入。标准层办公柱网方正,布置灵活;既可以满足大开间办公也可以隔成房间;每两层在交通核南侧还有两层通高的小中庭,作为平时会客接待和办公人员的共享的交流场所。裙房位于地块东侧,面向城市次干道,一层是对外办的客户服务大厅、计量中心,二层为各种大小会议室和多功能厅,外来人员可以从东侧入口进入客户服务大厅,见图2。北侧二期副楼的功能为企业的附属配套功能,含一栋两层的内部宾馆,一个职工餐厅、餐厅上面布置有8m高室内运动场,充分满足员工的餐饮、休闲、健身等生活所需。一、二期之间有通廊联系,各自独立,又方便使用。合理的分期建设也有效的缩短了甲方进驻新楼的周期。
图1 总平面
图2 一、二层平面
主楼、裙房及副楼三面围合出中心内部庭院。设计着重于办公环境与公共环境两种秩序的对比与关联,办公场所紧凑内敛、方正有序,公共空间舒适开放、简洁通透,建筑与景观互通互联、交叠呈现。
建筑立面上采用玻璃体块和石材体块的凸凹穿插、质感对比,主楼的竖向线条简洁流畅,更增加了挺拔感;裙房部分采用横向线条穿插,舒展流畅;整个办公楼气质稳重大气、富有韵律感和现代气息,也和杭锦旗电力局开拓进取、豪放硬朗的企业形象相吻合。这种厚重又不失精致的建筑气质也和内蒙古当地的城市环境相协调,在当地寒冷的气候下也更加绿色节能,见图3。
图3 鸟瞰图
现代企业制度推崇营造灵活高效的办公空间,建筑师也需要为使用者创造更有活力的交互场所,让使用者在这里上班既方便又有趣。杭锦旗办公大楼多元复合的状态改变了电力局原来支离破碎的办公空间,将他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各种中庭、连廊、庭院、会议、健身场所,打破了原有封闭的空间边界,为使用者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办公模式。同时建筑作为组成城市重要元素,也需要为城市留下靓丽的形象,为城市生活增添活力。
杭锦旗电力局办公楼经过三年的设计、深化、施工后最终落成,至今业主的反馈都非常满意,甚至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之一。最终能成为一栋大家喜爱的建筑,和在方案之初设计师和业主的充分沟通和对项目的深入思考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对设计师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适度地传输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客户接受设计带来的好处,进而提供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共享场所。建筑师也会在这种协调角色中获得成长,这也是我个人认为非常好的一种创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