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

2020-06-01 07:29陈建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胺碘酮

陈建华,张 霞

(1.陕西省友谊医院 急诊科,陕西 西安,710069;2.陕西省西安急救中心 急救网络建设管理科,陕西 西安,710018)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目前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心脏病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1]。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内科多发病,病因较多,以心脏本身器质性病变为主,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这两种疾病最为多见[2]。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一旦发病可产生心绞痛,严重时可昏厥或猝死,因而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而选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改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关键[3]。

现阶段,临床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如去乙酰毛花苷以及利多卡因等已逐渐被胺碘酮取代。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但其急诊用药时的优势在医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从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化、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着手,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5月—2019年10月诊治的8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① 患者心率在120次/min以上,经心电图检查以及查体等综合诊断为快速型心律失常;② 对胺碘酮等药物无过敏史;③ 病历档案以及影像学检查图像等清晰、完整;④ 患者为急诊病例,意识清晰,无智力、沟通障碍,可清晰表达。排除标准:① 接受过除颤、院前复苏等治疗;② 入院前死亡;③ 急性心肌梗死、瓣膜病等所致心房颤动;④ 既往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4~82岁,平均(77.15±2.18)岁;心电图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快速心房颤动2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窦性心动过速伴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研究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65~82岁,平均(77.67±2.04)岁;心电图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7例,快速心房颤动19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3例,窦性心动过速伴发室性期前收缩4例。2组患者心电图表现、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取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0),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给药,每隔4~6 h用药1次,每次0.2~0.4 mg,每日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一般在1.0~1.6 mg范围内,静滴时间为1周。

研究组:取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3)150 mg溶入2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推注给药,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决定用药剂量,后续取300 mg胺碘酮混合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给药,静滴时间为1周。

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安排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护患者心功能变化,保护患者安全。

1.3 观察指标

① 心率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平均心率的差异。② 总体疗效: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变化,结合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程度,评估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均转复成窦性心律,且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70%及以上,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80%及以上,视为显效;心率低于100次/min,或心率降低20%以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减少70%及以上,视为有效;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能转复成窦性心律,或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降低不足20%,视为无效;心律失常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增多,视为恶化。快速型心律失常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 心功能指标变化:应用超声检查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④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纳差等)、心脏反应(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复视、失眠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心率

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心率比较 次/mi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总体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总体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为急诊病之一,常与心肌病、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肾功能不全、心绞痛等急诊危重症同时发生,且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态势,已经成为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4-6]。目前,关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中,药物疗法为首选治疗手段,尤其是急诊入院患者,应及时安排接受药物治疗,有助于短期内控制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并改善患者临床转归[7-9]。

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血压降低甚至晕厥等,主要发病原因为心脏电位变化时节律、频率异常改变,有起病骤然、容易猝死等特点[10-11]。胺碘酮属于广谱性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比较经典,具备多通道阻断功效,可通过延长心房肌、房室结、心室肌、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有效阻滞钾、钠通道,维持机体细胞内钾、钠平衡,最终达到治愈阵发性房颤的目的,同时还可恢复窦性心律等,对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2-14]。同时,胺碘酮可减少患者心肌氧耗量,在急诊、重症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与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相比,胺碘酮可抑制机体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域自律性,从而减缓心房、房室结与房室旁路传导作用,快速改善心律失常表现,促使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转复成窦性心律[15-16]。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总体有效率高达96.67%,并高于对照组,与该结论相符。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反映心室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搏输出量减少,致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扩大,提高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而胺碘酮利用多种电生理作用,如延长心房肌与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旁路逆向、前向的有效不应期,促使患者心脏在常规压力下依然保持充盈等作用[17-18],从而下调左心射血分数,纠正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本研究结果证实,胺碘酮在改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方面更具优势。控制心率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关键,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心率更低,推测是去乙酰毛花苷在去房颤方面作用不明显所致。安全性是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见胺碘酮的安全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适宜选取胺碘酮进行治疗,可在控制心率、改善心功能的同时,保证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室性胺碘酮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69》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