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01 00:38刘玲玲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预见性视网膜视力

刘玲玲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郑州 450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视力下降、黄斑水肿等症状[1]。目前,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加重病情[2]。及早发现及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的延缓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进行优化调整,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60.19±3.29)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28±2.44)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35±3.67)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7.19±2.5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3]诊断标准;2)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睑症状,如眼睑退缩、睑裂增宽等;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青光眼或神经系统疾病;2)有精神病史或交流障碍。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宣讲、疾病介绍、饮食指导、心理干预以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小组,入院评估。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营养师组成的预见性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病情、年龄进行综合评估,为其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2)预见性血糖干预。详细记录患者视力、眼底检查等结果,并及时告知患者,以增强其遵医嘱配合度;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应对突发高血糖或低血糖。3)预见性心理干预。由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错误认知,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造成应激性高血糖,加快视力下降速度。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预见性心理干预,包括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改善疾病认知,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同时,可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提升患者治疗信心,以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使其获得情感上的安慰。4)预见性用药干预。对于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需改用短效降糖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仅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在手术当天停止服药,次日再服用。此外,术前胰岛素的用量也需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5)预见性饮食干预。根据患者饮食偏好、体重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干预,采用定时、定量、定餐的方法对其每日摄入的糖、蛋白质、脂肪进行控制,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静脉营养补充。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测量患者视力水平,并评估其心理状态,记录患者眼底情况。1)视力水平:使用视力检测表测量患者视力水平。2)心理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SDS评分45~64分为轻度抑郁,65分以上为中重度抑郁;SAS评分40~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以上为中重度焦虑。分数越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轻。3)眼底情况: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视力水平

干预前2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视力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P对照组400.46±0.120.44±0.100.8100.421观察组400.45±0.110.51±0.132.2280.029t0.3892.699P0.6980.009

2.2 心理情况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2。

表2 2组心理情况对比 分

2.3 眼底情况

观察组眼底水肿、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眼底出血、微血管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眼底情况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异常代谢,血液系统受损后,在视网膜上的反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其发病率亦逐步上升。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持续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视网膜脱落、失明[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而成的,血糖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视网膜病变程度[5-6]。因此,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延缓视力下降,改善眼底情况具有积极作用。

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结合患者病情,从血糖控制、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预见性干预,达到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眼底水肿、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眼底情况。其优势在于,首先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护理质量;其次加强对患者血糖监测,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以免造成病情的不断恶化;同时,根据患者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从而避免形成应激性高血糖,延缓视力下降速度。通过有效沟通,增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协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干预,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利于控制血糖水平,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7]。此外,告知患者用药依从的重要性,强化药物指导干预,提升患者对用药的重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增强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改善眼底情况,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预见性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保护视力等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