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华, 徐盛嘉, 赵寒治,韩满朝
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而面对现如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日益加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每况愈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境况,教育事业从业者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对高校体育足球课进行干预并与常规的教学手段进行对比,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增添一种新的方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公共体育课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以传统体育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体育教学实验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搜索并从中归纳整理出有关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公共体育课中进行实验的相关内容,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2.2.1 问卷的设计
本实验问卷采用顾海勇与解超编写的《大学生体育兴趣评价量表》,从五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情趣进行测评,依次是学习的积极性、消极性、技能学习、课余活动、体育关注。
2.2.2 问卷的发放
实验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发放数量36份回收数量36份有效问卷100%,实验后发放问卷36份回收问卷36份回收量100%有效问卷100%。
2.2.3 问卷的信度检查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所得到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再测信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检验。两次发放问卷的时间间隔为两周,对实验对象再次方法问卷。经检验计算得出相关系数为r=0.822,表明该问卷信度符合研究需要。
对教学实验各项测试结果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对所获得数据进行T检验使实验效果具体化,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4.1 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华南师范大学2015级足球公共体育课学生36人(男生),分为实验组18人对照组18人。
2.4.2 实验时间地点
实验时间为2017年3月——2017年7月,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16次课32学时的教学实验(考试周不包括在内),并将实验地点统一设为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南区田径场。
2.4.3 评价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指标、专项技术指标、比赛指标、相关心理指标。(具体内容见附录)
120米折返跑:距起跑线30米、20米、10米各设置一个标志物,受测者当听到“开始”口令(开表),即从起跑线起跑,依次向30米、20米、10米做一个来回的折返跑,该折返跑以触及标志物、起跑线为有效。
运球绕杆射门(运球及运球突破):设置间距为三米的五个标志物,最后一个标志物距大禁区线五米,当受测者听到“开始”口令时即从起点运球依次绕标志物并在大禁区前运用脚背内侧或是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完成射门,当球越过两门柱的垂直线时视为完成考核,每人有三次机会取最好成绩,漏杆与射门不进算测试失败。
图一 运球绕杆射门示意图
定位球踢远(脚背内侧踢球):测试者运用脚背内侧踢球的方式将定位球踢起,落在10米宽的范围内,根据第一落点测量成绩。测试者每人踢三个球,将最远的一个作为最终成绩,球必须以脚背内侧踢球的方式凌空踢起,球未落在规定的场区内、地滚球、球整体出界均为测试失败无成绩,其中触线为有效。
2.4.4 实验控制
1.实验对象的控制
教学实验前为避免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可能存在的较大差异,影响实验的信效度,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与足球技能水平进行均衡化处理,教学前对两个组近行实验前测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学生并无比赛与足球技能的学习经验,这就避免因为实验样本本身存在的显著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为了避免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在心理上产生“霍桑效应”,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单盲法”(只有任课教师知道哪个是实验班哪个是对照班)进行教学与测试,在进行交叉比赛时每人至少上场20分钟,从而减少最后指标统计上因上场时间差异而出现的误差。
2.实验操作者的控制
为了避免不同教师的特点与教学风格等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皆由本人来完成教学。同时为了避免客观条件引发的差异,因此两组在人数,教学内容、课时和场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
同时为了减小因样本本身存在的差异对实验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实验前对测试指标进行了实验前测。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身体情况与基本素质对比分析表(n=36)
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差异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在上述测试内容中各项p值均大于0.05说明学生在身体基本情况与基本身体素质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足球专项体能与技能对比分析表(n=36)
对测试内容的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因此三项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保证了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体能与技能的内部一致性从而减小了实验样本内部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表3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足球学习兴趣对比分析表(n=36)
实验前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分别发放问卷,问卷共27题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消极性、积极性、技能学习、运动参与、体育关注度;消极性属于逆向赋分其他属于正向赋分,将数据进行初步统计运用相关性检验得出各维度p值均大于0.05,因此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兴趣的各个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情境创设,情境体验。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情境创设,情境的设计需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主体地位,通过主体活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生自身获得主观的感悟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第二步,集体探讨,讲授答疑。
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情境体验进行总结并提问,提问主要是为了引出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具体的内容,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必然会存在一些感受。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和自身的疑惑进行小组讨论,首先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得出一定的结论然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与教师和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对结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出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鼓励,鼓励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第三步,学生学练
在学生与教师的集体探讨过后,学生对之前情境体验中所产生的疑问得到了一定的解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反复练习,并通过这种不断的反复与强化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与精髓。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巡视,纠正错误的动作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练习的难易度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权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技术动作的目的。
第四步,实践检验
前10学时重复第一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来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力求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形成稳定的情境应答模式。
第五步,课堂总结与放松
教师带领学生做拉伸放松运动的同时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首先对同学技术动作学习效果的好坏进行评价,其次注重对同学分析与讨论部分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探讨和踊跃发言。
第一步,整队集合教师宣布课堂常规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委带领跑步热身。
第二步,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与示范,主要采用语言法与直观法,学生进行学练,练习的过程主要运用分解练习法强调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由浅入深。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纠正,并让优秀学生进行演示后让学生继续进一步的练习。
第五步,课堂总结放松,教师在带领同学进行拉伸放松的同时对本节课同学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且布置作业。
经过一学期16次课的教学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测试,并与实验前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试图从分析结果去研究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高校足球公共体育课中的可行性,同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差异从而为高校足球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
表4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体能技能指标变化对照表(n=36)
*表示P≤0.05,**表示p≤0.01
对对照组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后可以得出学生在运球绕杆射门与定位踢远两项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p值小于0.01具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验证了传统教学法在传授学生技能方面有独到之处。五十米与立定跳远两项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并且立定跳远一项的成绩出现了些许的下滑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技能的灌输有一定关系,虽然在技能的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专项体能上却没什么进展,在练习中不积极不主动经常是老师要求做什么才会去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量与强度不充足,从而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进步。
表5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体能技能指标变化对照表(n=36)
*表示P≤0.05 **表示p≤0.01
通过将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与足球技能上均取得了进步,其中进步极其显著的有五十米,运球绕杆射门与定位球踢远三项;折返跑一项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的提高,这就说明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与身体素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法本身具有可行性。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练习过程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增加身体对抗和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适应能力,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增强了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掌握了技术动作提高了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产生了表格中的结果。
表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体能技能指标对照表(n=36)
*表示P≤0.05 **表示p≤0.01
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与训练过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境况进行了又一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传统教学法与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学生绕杆、踢远、立定跳远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值均大于0.05;五十米和折返跑的检验结果p小于0.05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班学生成绩更优于对照班。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纵向和实验后横向比较的差异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足球专项技能学习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种教学法对传授学生足球专项技能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身体素质与专项耐力上却出现了差异,实验组在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影响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情境练习中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去练从而提高了练习的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一的枯燥的分解完整练习改为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或是对抗的练习,从而增加了练习的强度,致使学生的专项耐力与爆发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学习的形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不需要任何发现只需要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当到了适当时候在运用出来,而发现学习则更适合年龄较大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人,学习者能够亲自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就如本实验中涉及的两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单纯技能的掌握来说更为省时省力;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完成技能传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却更高的要求。
表7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学习兴趣指标变化对照表(n=36)
对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从数据上来看实验前与实验后各个维度指标变化均不明显。传统教学法并未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正是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在这种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学生要做的只是老师要求的,不用过多的去思考按教师要求去做最后能够在考试中达标即可,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8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学习兴趣指标变化对照表(n=36)
*表示P≤0.05,**表示p≤0.01
将实验组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学习兴趣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只有学习的积极性一项取得了显著性的增长p值小于0.05,消极性与技能学习一项虽有较多增长但是未取得显著性的效果,这就说明情境模拟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学习周期短学生学习与各种社团活动又比较多,而且较多的学生在之前对足球运动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体育学习兴趣上相比实验前并未取得太多的增长。
表9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测各项学习兴趣指标对照表(n=36)
*表示P≤0.05,**表示p≤0.01
从表9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所测内容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其中消极性一项实验班较对照班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即便是其中差异最小的体育关注度一项p值也小于0.05,这就反映出了实验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上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的帮助,这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较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模拟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习情境中所反馈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去竞争去对抗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丰富多彩并且自主权充足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去形成刺激——反应的动力定型更不是简单的去被动的学习知识技能,而是通过主动的去探索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从问卷的结果就能体现出来,学生们更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去了解和运用体育相关知识,这就表明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体系。
通过分析得知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为其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学练有助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增减难度和部分规则,这样就使得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单纯的单方面灌输情况,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去发现学习,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分析如何取得优胜等种种的变化。这种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1.两组实验前后纵向对比显示运球绕杆射门与定位球踢远均有显著性的提高,而两组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数据比较均显示学生五十米和折返跑项目实验班取得的进步更显著,这就说明情境模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专项跑动能力。
2.从横向比较来看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提高,这就说明情境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境模拟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可以运用本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足球公共体育课的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多的运用本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模拟的前提是学生对所模拟的情境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这样才能更好更容易的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因此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盲目的创设情境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能更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