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2020-05-30 08:07林素英林毅鑫林清华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枇杷叶内标挥发油

林素英,林毅鑫,林清华,陈 晴

(1.莆田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2.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福建 莆田 351100)

0引言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别称芦桔、金丸、芦枝等,为蔷薇科常绿乔木植物[1],枇杷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三萜酸类、挥发油类、多酚类、有机酸类及倍半萜类等,药理研究表明枇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咳作用[2]。近年来研究还发现,枇杷叶有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以及清除氧自由基、保肝利胆等作用,在临床上运用极广[4]。由于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可随空气吸入肺部进入体内,挥发油的成分对药效的影响不可忽视[5]。郭娜的研究表明,挥发油的成分、含量与提取方法、品种、生长阶段有关系[6]。而已有研究大部分只对单个品种枇杷叶的挥发油进行研究[7-9],或研究多个品种的挥发油成分但未进行定量分析[10]。福建省枇杷资源丰富[11],有“早钟6号” “长红3号” “白梨” “解放钟”“下花11号”“乌躬白” “香钟”等。为研究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与含量,本研究以“下花11号”“长红3号”“早钟6号”“白梨”“解放钟”五个品种的枇杷叶为材料,采用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以正十四烷作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和其相对含量与品种的关系,为枇杷叶合理利用提供数据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QP2010 Plus,日本岛津公司);中药粉碎机(LG-02,上海帅登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HZ-HS-200S,福建衡之展电子有限公司);超纯水净水器(AXLC1820,上海富诗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5200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移液枪(10~100μL,德国艾本德公司);旋转蒸发器(RE-85Z,上海青浦泸西仪器厂);电热套(KDM,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

正十四烷、2-辛醇(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R);正己烷(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AR);乙醚、无水硫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

1.2 供试材料

五种枇杷叶均由福建省莆田市果树研究所提供,由莆田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主任林授楷博士鉴定。选择生长一致、管理水平相同的枇杷果树,采摘深绿色的成熟叶,用刷子将其背部绒毛刷掉、洗净,置于烘箱中,在50℃的条件下烘至叶子微黄,将烘干后的叶子放入中药粉碎机中破碎搅匀成粉末,并过40目筛子[12]。将过筛后的枇杷叶粗粉装入封口袋中放置到4℃冰箱中储存,备用。

1.3 挥发油的提取

1.3.1 提取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下花11号”枇杷叶粗粉20.000g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0mL的蒸馏水(料液比1∶8),用保鲜膜封住烧瓶口,放置在4℃冰箱中,浸泡3 h,取出,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90~100℃馏分[13],待馏出液澄清后再提取0.5 h[13],将得到的含挥发油的提取液放置于4℃冰箱中密封避光储存。

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用分析天平分别精密称取“下花11号”等品种枇杷叶粗粉20.000 g于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0mL的蒸馏水(料液比1∶8),用保鲜膜封住烧瓶口,放置在40 kHz超声波中超声振荡40min后放在4℃冰箱中浸泡2 h取出[14],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90~100℃馏分,待馏出液澄清后再提取0.5 h。得到的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用量为1 g/10mL(无水硫酸钠/提取液),静置0.5 h后,过滤,滤液放置于4℃冰箱中密封避光储存。

1.3.2 萃取方法

在提取液中加入乙醚(体积为萃取液体积的1/2),振摇,静置10 mim,分离。下层溶液进行再次萃取分离,合并上层溶液,倒入蒸馏瓶中。使用旋转蒸发仪将乙醚蒸出,常压下39℃加热浓缩至乙醚挥发完全。将蒸馏瓶中的挥发油浓缩至1.5mL左右,转移到进样瓶中保存。采用差量法对挥发油进行称量,并根据式(1)计算挥发油得率[15]:

1.4 样品溶液的配制

1.4.1 内标液的配制正十四烷内标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密移取正十四烷46μL至棕色量瓶中,加入正己烷定容至10mL,得到浓度为3.068mg·mL-1的内标液[16]。

2-辛醇内标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密移取2-辛醇71μL至棕色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定容到10mL,得到浓度为5.920 mg·mL-1的内标液。

1.4.2 待测溶液的配置

在10mL棕色量瓶中加入枇杷叶挥发油溶液和0.1mL配置好的内标溶液,用正己烷定容至10mL,得到待测液。待测液使用前过0.45μm有机过滤膜。

1.5 GC-MS分析条件

采用自动进样的方法,进样量为1μL,在设定好色谱、质谱条件下,鉴定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成分、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弹性石英毛细管(30.00 mm×0.25 mm,0.25μm),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速为1mL·min-1,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设为250℃,接口温度设为250℃,升温程序为40℃保持5min,6℃/min线性升温到160℃,保持5min,10℃/min线性升温到250℃,保持5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设为200℃,电离能量为70 eV,溶剂延迟设为2min,扫描质量范围为45~650 m/z(全扫描)。

定性分析: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谱库进行自动检索,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相似度大于90%时确定各品种挥发油成分[17-18]。

定量分析:通过GC-MS数据处理系统,以正十四烷为内标物定量分析,根据式(2)计算挥发油组分的相对含量[19]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标物的选择

分别采用2-辛醇(浓度为5.920 mg·mL-1)和正十四烷(浓度3.068 mg·mL-1)为内标物,2-辛醇和正十四烷总离子流对比见图1。从图1可以发现,2-辛醇与正十四烷分别在10.054和20.242min出峰,溶剂正己烷在24.050min出峰。两者相比,以正十四烷为内标物,基线更平滑,峰型圆润无分叉,因此选择正十四烷为内标物。

图1 不同内标物的总离子流对比图

2.2 挥发油提取方法对比

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声处理后再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下花11号”枇杷叶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7%、0.31%,说明后者可以提高挥发油的提取率。使用乙醚、石油醚萃取均会得到淡黄色混浊液且有浓郁香味的挥发油,但经乙醚萃取的挥发油香味更浓,因此选用乙醚为萃取剂。

同一品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对比见图2。经GC-MS分析可得,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下花11号”枇杷叶挥发油中检出34种化学成分,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下花11号”枇杷挥发油中检出3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同的化学成分有25种,主要有橙花叔醇、乳酸异戊酯、膦酰基乙酸三乙酯、1,6-己二醇、叔戊醇、乳酸乙酯、衣康酸单丁酯、巴豆醛、1,3-二乙基苯、乳酸丙酯、丁烯醇、2-辛酮、1,3-环己酸二甲酯、4-甲基苯戊酮、丙酸乙烯酯等,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橙花叔醇[20];含量相近的主要有衣康酸单丁酯、环己醇、丁烯醇、1,6-己二醇、反-氧化芳樟醇等;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有1,3-环己酸二甲酯、2-辛酮、乳酸乙酯、乳酸异戊酯、叔戊醇、巴豆醛等。

图2 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对比图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挥发油的提取率、成分分析、含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得率比水蒸气蒸馏法高0.04%,提取率提高了14.81%,分析出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3 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对比

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总离子流对比见图3,化学成分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从经过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下花11号”“长红3号” “早钟6号” “白梨” “解放钟”成熟叶挥发油中分别检出36、25、18、21、25种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19](17种)、醇(12种)、酸类(6种)、醛酮类(4种)、其他物质(5种),其中化学成分相同的有12种,包括橙花叔醇、丁烯醇、丙酸乙烯酯、乳酸丙酯、2-辛酮、叔戊醇、1,6-己二醇、柏木脑等,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橙花叔醇,为30.44~284.8μg·g-1,含量相近的有丁烯醇、丙酸乙烯酯、乳酸丙酯、柏木脑等,含量差异较大的有2-辛酮、叔戊醇、1,6-己二醇等。

图3 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总离子流对比图

在五种枇杷叶的挥发油成分里,“下花11号”所独有的成分有丙烯醛、 (1,1-二甲基乙基)硫代乙酸、反式-2-甲基-2-丁烯酸、环己醇、丙酸丙炔酯、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长红3号”所特有的成分有2-(甲硫基)乙胺、水杨酸乙酯及2,3-二叔丁基对苯二酚,这些都能为枇杷叶的定性判断提供依据。

表1 不同品种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对比

续表1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成分、含量与提取方法、品种有一定的关系。采用超声处理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下花11号”“长红3号”“早钟6号”“白梨”“解放钟”五种枇杷叶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到36、25、18、21、25种成分,共有的化学成分有12种,共同成分的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93.4%、95.3%、99.7%、91.8%、95.8%,主要有橙花叔醇、丁烯醇、丙酸乙烯酯、乳酸丙酯、2-辛酮、叔戊醇、1,6-己二醇、柏木脑等。五种枇杷叶挥发油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但含量仍有较大差别,其在五种枇杷叶里的含量变幅为30.44~284.80μg·g-1。明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可更好地探讨其开发利用价值。

在枇杷叶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枇杷叶中化学活性成分的提取,以优化提取工艺及研究抗氧化活性为主,往往忽略了不同品种枇杷叶中化学活性成分的差异,前人研究发现得到的成分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即使相同的成分含量差别也比较大[20]。且大部分使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一品种内各成分的相对含量[5,7-9],不同研究中的数据无法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中以不同品种的枇杷叶为材料,控制其他研究条件一致(材料采集部位、生长时期、提取方法、分析模式等),可更好地考察枇杷品种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同时,研究中采用内标物定量分析,可比较不同品种中各成分的含量,为今后全面认识并合理利用枇杷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枇杷叶内标挥发油
枇杷树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洗涤剂中的甲醇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枫杨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枇杷叶生姜粥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枇杷叶生姜粥止咳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