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
脱贫攻坚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始终贯穿贫困治理的全过程、全环节,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贫困治理的作风不能散、工作不能松、力度不能减
2020年4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直接约谈脱贫攻坚任务重和考核发现问题较多的中西部11个省区24位县委书记,对这些“一线指挥官”既督战加压又信任加油,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道加试题的基础上,坚定信心、正视问题,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较真碰硬整改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努力交出一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作出的庄严宣示、向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刚性承诺,打赢脱贫攻坚这一场硬仗,事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打赢脱贫攻坚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攻坚战,不能抱着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侥幸心理,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以锲而不舍啃硬骨头的精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克服各种形式主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脱贫攻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全国派出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队,选派了290多万名党员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加强了党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作用,强化了党的组织保证,落实了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由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保障了脱贫攻坚的力度大、规模广、影响深,脱贫攻坚的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以及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度重视,发现问题不诿过,整治问题不手软,克服问题不留根。对那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蠢事的人不留情面,对少数惯于唱高调、喊口号,表面上忙碌不已,对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却“一问三不知”,遇到问题就“打官腔”“踢皮球”的“演技派”严肃问责。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综合评价较差且发现突出问题的4个省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2018年9月又对脱贫攻坚中违反约束机制、搞形象工程,帮扶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违反管理规定、套取和闲置扶贫资金等问题的8个贫困县市主要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认真整改。
“其作始也简”。正是因为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为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松绑减负,让他们从“繁文缛节”和“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强化了作风建设,从而确保了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就。中国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这些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中国共产党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脱贫攻坚过程的成效。
“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更需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标准不走样、对准靶心不分神,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针对脱贫攻坚决战时刻一些地方出现的麻痹松劲情绪、糊弄应付做法,坚持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不失时机地对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进行整治,更具现实意义。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挥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多次就脱贫攻坚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脱贫工作越到最后时刻,越要狠抓工作作风转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中央亲自挂牌督战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目的是为了“战”,帮助在一线具体从事脱贫攻坚的同志解决具体问题,防止脱贫攻坚中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坚决纠正挂牌督战中只督不战、督强战弱、重督轻扶、“督”上层层加码的新的形式主义,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上级下级捆到一起干,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真抓实干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见真章、出实效,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的任务即将完成,目标即将实现,但这绝不意味着脱贫攻坚就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就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实际上,2020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只是标志着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贫困治理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后面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因此,脱贫攻坚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始终贯穿贫困治理的全过程、全环节,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贫困治理的作风不能散、工作不能松、力度不能减。
首先,要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上。要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决定性成就,继续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贫困治理方式,构筑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复贫的防火墙、隔离网,建立起防止返贫复贫的风险预警机制,发现险情,快速解决。对个别因病因疫因灾等特殊原因致病返贫复贫的人,以及新发生贫困的现象,要及时帮扶,主动对接,不推诿,不甩锅,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其次,完善和落实贫困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机制。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后,返贫复贫成为中国贫困治理的最大风险。因此,工作的重心必须尽快由脱贫攻坚转变到防返贫复贫、贫困代际传递上。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一套有效的组织机构、实施机制在一定的时期内不能变,队伍不能散,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撒撒手,绷紧的弦更不能松,不能出现虎头蛇尾。省地县三级政府要把防返贫复贫作为日常工作,作出承诺,转变作风不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刚刚脱贫的人口和深度贫困的地区,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激发他们致富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就,防止出现反弹和贫困代际传递。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防返贫复贫、防贫困代际传递工作中,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投入和努力,加快制定出防返贫复贫、防贫困代际传递的制度安排,实现贫困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打赢防返贫复贫、防贫困代际传递攻坚战。
最后,加快“后精准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进入“后精准扶贫”时代,面临的是比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形式更隐蔽的相对贫困治理。因此,要在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的基础上,马不停蹄地研究相对贫困治理等新的后续性问题,制定出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和应对措施,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瞪大眼睛,伸长耳朵,重点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这个时期的新表现、新变种,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后精准扶贫”时代中的作用和干部作风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力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