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显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且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小组学习法能够精准的定位学习问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小组成员能清楚知识重点,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予以重视,这符合当下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95-02
数学属于逻辑性较强且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学科,相较其它学科,它比较抽象。小学是学生刚接触数学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教师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结合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为学生日后钻研数学、拓展数学能力提供基础。在教育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充分展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切实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本文重点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1.1 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低
要想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关键是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因为教师要求他们这样做[1]。教师要求讨论学生才会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不积极的态度,导致合作学习方法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学生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
1.2 错过合作学习时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受到教学思想的限制,认为任何题型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是一项误区。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从而在选择题目时,容易导致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小组合作形式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导致学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难以找到切入点,难以真正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好处与乐趣,没有很好的实现学习中的交流与沟通,错过了利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时机。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选择值得学生讨论合作的数学问题,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
1.3 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过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合作学习的精髓以及合作学习的意义。如数学教师布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如分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其实这类问题学生不需要讨论便能够得出解答方法。这种情况的产生代表著现阶段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在小学数学中的措施
2.1 正确选择时机,营造良好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当下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富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但也存在局限性,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正确选择时机,不要让学生产生厌烦数学的心理。并且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3]。
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对“积”的认知程度,然后整合收集到的信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当讲述到与学生所知的知识点有交互领域时,可以适当提出:“大家对老师讲述的知识点有想要补充的吗?”并利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将自己及合作学生知道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发言,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游戏,缓解课堂中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方式有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
2.2 结合实际进行分组,挑选符合学生基础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最关键的一项环节就是要合理进行小组分配。正确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一般小组的人数都在四到六人左右,组员们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选取小组组长,这样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胆量,最后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各司其职。想要达到最佳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后,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帮助其更改,使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如在进行小学一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学时,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好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并带到课堂,辅助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并设定组长,由其来扮演工程师的角色,再结合刚才讲过的知识进行“建筑”搭建,看谁搭建的稳定性最好。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应进行组内讨论,最终找到搭建稳固的方法,并在作品完成后,进行作品评比,并根据不同小组的成果进行奖励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的默契度,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2.3 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将问题的提出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其主动思考并就不懂的方面提出问题,将该问题作为小组讨论的重点。
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想象,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教师应对此问题进行引导。在学生回答后,引入本节课的问题:“关于圆你想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围绕“圆的周长”进行分析,并开展小组讨论。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刚才提出的圆形物品的周长展开探究,会很好的融入小组的合作讨论当中,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学习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案,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交流合作意识,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沈连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35).
[2]周玉伟.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6(8).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
【作者简介】
余乘洋(1965~),男,汉族,甘肃陇南人,小教一级,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