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产后出血会提升产妇的死亡率,但绝大多数产后出血都能够通过预防和处理方法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影响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能同时存在,需要及早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1.1 产前预防护理
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基础疾病影响到产妇的生产安全。产妇及家属需要接受健康知识选讲。能够了解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认清产后出血的严重性,了解产后出血的应对办法。如产妇年龄大于35岁,属于高龄产妇,或是经检查存在前置性胎盘等症状,需要将产妇送至具备有输血和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分娩。产妇要与护理人员积极交流,了解出现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情况,树立分娩信心。
1.2 产中预防护理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是有效干预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能够采用正确的办法预防宫缩乏力的症状,如预防性使用宫缩剂,通过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的方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产妇的身体情况,能够避免出现因疏忽大意导致的不良事件,在分娩时,要注意保护产妇的产道,避免出现阴道撕裂的情况,在胎盘剥离后,能够及时检查胎盘的完整性,避免出现胎盘剥离不全的问题。
1.3 产后预防护理
在产妇分娩后,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檢测,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子宫按摩,帮助子宫重新归位。产妇在分娩结束后,需要在产房继续等待2h,指导确定没有出现并发症,才能够送回病房。护理人员要评估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情况,了解产妇的出血量,并进行对症治疗。如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需要及时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控制出血量,指导产妇身体能够快速恢复正常。
2 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2.1 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方法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子宫按摩的方式,帮助子宫恢复正常收缩状态或是保持收缩状态,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宫缩剂。常用的宫缩剂包括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等,其中最常用的为缩宫素。缩宫素一般采用10U的肌内注射,并配合10-20 U置于500ml晶体液中的静脉滴注,常规滴注速度为250ml/h。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的情况调整滴注量,并避免使用缩宫素的大剂量滴注,让产妇出现高血压、水中毒等不良反应。如出现缩宫素止血失败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工作。
2.2 产道损伤的处理方法
在产妇出现产道损伤时,需要护理人员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找到产道损伤的部位,并观察有没有多处损伤的问题,在消毒后进行缝合,缝合时要在超过裂伤顶端0.5cm处开始缝合,根据产妇的情况进行椎管内麻醉。如产妇的产道出现血肿,需要切开并清除积血,缝合后使用碘伏纱条进行压迫止血。部分产妇的产道损伤表现为子宫体内翻,需要护理人员将内翻子宫体还纳,并静脉滴注缩宫素,直到产妇官缩达到对应的指标,护理人员才能放手。如出现子宫破裂的症状,需要采用手术修补的方式,避免产妇症状继续恶化。
2.3 胎盘影响的处理方法
在产妇分娩后,需要护理人员尽量将胎盘完整的取出,如胎盘未娩出并伴随活动性出血,可以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加强官缩剂的使用量,手法轻柔的剥离胎盘,避免出现胎盘残留、子宫损伤等问题。如出现胎盘残留的问题,需要使用消毒后的手或是器械,及时清理掉胎盘残留,避免损伤到产妇的子宫。在出现胎盘植入伴活动性出血的症状时,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未奏效,可以考虑应用子宫切除术。前置胎盘属于较为凶险的胎盘问题,需要及早做出切除子宫的决策,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2.4 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方法
部分产妇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除了需要及时补血,还需要做好止血工作。在产妇确诊为凝血功能障碍后,需要及时补充对应的凝血因子,如血小板计数中血小板计数低于(50-75)×l09/L,需要及时注入血小板,保持血小板在50×l09/L以上,如出现缺乏纤维蛋白原的症状,即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低于1.5g/L,需要输注冷沉淀,常用剂量为0.10-0.15U/kg。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严密监视产妇的身体各项指标,并做到对症下药。
3 结语
产后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提升了产妇的死亡率,对于不同的产后出血原因,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产妇及家属需要了解产后出血的基本知识,能够与护理人员多加沟通,做好身心上的准备,勇敢对面分娩行为,提升产妇的生产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