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时代培养职院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2020-05-29 08:21杨旭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

摘 要:“互联网+教育”时代深刻改变教育形态,它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出三个全新能力:“互联网+教育”合作能力、职业技能的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终身学习能力。在阐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应建立立体化的生态体系,即职业信念教育、基本能力培养、职业竞争力训练、职业核心竞争力拓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112-03

一、素质冰山模型理论

素质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是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的个体综合素质的著名理论,这个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个体综合素质存在的基本形态,它将人的综合素质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模型中“水面之上冰山部分”是显性的,模型中“水面之下冰山部分”是隐性的,显性与隐性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只有相对的临界点,如图1所示。显性形态概括为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个体具备的某一特定领域的认知和经验等,技能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知识和技术的运用程度。知识与技能是个体外在的显性反映,易于被人们发现,它是可以通过培训或训练得以掌握与发展的。隐性形态占个体综合素质的八分之七左右,它概括为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动机、特质等,是个体本身内在所具备的、不容易被检测的形态,是引导和驱动以至于决定个体的外在行为,虽然它较难通过外界施加影响得以改变,但它却是对个体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综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员工所必备的,更是学生过渡为职业人的保障,个人的综合素质是职业素养的基石。正因如此,高职学生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他们的职业素养培养应着眼于整体“素质冰山”,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只有以学生隐性素质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显性素质。打造“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立体体系,使学生掌握職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包含职业信念、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这三个层次。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包括政治意识、职业意识、身心意识,是个体潜在的内在素养,是构成职业素养的先决条件;职业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技能、专业创新能力,它是显性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职业行为习惯是在职场上长时间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及习惯,如图2 所示。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和哈默尔(G. Hamel)于1990年提出来的,并在两人共同撰写的文章“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第一次做了阐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参与竞争的组织(国家、区域、企业)或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所独有的优势,它是经得住时空检验的、具备较强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学习与模仿的能力与技术。

高职学生要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要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与突出的职业技能,这两点是他们身上具有的鲜明特色,是最强有力的特点,区别并优胜于其他个体的素质,也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突出体现。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技能是高职学生重要的职业素养,学校教育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时,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所学的技能去主动分析研判和解决,预测并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各种困难使他们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在此驱动下使他们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迈进,有效促使高职学生在各种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志向;团队协作是高职学生的重要特点,这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各种培养和锻炼,在他们身上已生成团队合作精神,“互联网+教育”时代尤其需要个人和集体成员之间为实现某一个目标而共同协作,高职学生对协作者具有亲和力、吸引力、维系力,这些都能确保团队协作高效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高职学生身上的显著特征,“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知识和技术得以快速传播,高职学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对其运用的能力,才能确保他们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游刃有余,高职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是他们开拓事业、创造未来的基础与条件,更能激发他们从业的灵感。

三、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生态体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需遵循其成长规律,通过教育、实践等途径,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在显性素养和潜在隐性素养。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特点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一是目的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努力促使高职学生把自身的职业素养转化为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使自身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适应性,高职学生以过程教育、实践教育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模拟实习岗位和社会实践等能够使高职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职业与事业发展的内在素质要求,能主动调整自己当前的状态,以尽快适应发展中的大环境,并能够随着岗位的需求与岗位的变化逐渐适应和完善自己。三是前瞻性,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技术日新月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主动前瞻地预测社会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为其自身岗位调整做好充足的心理与技能准备,同时也能使他们开阔视野,不断修正自我的人生发展轨迹。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出新需求

“互联网+教育”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生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泛在、应用于传统行业,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等元素,推动了知识社会创新2.0。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从此“互联网+教育”全面纳入国家战略,快速融入和渗透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以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互联网+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要求。

1.互联网+教育合作能力。在信息化教育时代,个人的精力、智慧、力量都很微小,只有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相互合作,在各种信息平台上通过团队协作、共同研发、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创造奇迹,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都是行业企业所推崇的。

2.职业技能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各种技能,并能熟练地用于具体工作中,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还要有跨学科的技能融合能力,将本专业与本专业的边缘学科的技能相融合,创新职业技能范围,只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群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职业技能得以拓展和创新,学生对信息收集、数据的处理、工具的使用、概念的理解、理论的应用等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3.职业技能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职业技能逐渐加快它的老化速度,职业技术与知识的半衰期同步缩短(从最早的100年逐渐缩短到现在的3至5年)。因此在这样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与职业技能的信息化社会里,高职学生承担着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与创新职业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生态体系构建

根据“互联网+教育”的特点,加快构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生态体系,如图3。培养职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立体化的多层级体系,培养计划与内容贯穿在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体现在职业信念教育、基本能力培养、职业竞争力训练、职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四部分。在各层级的培养平台构建中,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新一代IT核心技术,构建完备的线上线下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立体生态。

1.职业信念教育。

高职新生教育的起点是入学教育,要让新生了解高职教育的特點、专业特色、专业技能、就业前景等,通过专业与专业技能介绍、法制教育、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专业理想、专业信念教育,帮助高职新生提升处理各种事物与各种关系的应变能力,使他们尽快地适应高职的学习,做有集体观念、诚实守信、遵守法纪、适应能力强的高职生。

2.基本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具有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拥有优良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的技能型人才。其重点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高职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岗位模拟、实验仿真、实习实训、社团活动等环节强化培养。

3.职业竞争力训练。

在培养高职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训练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以教学、素质课堂、学会组织、企业等为平台,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第二课堂、职业技能比赛为抓手,对学生的质量和服务意识、责任担当进行培养,通过职业认证、专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体验教学、分组讨论、专题讲座、互动分享等学习形态,使学生在对本行业、本专业发展趋势了解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能,坚守职业操守,提高社会阅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理实一体化能力、创新能力、人生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4.职业核心竞争力拓展。

教育的成功之道在于达到不教而教,意思是由教育这个外在推动力来强化职业信念和养成行为规范,最终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职业素养。所以要广泛运用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打造“互联网+教育”,以此来拓展职业核心竞争力,将四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聘任行业精英、部门主管、技术骨干、企业家来校作指导,成为学生就业、创业、人生、专业等方面的导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训等方面注重渗透养成教育,时刻寻找教育契机进行内化教育,使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到就业、创业、事业中去。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辨证动态双主教学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1910332)。

杨旭(1969),男,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数学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红卫.浅谈认知中职学生特点以积极研究教育对策[J].才智,2015,(9).

[2]王璟.浅谈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及纠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